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泉州三中 徐玉春
教材分析: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
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
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
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
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
-----坡缓以及判断出山体的部位。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学生较易获得正确的空间概
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刚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后,马上用高线图来分析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
体形态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需要将头脑中的立体图形转换
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但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好时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实体演示,小组互助合作等形式,收集,讨论并进行整理加
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山脊与山谷的面试自我介绍简短 判断、鞍部的判断。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梦见坐公交 探究法和多边互动法。
1
教学准备: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很多都是高低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
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不平的地表特征准确的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下面我们来学
习等高线地形图。
(媒体演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图片
(设问)如何把这些地形准确地表示在平面的地形图上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掌握
的内容。
(媒体演示)一座有两座山峰的山体。标出海拔为100m、200m、300m的山体, 水平截面
沿100m、200m、300m的点水平切割这座山体。 从水平截面与山体周围的各交点向下引垂
线,垂线与水平面的各交点连接在一起。 山体上的外缘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形成闭
合曲线,并在曲线上注明海拔为100m、200m、300m。
(想一想)思考:围绕山体的线是等高线,在山体上同在一条等高线的点有什么特点?(海
拔相同)。山体各层等高线被压入同一平面,等高线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和原来的立体图
有什么对应关系?(山顶比四周高,所对应的等高线数值,中心高,周围低;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投影演示)把自制的山体教具再演示一遍。
(引导归纳)山体的形状与等高线形状的关系;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
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一等禁烟 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体的形状决定了等高线形状;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
4.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
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由此可见,运用等高线把一座高低起伏的山体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了,因此,我
们把这种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引导)我们所见到的个人转正申请书 山峰,尽管千姿百态,但不外乎是由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斜坡等基本形态组成,了解这些基本形态及它们的表示方法,是识别地形图的关键。
(投影演示)自制教具山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示意图
(学生观察并组织发言)说出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及用等高线表示的方法。
(引导小结)山顶:山的最高部位,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
数值中心高,四周低或内大外小。
山脊: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凸地部分,呈线状延伸,类似房屋的屋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两条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集水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鞍部:指相领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类似与马鞍,两条等高线的凸侧相互对称或由一
2
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峭壁(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形象演示)组织全班同学伸出左手,大树英语 让学生边看边模仿老师。
(教师引导)讲述:其实我们的手就是一座五指山,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
关节间的部宫爆肉 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小指和拇指的外
侧,相当于陡崖。向手背撒些水,水顺着手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山体的集水部位,往
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
(课堂练习)判断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山地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总结)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这部分的知识非常重要,
下一章学习的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和以后各章学习都会用到的,我们必须要学好它。
板书设计: 天龙八部网名
数值大——海拔
数值小——海拔
谁发明了纸 分布密——坡度陡
分布疏——坡度缓
山顶——封闭曲线,数值外低内高
山脊——等高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
等高线
判读地形
山谷——等高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
鞍部——一对等高线的中间部位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教学反思:
由于读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将立体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信息量很
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图摆动的反义词 ,学生比较困惑,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读图初步学
习了地形图的知识后,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读图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价值观念上,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地位,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00:1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8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