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3-04-25 17:27:17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5日发(作者:舞蹈串烧主持串词)

2.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文化的概念

《迈尔百科辞典》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裁培,以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

是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亦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

想财富。

物质文化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工具和机器。通过人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食物、

衣服和房屋等精神文化的基础。

精神文化包括世界观——哲学思想、科学、艺术、道德、教育、社会的风俗习惯、民族和阶

级。

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文化

有一个起源、发展和传播的过程。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文化的内涵比文明要丰富的多,可见文化的概念

要涵盖文明。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它包含了四大因素: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

统,以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

某些因素形成了文明,可能激励文明,也可能阻碍它的发展。

文明的条件

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伦理条件。心理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种族条件

文明的内涵

物质文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属性

政治文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属性

精神文明:人与自身的关系;思维属性

广义文化,即通常说的大文化。从内容上看,既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实

践活动、实践过程,又指人类通过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其本质含义是自然的人化和化人,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人化”是指按人的方式改造世

界,使外界事物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指反过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来提

高人、武装人、造就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广义的文化映视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从产生看,是以区域世界的文化形态出

现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人类文化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从发展看,人类文化是

历史地发展着的,是人类进化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

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乃至人自身的人化,其内在矛盾是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解决主客体

的矛盾过程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狭义文化则是指排除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创造活动及结果部分,专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

果,即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客观存在的,由政治、道德、

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从这个轻音乐英文 层

面上说,文化是一定社会集团典型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这一集团的思想理论、伦理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等内容。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文明的内涵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明”

涵义是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和政治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狭义的文明是指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的社会体系。人类整体守护

着的文明是指广义的文明。

文明是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奶油的英文 体。从内容上看,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主客体矛盾。

体在解决和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及人类客体的矛盾过程中,产生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

维科学;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从空间上看,

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人类群体,文化内容和生活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文明类型。从发展过

程看,人类走出蒙昧和野蛮状态的“自在期”后,进入以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自

为期”,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尤其是阶级社会的终结必将步入“自由期”

其中,物质文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属性

政治文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属性

精神文明:人与自身的关系;思维属性

3、法律文明

《苏美尔法典》

巴比伦最早的居民之一是苏美尔人,几年前美国学者发现并破译了苏美尔人原始法令的

一小部分,这个法令大约于公元前2400年刻写在1.5平方英尺的泥版上,其中的文字是迄今为

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法典文字.其内容这有关分析家产的法令.

汉穆拉比法典的发现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

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

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2.25米,底部圆周1.9

米,顶部圆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

什,端坐在宝坐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

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穆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穆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

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其中有少数文字已被磨光。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公元前1792

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他勤于朝政,关心农

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他在位40年,使巴比伦成了一

个强盛的国家。 汉穆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让臣下把过去

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穆拉比命令把

法典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都克大神殿里。 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刻在圆柱上

共52栏4000行,约8000字。圆柱挖掘出来 时候,正面7栏(35条)已经损坏,

其余的基本完整。上面的字迹优美,是一种只有王室才使用的楔形字体。 汉穆拉比法典

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蜡疗 82条,其中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

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汉穆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况。

二、向文明演进的中国各文化区系

2.中国古文化的分区

三晋两周楚文化分布示意

三晋两周原是承袭周文化的地区,但后来衰落,而鲁国则承继的最为彻底并发展为孔子的

儒学体系.长江则为楚文化发展区域,这一地区以老庄思想为底蕴,承奉无为而治和法律的虚

无主义.法家起源于三晋两周地区,即河洛流域.这是传统的周文化区域.以后来向西即秦国发

.湖南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于战国---秦古城遗址一号井内.里耶秦简

为当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记录了当时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薄等资料。对了解当

时的行政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发展轨迹

氏族聚落→城堡→都城→大都市→现代城镇

1.氏族聚落:居民以氏族为单位居位,四周以沟壑,目和为防野兽,这种聚落只是居住、休息的

场所。

2.城堡:城堡是各氏族间争战的产物,居住已处于次要地位.此时城堡都较小.随着防御和居住

两种性能的结合,真正的城市才出现.

3.都城:城乡差别显现,都城是政治文化军事中心.最高统治者距住在城中央.居民于其四周分

,城内外都有较多的手工业作坊分布.

4.大都市:城乡差别,城市人口众多,进一步扩大,城市成为工业中心.城市工业对全国有举足的

影响.

5.现代城镇:城镇众多,城墙已非城市标识.他们之间已无本质区别,只是国家象征及不同行业

的分布,与农村的产值比重缩小.

四、古文化的演进模式与阶段

1、原始文化——文明因素——古国——帝国

+古国阶段:夏商周秦四部分并存

+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为母系氏族公社,后期的龙山文化为部族社会,直到秦统一后才

进入民族阶段

2、氏族——部落——部族——民族

+居住形成:氏族——小村落;部族——聚落

+龙山文化:古城(用于战争)

+部族文化:公元前2100年——古都;秦——大都城

五、夏商周部族与古代文化关系的探索

1、夏文化证据无法全部找到 2、传统文明在河南一带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1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学术界定义很多西红柿怎么画 ,但大体上可概括为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

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

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

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

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硬笔书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

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②泛指文字能

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文明内涵具有

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明涵义是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

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

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狭义的文明是指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的社会

体系。区别:文化多指群体意识,即人群中每一个体都具有的是

非标准、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办事方法的主流部分;文明则多

指人类的某一可以用文化、血源或地域来界定的群体,在一定时

期内的社会实践所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具体表现如典章制度、经济政治措施与成果、学术思想、军事胜

利等。简单地说,文化常指观念,文明常指受文化支配下所产生

的实践成果。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物质及精神方面

的表现,但非所有的文化都能结出文明之果,而任何文明都有文

化的背景和基础。文化可以决定文明的命运,文明的程度可以影

响文化的改变。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文化和文明是社会发展过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

表现在: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

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

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

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

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

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

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

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

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概念。

2

一、什么是文化?

广义文化,即通常说的大文化。从内容看,既指人类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又指人类通过物质

和精神生产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本质含义

是自然的人化和化人,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人化是指按人

的方式改造世界,使外界事物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指反过

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来提高人、武装人、造就人,

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广义的文化映视着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从产生看,

是以区域世界的文化形态出现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对人类文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从发展看,人类文化是历史地发

展着的,是人类进化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

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乃至人自身的人化,其内在矛盾是主

体和客体的矛盾,解决主客体的矛盾过程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和思维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杞子菊花茶 过程。

狭义文化则是指排除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创造活动及结果

部分,专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即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

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客观存在的,由政治、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

观念体系。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化是一定社会集团典型生活方式

的总和,它包括这一集团的思想理论、伦理道德、教育科学、文

学艺术、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等内容。研究文化在整个人类历

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须从大文化即广义文化的角度进行。

二、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文明内涵具有

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明涵义是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

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

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狭义的文明是指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的社会

体系。人类整体守护着的文明是指广义的文明。

文明是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从内容上看,人类文明发展

的内在动力是主客体矛盾。主体在解决和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及

人类客体的矛盾过程中,产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从空间上看,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人类群体,文化内容和生

活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文明类型。从发展过程看,人类走出

蒙昧和野蛮状态的自在期后,进入以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为标

志的自为期,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尤其是阶级社会的终结必将

步入自由期

其中的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类

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

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

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

成果。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

成果的总和,体现了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7:2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76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与文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