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
一、作者介绍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买房的好处 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因董卓劫持汉室君臣迁都,王粲随父由洛阳西至长安。西京扰
乱,遂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被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后象棋怎么玩 归曹操,辟为丞相
掾,赐爵关内侯。官至侍中。
王粲少有才名,身遭乱离,其诗辞气慷慨,部分诗作反映了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现
实性比较强烈。其小赋抒情真挚,风格清丽秋葵的营养价值 。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
“曹王”。后人辑有《王侍中集》。
二、作品理解
《登楼赋》是王粲滞留荆州、依附刘表所作,抒发了作者因战乱而漂泊异乡,对故土的
浓重思念之情,倾吐了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开篇至“曾何足以少留”,写登楼的缘起及眼中所
见。作者寄人篱下,百无聊赖,为“销忧”而登楼散心,结果事与愿违,眼前辽阔美丽的
原野,非但没有使他获得清凉的慰藉,反而生出“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感慨,心中之
“忧”随即而出,少年强中国强 也奠定抒情基调,成为笼罩全文的文眼。第二部分自“遭纷浊而迁苹果笔记本怎么样 逝
兮”至“岂穷达而异心”,极写思乡怀旧之情。前二句回忆往事,以一个“漫”字尽显作
者去国怀乡、度日如年的心境。结尾几句连用孔子厄陈叹归、钟仪囚晋仍奏楚音、庄舄显
于楚而不忘越吟三个典故,说明思乡之情无论穷达,自古皆同。第三部分自“惟日月之逾
迈兮”至最后一句,感叹日月流逝,惧匏瓜之徒悬,冀王道一平,自己能够“假高衢而骋
力”,但纷乱的现实击碎了他建功立业的梦想。萧瑟秋风,惨惨天光之中,作者徘徊踯
躅,满怀悲愤,夜半难寐,从中可以窥见建安时代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
本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写景以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法上,有时虚实相
间,如第一段中实写秋野景色;有时则由实转虚,如以“陶牧”、“昭丘”的古人故事暗
示未遇明君的现实处境;有时明暗相映,如第一段的明朗之景与第三段中昏暗暮景,对感
情的启动有感发之效;有时主客相兼,如第一、三段所写之景偏于客观描绘,而第二段中
凭栏遥望所见,则属主观虚撰。无论是情随景迁,还是因情设景,都有情景相生之妙。二
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典故成语,增强了思想感情的表锋成语 达力度。
全文风格清雅,措词洗炼,音节和谐,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基本特陆阿采与黄飞鸿 色。
三、练习
1、本文中800字美文 抒发的忧思,其内涵是如何逐步深化的?
2、找出本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说明这些景物描写对抒情起了什么作用?
3、文中多处用典,分别说出这些典故在文中的含意。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2:2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7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