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让人物形象更饱满——《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4-26 02:37:46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秋天像什么)

|||

虚实结合,让人物形象更饱满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徐蜜蜜

(宜昌金东方小学湖北宜昌

虚实结合,是小学高段教学中所接触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虚实结合是一种缥缈不定,捉摸不透的

443000

手法,更不能被广泛运用。本课的设计旨在借助所学的课文习作,揭开虚实结合的神秘面纱,弄清虚实结合的手法,

在日后能加以运用。

关键词虚实结合以乐衬苦借喜诉悲

G642A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1

提出主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了虚实结合的在故事性关于心情的句子 文本中的表现方法,而我将进一步引

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赏读外国名篇名著”导学生体会在虚实结合中的“实”“虚”分别是指什么?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有明确要求初步领悟文章基相信学生能够从前面的文本中提炼出——实,就是指就

本的表达方法。而我在研读单元导读课文后,发现《卖火柴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而何为虚

小女孩》通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烘托了小女孩儿命运的悲呢?虚有时是回忆,有时是幻想,有时是梦境。总之,它是由

惨。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授课主题——虚实结合,让人物形现实的人、事、物衍生出来的,而非凭空出现的。

象更饱满。

2

教学流程

2.1

品读感悟

初读文本,我会借结尾的第一个“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孤儿。瞧,骨瘦嶙峋,衣不蔽体的他正站在繁华街道的橱窗前,

1

小女孩儿五次擦亮火变形金刚打一歌手 柴的“幻想”部分,大屏幕出示:望着里面漂亮的衣服。他一手托着下巴,满脸向往。这是图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材料一:片呈现的现实,属于实写部分。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请你

通读全文,学生梳理出五次幻想的内容——火炉、烤鹅、补充。

圣诞树、奶奶。那小女孩儿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想呢?根据前文的提示,孩子们能很自反馈的近义词 然地从三毛对美好生活

以第一部分为例:的幻想和回忆入手去续写后文。

2

文本材料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五自然段))虚实结合只能运用于悲剧的文本中吗?有位同学也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孩子们感受小女孩产生美好幻冰融化了 想的想在她的习作《感动的一件事》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你可

原因是现实的——寒冷,本段的“冻僵了”“暖和暖和”都在倾以帮帮她吗?

吐着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不光是火炉,后文的“烤鹅”“圣诞出示材料四:学生习作。

树”“奶奶”无不诉说着她在现实中的悲凉处境。小作者想用雨中送书的情节来刻画慈爱奶奶的形象,你

经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然感受到虚实结合的妙处,了解

3

小试牛刀

有了以上的习得,接下来就该“小试牛刀”了。我将出

1

示以上图片,图片中的男孩儿叫三毛,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

2

会怎么运用我们所学的虚实结合来帮她丰富文本呢?基于前

面给出的例子,我预设,学生会找到以下切入点:

联想式虚写:“奶奶送书”补白。例如:奶奶发现作业

的着急;包裹书本的细致入微;冒雨前来的艰难。

幻想式虚写:“未带作业”后果的预设:老师严厉的批

评;同学质疑的眼神;

回忆式虚写:日常,奶奶无微不至的照料;生病时,奶奶

衣不解带地看护;犯错时,奶奶慈爱包容的态度。

正是有了这些“虚”写的补充,才能更好地烘托出奶奶这一

小结:一边是美好的幻想,一边是残酷的现实,学生立刻

“慈爱”的形象,文本也才能更深入人心,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就能明了作者安徒生如此安排的用意——美好的幻想和残酷

4

学以致用

的现实更迭出现,一虚一实产生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了小女孩

出示《长相思》纳兰性德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随军队

的悲惨命运。而这就是虚实结合。

跋山涉水,夜宿营帐的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和家人。词

2.2

拓展提炼

中,现实行军的艰难,被描绘淋漓尽致,但对家乡的思念却是

这样的手法在契诃夫的《凡卡》一文同样被大量运用——

“蜻蜓点水”留给肠子疼是怎么回事 我们无限的空间。我请学生紧扣“故园无此

1513

出示片段:《凡卡》

声”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续写纳兰性德的乡愁。

文本一,介绍了凡卡和爷爷在乡下的美好回忆,而这凡卡

5

总结陈词

的书信中对痛苦的学徒生活的控诉,当前之景为实,回忆之景

本次授课,我选择了多维度的文本、素材,从外国的童话

为虚,虚实交错,烘托了凡卡当前生不如死的凄惨。

故事,到中国古典诗词,从故事性文本,到脍炙人口的漫画,

16--21

段)《凡卡》

大家名篇,到学生不成熟的习作,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到虚实

文本二,作者用那封永远也寄不到的信与凡卡梦境中的

结合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圆满进行对比,残酷结局为实,美满梦境为虚,虚实之间,让孩

在授课过程中,我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切入点,让学生

子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凡卡”的日子不只是悲惨,更是绝望的。

品读之中初识虚实,其次以契诃夫的《凡卡》为拓展点,深入了

小结:这两处材料:

解虚实结合的技法,接着我用漫画《三毛流浪记》作为训练素

美好回忆与痛苦当下的相雪梨冰糖 对,“乐”“苦”

1

材,让学生初步尝试由“实”“虚”的。有了这个基础,再拿学

圆满的梦境与悲剧结尾冲突,“喜”“悲”

2

生的习作,训练学生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找到切入点,衍生

这两者有机的糅合,将凡卡这个岁男孩儿的悲剧形象

9

虚写,最后作业的设计——《长相思》的改写,让虚实结合的手

和悲惨命运烘托到了极致,而这也正是虚实结合在故事文本

法进一步得到巩固,最终在孩子们的心间落地生根。

中生发的强大作用和独特魅力专业见习 。

2.3

提炼

科教导刊(电子版)年第(上)

201931/11

157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02:3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8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