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3-04-25 09:36:37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5日发(作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方向和主题。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存在着两条路径:即外控式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和内驱式的幼儿教师

专业自我发展。前者是指对幼儿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

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后者则是指幼儿教师个体的自我

完善与自主发展,它源于幼儿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以往学术界对幼

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大多是以外控式幼儿教师专业化为切入点进行的,而本文着重探讨的

则是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自我意识: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

期望。当今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要求幼儿教师首先是全

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

职业,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在时

间维度上,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

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内容维度上,则包括幼儿教师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真

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幼儿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

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

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教育行为,又能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幼

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过低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

响和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例如,如果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缺乏

挑战的职业,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那么,三十年的幼儿教师生涯或

许就是他一年工作的三十次重复;而如果过高估计、过分自负以至虚妄自大的专业自我,

又会导致其因盲目自尊而藐视教育理论,轻视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二、自我规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

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

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

框架。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

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

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元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幼儿教师从人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以下4

个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这是一个对幼儿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的时

期,它意味着面对新天地急盼成功的一名新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与工作环境,

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该阶 段的

幼儿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调皮

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愿学习的孩子?”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的形式的

层面开始转入到与教育和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三是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

同样事情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

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发展,这

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进入到理论层面刀刃 ;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该阶段的幼儿

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思和探究性的问

题,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幼儿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首先,自我分

析,宫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

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和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

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三、自我反思: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反思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在头脑中对大量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加以梳理,并

运用总结、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

程。美国学者舍恩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渠道不是离开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

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

力酵母粉的作用 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我反思强调幼儿教师的思考和体

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自我反思

超越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素质结构

1、教师素质结构表

主要内容 地位与作用

专业精神 教育观念、理性信念 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做好教

责任意识 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因素,具有基础性

主动进取和创新奉献精神 价值和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

服务意识,积极的态度

求知欲,视野开阔,兴趣

细心、爱心

专业知识 科学、英桑战争 人文类基本知识 教师教育工作成功的知识和技能性

电脑、网络等技能知识 保障

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

专业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家长、同事、领导、新型教师的重要特征;综合素质与能

社区等交往对象) 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管理能力(教育决策与设计能力,按照教

育目的规划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组织与领导

能力,保证教育决策的有效实施)

教育研究能力(职业敏感和反思探索的习

惯,关注周围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

2、教师的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指教师

从事教学所拥有的知识基础。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

特点,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教师专业区别与其他专业的标志。

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中,所具有的课程情景和字书法图片 知识及与之相关的

知识。

3、优秀教师的6大基本特征

对工作饱满热情

知道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

擅长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擅长与学生交流

善于激励学生去挖掘自身潜力

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优秀教师的认知特征:

好学习、善思考、重积累、勤反思

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认真、执着,正确的自我认识,不断追求进步

二、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阶段 教师主要表现 幼儿园管理举措、任务

职前关

为日后教师工作奠定准备

正在师范院校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培训

学习教师职业所需的技能和习惯

进入教育工作最初几年

适应学校的运作系统,融入学校组织

学会做日常的教学工作

努力表现,希望获得师生、家长等认同

入职适

克服理想与实际的困惑

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

能力建

渴望参加各类交流培训活动

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综合教育能力

积极寻找新方法,能够胜任日常教学

易于接受新观念,工作充满活力和挑战

职业提

已积累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愉快的胜任教学,班级管理工作

准确的了解和分析学生

对新知识、新方法保持兴趣和热情

有较高的职业满足感,热心职业提升

职业停

高期望可能受挫,热情明显下降

职业“高原”期,倦怠、厌倦情绪

对新事物不会做出百香果是什么 积极反应,不求进取

满足于应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被动应付

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意

职业更

意识到停滞或退缩,积极调整改进

不再追求特别优秀和快速成长

但也不满足做到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处理各种教学情境,和谐人际,工作精良水平

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

生涯低

职业退

离开教学岗位之前的状态

或心满意足,情绪愉悦

或无奈,失落,叹息,惋惜,忧郁

退出教学岗位之后的状态

利用专业技能或职业专长继续职业生涯

或在兴趣、社会活动等方面寻找新的满足感

三、教师发展性评价

1、业绩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业绩评价:针对某个时间段内教师的工作业绩和能力进行的评价总结 ,对

于教学质量和监控有重要作用。与教师的名誉及利益相关。

发展性评价: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反馈,改进或完善教师的教学,明确个人的

发展需求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以促进其完成目前任务或达到将来的目

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教师的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区分或鉴定其优劣,

而是为了促进其专业发展。

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做评价,大多应是发展性评价,应该:

给教无法不想你 师提供进步的空间和动力

允许教师存在不足和缺陷

帮助教师诊断当前问题并帮助教师改进

个人发展和业绩目标可能存在冲突和毛肚,教师评价要能够整合实现个人发

展与业绩目标的统一,促使教师在完成业绩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体发展。

一般而言,平时可采取发展性评价,期末采取业绩评价。

2、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

1)强调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评价发展的适宜性

关注教师的每一步成长与发展

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设计适宜的评价方案

通过评价为教师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可行性计划,帮助教师找到原因、

分析问题、改进现状

促进教师学习、提高,使各层次教师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2)强调教师参与,评价主体、客体双方的理解和真诚合作

体现民主参与和平等的原则

评价者和教师对评价目的达成一致

3)重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

多形式、多主体评价,如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

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分析

(以上资料整理自《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张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月)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09:3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7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