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步之遥》近了半步

更新时间:2023-04-24 23:20:10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4日发(作者:保育员培训)

电影《一步之遥》近了半步

电影《一步之遥》讲述了马走日、武六和完颜 英之

间相互纠缠的情感故事, 通过有史实记载的 “花国大选” “总统遇

害” 等真实事件的编入, 貌似一场爱情故事的演绎, 却真实地折射

和抨击了当前媒介的束缚和不满,更直指问题 核心,将故事隐喻在意

识形态下民众不言自明的体制上。电 影中随处可见的电影、报纸、摄

影机、照相机等各种传播媒 介和媒体符号的运用,是对媒介传播的真

实性考量。历史与 媒介的关系,历史与真实的关系也将在这样一种传

播语境下 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爱情;媒介;符号

《一步之遥》在上映前,曾经遭到禁映,上映时电影宣 传造

势, 影迷们更是蠢蠢欲动, 但在看过后网上却恶评如潮 观众在“看

不懂”的自我预设的前提下也不敢妄下定论,好 与坏不足以评论《一

步之遥》 ,有的说姜文的电影开启了一 种新的后现代故事讲述方

式,有的说他的电影就是一锅乱炖, 完全失去了艺术的高度。诚然,

《一步之遥》通过戏仿、拼 贴、杂糅、戏中戏、反讽、隐喻、黑色幽

默、镜像、互文等技术能力 艺术手法讲述故事,但却营造了碎片化、娱乐化、

狂欢、荒 诞的影像效果。实际上电影讲述了一个再通俗不过的故事,

马走日和武六从小青梅竹马, 曾在火车上相遇,碰撞出火花, 却因

为马走日的吹牛而分道扬镳。后来同发小项飞田一起搞 选秀“花国大

选”,为官二代武七洗黑钱,选出的“花国总 统”完颜英爱上了马走

日,而马走日却不能给出她承诺,最 终在完颜英吸毒后死于车祸,马

走日成为项飞田警官通缉的 对象,四处躲藏,无奈之下求救于武大帅

的女儿武六。武六 也深爱马走日,马走日也未能给武六承诺,影片最

后马走日 在去向另一个世界的路上,仍然惦念武六 不难看出,电

影讲述了一个男人跟两个女人情感纠缠的故事。但姜文的真 实意图旨

在假借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来隐喻他对媒介、体制 的不满,看似是民

众的全体意愿,其实代表了国家至高无上 的强权,只是影评人未能把

话语婉转地传递给观众,而只是 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地说艺术和商业

完美结合的姜文式电影 开创了一种新的组合风格。但我认为,这种集

哲学、电影史 学、戏剧美学、符号学、语言学等杂糅一体的全方位表

达,日记体 却未能很好地织补进故事的架构中,不伦不类贴皮似的表达,

完全成了姜文自呓式的电影。已然如此,但我却不能否认他 的高明,

他说要传达对生活的看法和对生命的体悟,却是以

“他”为自我牺牲的起点来唤起民众对体制的反思,而这一 层政治

隐喻,不仅指涉了他的艺术生涯,同时也无形扩大到 整个艺术的创作

和表达,进一步延伸到意识形态内核。

、人物爱情及文本隐喻

马走日人物原型来源于“阎瑞生” ,将这个从小具有反

社会变态人格的真人捏造出了一个荒诞、传奇的棋子式的人 物,而编

剧攫取了“花国大选”和“总统遇害”两个核心元 素,整个故事被重

新编织,人物的情节走向虽围绕完颜英、 武六对马走日的爱恋,却也

道出了武大帅、武七、项飞田等 人各怀鬼胎的人性,电影中王天王的

文明戏和武六拍摄的电 影都围绕“刺杀马走日”展开,真实的历史事

件是阎瑞生杀 了“花国总统” ,而电影的情节是马走日并无真实的

企图戕 害完颜英,而是出于一场荒诞的“月球旅行记” 。敏感尖锐

的政治话题只需一处细节就可见分晓,武六嘱咐马走日时说 “该说的

话你说,不该说的话你别说,说话别用嘴说,要用 脑子说”,看似平

淡无奇的一句台词,潜台词的意味却颇为 深远,这句台词放到任何语

境下都不能浅尝辄止地解读。

电影集结了洪晃扮演的覃赛男,刘索拉扮演的赛二爷, 姜文的

马走日,葛优的项飞田,文章的武七,周韵的武六, 可谓是符号一箩

筐,这么多符号是否能很好地在艺术与商业 间游弋,就请各尽其言。

但如果相媲于加缪的《局外人》的 荒诞性,不及也!相较于伍迪 ?

伦的《安妮霍尔》中直视 镜头的大段独白, 也稍欠节奏。 但如果穿

插了如此多的理论、 观点、流派交织后的后现代风格的姜文式的自恋

式影像来说, 他无疑开创了一种新的话语方式,这种杂糅的故事文本

确也 暗含了姜文所指,至于大众如何解读,那是你们的事! “该

的话, 你说!不该说的, 你别说!”大咖们顾左右而言他, 不晓得

咋说。这正是姜文电影的高明之处。

二、电影中的杂糅 姜文对电影的致敬可谓是给普通观众上了一

堂普及电 影脉络及理论的课程,这种普及的讨巧运用了戏中戏结构,

这些带有学术标签的话语融入电影中是否抬高了电影的艺 术性,暂且

不论,但就普通观众理解电影的故事性而言,显 然架高了观众的艺术

审美。电影中首先提到了卢米埃尔拍摄 的《工厂大门》 《水浇园

丁》 ,这是纪录电影的雏形,在他那 里电影本性是关乎纪录的功

能。而随后的“奔月”又在影像 上致敬乔治 ?梅里爱的《月球旅行

记》 ,梅里爱强调电影的 “作 者性”,即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

察、解如何快速止流鼻血 释这个世界。 20 纪初期的“库里肖夫效应”也被提及。

“马走日的笑脸和孩 子的脸剪辑起来,他就是好人,把马走日的笑脸

和被杀害的 女人剪辑起来,马走日就是坏人” ,也隐喻了电影艺术

强大 的“伪装”功能,直逼真实的深层问题。他无论是致敬《教

父》《红磨坊》还是模仿《了不起的盖茨比》 ,无论是中国早 期的

文明戏还是舞台剧语言, 无论是布莱希特的 “间离效果” 抑或是

“伯克利式顶射镜头” ,都无一例外地削弱了故事性, 也许正是百

老汇演员的精湛表演将观众挖掘故事内核的注 意力转移到了视听享乐

中去,也许正是动画版的“刺杀马走 日”将观众的好奇心位移到了动

画表现手法中去,我们看到 了以悲剧性收场的马走日不是爱情的悲

剧,风车旁出现的结 婚男女也正讽刺了在歌舞升平、一团和气的景象

中谁站出来 抵抗谁就得以悲剧作为收场。他杀没杀完颜英并不重要,

要的是他想通过民主的“德先生”来颠覆现有的“一堂之言” 的

独断局面,新的格局的建立必然经过多重碰撞,语言的、 民族的、文

化的,经过进化的才是物竞天择的恩赐。削弱故 事性才能隐藏真实性

目的,制造荒诞性才能远离现实性考量, 故而才能达到说真话的悲剧

性,好在开放式结局,让姜文看 到了希望,他自己也近了一步。

三、媒介应用及对其的控诉

电影中随处可见的电影、报纸、摄影机、照相机等各种 传播媒

介和媒体符号的运用,是对媒介传播的真实性考量, 历史与媒介的关

系,历史与真实的关系都将在这样一种传播 语境下发生变化。媒介改

编了历史,也创造了历史,但是这 种书写是建立在对真实的遮蔽、对

个人意志的侵占之上的。 观众被媒介洗脑和愚弄,被规定好的道德标

准侵略,被剥夺 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王天王的娱乐至上的艺术观念

所蛊惑。 用波兹曼的话说,在今天,“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

是理解它们”①。 “花国大选”的舞台上,以马走

日和项飞田为代表的公众名人,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却可以 引领公

众,忽悠公众,把持“道德标准”。他们喜欢讲“惨” 的故事,最好

能激起观众的同情心,以此来控制民意,达到

操纵之目的。完颜英依靠出卖身体换来名分,最终以裸捐胜 出。赛二

爷原型赛金花,妓女身份,摇身一变成为演艺界大 碗,成为选秀评

委。电影深刻批判了媒体,它能够以美化的 方式让一些人、一些群体

成为公众人物,不管它的审美教化 功能,而全凭它的娱乐功能,这样

的媒介就完全失去了它自 身的本质属性,而妥协于利益至上。在物欲

横流的社会,文 化多元化的语境,这种“作者电影”自由表达思想和

情感的 传播方式,自然形成个人独立风格,因而可以说姜文的电影

有它自身的艺术性和自成一派的独立观点。

电影中各种媒介随处可见,“花国大选”的背景介绍采 用了黑

白纪录片的方式,“大选”时武六带着摄影机在现场 拍电影。项飞田

手拿报纸看到了马走日被通缉的报道。武六 带着对艺术的热忱拍摄电

影《刺杀马走日》 ,电影中又用到

了动画的表现形式,而我们在《刺杀马走日》的拍摄现场中, 看到马

走日拿着大刀劈向摄影机。影片结束时,马走日在风 车上的真情告

白,一台台照相机、一台台摄影机,这些隐喻 不言自明,最后马走日

在一片片叫好声中被绞杀,他以自我 牺牲的精神唤醒了民众,结尾却

意味深长地提到武六,虽以 悲剧收场但却心怀希望,这是导演姜文在

面对媒体、面对体 制时所怀有的一种美好想象,但愿这种美好能随着

电影的结 束找到一条更适合自身国情发展的道路。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有一个著名论点: 媒介即是

讯息。”就是说在信息传播中最为本质的东西不是传播的内 容,而是

传播的媒介。他说:“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 是说任何媒介即人

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有 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

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 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

度。 ”② 他们讲述的是

同一个道理: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 义现实世

界”。政治、宗教、教育、法律、艺术以及任何其 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

容,都不可避免地被媒介的表达方式重 新定义。这种来自媒介的力量

悄无声息却又如此强大,我们 在不知不觉中已被它左右,我们的道德

思想,人生观价值都 因媒介的改变而变化。

电影中深刻批判了媒体,媒介主宰舆论,对于真实的历 史却在

一种半遮蔽半谎言的状态中愚昧大众,承载着厚重的 历史感和道德感

的媒介却也堂而皇之地把控着公众视野的 话语。电影、报纸、摄影

机、照相机等各种媒介和媒体符号 的运用,正是电影所控诉的对象。

四、符号化表述

电影《一步之遥》呈现出意义解读的多重空间,人物名 字、道

具、服装、布景、化妆都超出其本身的概念,而变成 一种表意的符

号。首先提到的就是马走日、项飞田,这代表 中国象棋,他们在电影

中下了一盘棋。马走日落狱后,项飞 田在他面前嚣张跋扈地说:“我

们俩从名字上,就是一步之

遥。我姓项(相),你姓马,我永远快你一步! ”这个时候马 走日

笑着说:“不止一步。”学过象棋的应该都能理解闭经的原因 ,同样 一次行棋,

马比相少走一步,类比剧种两人同样操办一件事, 最后两人下场确实

天壤之别,一步却也是之遥。 “飞”比

“走”快一步,“田”又是“日”的两倍。如果单从名字上 来看,

两个人差的确实不止一步!

马走日和武六相遇的船舱铺满了金色的流沙,象征金色 年华;

风车下的马走日成为向恶势力挑战的堂吉诃德;围观 的男女身穿婚

纱,意味着有情人终成眷属。

官二代武七的名字也正暗合了“武器” ,带有父权形象

的武大帅隐喻了暴力和权力。王天王,娱乐艺人,跪在权贵 身旁,精

通愚民之术,适时配合权贵阶层来操纵民意,他的 观念是桂花茶的功效 艺术可以胡

编乱造。完颜英是舞台上的所谓明星,依 靠出卖身体来换取名份,喜

欢通过裸捐和心灵鸡汤来博取观 众的认可。赛二爷原型赛金花,妓女

身份,靠身体上位,摇 身一变成了演艺界大腕,这些人物也成了电影

直接批判的对 象,

片中典型的杂糅叙事元素与西部野性的风格化视觉元 素都流露

出刻意的痕迹,形式主义显露无遗,但却也是一次 个人主义实验。这

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典型力作,它旨在 讲述爱情故事的背后,却是

带着很强的个人批判主义色彩的, 通过现实中的人物,无论是大人物

还是小人物,深刻批驳了

人性中阴暗的一面。

电影充满了讽刺和隐喻,针砭时弊,对当下社会种种乱 象进行了

辛辣地讽刺和抨击。台词中提到改写历史的是两根 柱子:一是通过暴

力, 一是通过媒体。 通过暴力, 消灭真实, 再通过媒体捏造事实,

篡改历史。可以说《一步之遥》在电 影主旨上的隐喻效果恰到好处,

影的话语表达通过爱情故 事暗合国家意识形态下对于艺术、媒体、体

制等多重关系的 控诉,电影正是设置了开放的符号系统,因而思想意

义也不 尽如一。在电影本体和电影语言上也无可挑剔,但在变形和

构的过程中,一堆碎片式的后现代狂欢的文化符号将电影 推向自呓的

潇洒,是一部个人先锋主义的力作,不违和传统 讲故事的套路下而呈

现的隐喻性作品。 因而说,《一步之遥》 在传统意识形态语境下,仍

然坚持作者论的观点,打破了媒 介一家之言的独断局面,为电影艺术

的发展和体制的改善真 正做到近了一步。

注释:

[]尼尔 ?波兹曼:《娱乐至工作表现好的评语 死》,章艳译,广西师范 大学

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4 页。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一论人的延伸》,

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第 33 页。

[参考文献 ]

[1] [ ]马歇尔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 [M]. 何道宽,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2] [ ]尼尔 ?波兹曼 .娱乐至死 [M]. 章艳,译 .桂林:广

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 李幼蒸 .理论符号学导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社, 2007.

[作者简介]武继贤(1978 —),女,河北张家口人,中 国传媒

大学电视新闻专业 2012 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天津科 技大学艺术设计

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影视理论与创作。


本文发布于:2023-04-24 23:2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6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