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3-04-26 04:43: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适合家养的绿植)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undertaken 由来及实质

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家长的英文 、

荒漠化、森林锐减、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损耗、全球气

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面临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进行了思考。

1962: <寂静的春天> 美国Carson

1972: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1972: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87: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之后,人们提出了新观大葱简笔画 念,新口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地球不是我们从上代

人手里继承下来的, 而是我们从下代人手里借来的。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诞生奠定

了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可持续发展红酒保质期一般多久 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

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

态环境梦见试穿新衣服 ;3、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持续性: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

生命的自然系统;共同性: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三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

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利

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中国迫切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比世界人均

资源拥有量少得多,而且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工业发达国

,对资源的消耗十分严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突出表现在资源消耗高、环

境污染重。

二、我国对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做的努力:

中央再三强调要实施科学发展观;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

的社会;要改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要发展下乡义诊 循环经济;要建设生态文明。生

态文明的实质,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

重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

1、率先于1993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2、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设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3、制定和完善了120多部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

防灾减灾等法律法规;

4、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部门、多层次运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5、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公约,积极参与环境国际合作。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指导人类一切活动,包括

经济活动和消费活动;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线形经济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

资源的循环式流程;由高家乡歌词 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改变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2、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有如下特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量;

高能源利用率,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产品设计、工艺过程和设

备、加强生产管理,减少废物排放量;尽可能回收利用各类废弃物,把废物变成资源。

绿色能源有:

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油菜,亚麻子;乙醇甜菜,玉米,废秸秆;沼气或氢气燃

动物排泄物、风能、太阳能、海浪能、核能。

应注意的是,对元旦主题活动 绿色能源必须进行生命周期全分析,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但中国的

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污染了工

厂周围的空气、土壤和河流。核能是绿色能源,但必须注意安全问题。

3、正确认识GDP的数量和质量。我们需要的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筑

物的大拆大建是最大的浪费和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4、发展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减物质化:以耐用的物品代替一次性的物品,以加强维护修理延长

产品使用周期,减少物质的浪费丢弃;

非作文心愿 物质化:以服务性经济代替消耗型经济;

以回收利用废品代替丢弃废品,将废品变成二次资源。

5、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发现节约能源、消除污染、保

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积极改善炸肉怎么做酥脆好吃 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一条生

态效益型的经济增长之路。

6、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共转

变、共促进、共制约、共融合。借鉴生态社会主义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加快生态

法制建设步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可有效制约不遵守生态文明

建设的行为。

四、总结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产、生活所带

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

发展生态文明,促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附加值高的环

境良好型发展模式转变。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不断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大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技术。应以研制和

开发绿色产品为主导方向,大力开发高端高新生态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技术

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使我国

加快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及早建立一个经济繁荣、资源殷实、环境优美的生态社

会。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04:4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8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