绝句漫兴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0001

更新时间:2023-04-26 12:32: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王如玄)

绝句漫兴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I

其一

简析此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

因为被狂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自己的不得志。 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

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 是因为被社

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带白蘑菇回家

其一

/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

春风欺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 非、

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 深造

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

k

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造成情与 景的对立

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 春风与桃

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其三

/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

1

极度低矮狭窄, 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

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 故免费租房合同 来频。燕 子频

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婴儿疫苗接种 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 子在层

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 了人。诗

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 真的实感;

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 频进扰,使主

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 烦扰的情态。明

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 远客孤居,一时遭遇,

多有不可人意者。 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 鸟亦

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

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

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

景语,就在这 点污琴书、打着人 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 居的诸

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 心情,诗

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 有韵味,耐

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

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 燕子的可

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

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

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2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表现出

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其五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

761 )。题作 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

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 出,

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

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 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 花簇

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 批判女

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民族乐器图片 用意象 桃花 也用来形

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

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其七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

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

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 好像

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 幼雉隐

3

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 们亲昵地

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 糁径,是形容杨花纷 散落于路

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 点、叠小学一年级日记大全集 二词, 把荷叶在溪水

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 浦起龙在《读杜

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 微寓萧寂 或许有之,

怜儿 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

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 短发纹理 绘,

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 情,闲静

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 联,双双皆

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 已寓林间溪边

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

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 言通俗生动,意境

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其九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

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 正沉浸在

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不醒 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 惘的心理状

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春光本来是

令人惬意的,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但是 在被客愁缠绕

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cad指令大全 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 绪!你看它就在诗

4

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

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

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 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

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 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 激切;一在暂

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 是用 乐景写哀

(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 中望江亭春色则顿

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 则嫌其过于丁宁,这

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这种艺术表现手 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

际。仇兆鳌评此诗说: 人当适意时,春光亦

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

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5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12:3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9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绝句漫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