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之精神养生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
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
思胜恐”。这是认识了精神因素与形体内脏、情志之间,及生理病理
上相互影思想道德素质 响的辩证关系。因此精神养生很是重要。精神养生,就是在
“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
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
平。所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
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首先是情志变化的保健,这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医
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
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
病的能力会增强,从而起到防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可加
速康复,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
那么想要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性因素、内
源性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导致情志变动的内
外因素。这些因素各位肯定都会有所了解,这里就不在过多解说。因
此第一步要想养生就得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志。
第二、调神养生法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
《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
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说明“大学生开学时间 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
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
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
应,所以精神调摄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
清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第三则是调摄情绪法
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
历代养生家公司商业计划书 都非常重视七情调援。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
一、节制法:(一)遇事戒怒,首先要知道怒对人体伤害极大,
《千金要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
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老老恒言戒怒》亦说;“人借气
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
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那么该如何制怒呢?首先是以
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虽遇可
怒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可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极情绪,使情绪
反映“发之于情”,“止之于理”。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在自己
的床头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以此
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随时提醒自己可收到良好效果。再次。怒后反
省,每次发怒之后,吸取教训,并计算一下未发怒的日子,减少发怒
次数,逐渐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二)“宠辱不惊”,即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
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志刺激与
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息息相关。任何过激的刺激都可关于梦想的图片 削弱白细胞的战
斗力,减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内防御系统的功能低下而致病。
二、疏泄法:
(一)直接发泄,使用你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方法直接发泄自己带字壁纸
的情感。
(二)疏导宣散,出平淡的歌 现不良情绪时,借助于别人的知识竞答 疏导,可以把
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
三、转移法
(一项脊轩志教案 )升华超脱,即思想上看淡一些,将自己的投入到工作生活
之中来达到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的目的。
(二)移情易性,《临证指南医案》华蛐云说:“情志之郁,由
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移情易性”是中
医心理保健法的重在内容之一。“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很多,可根
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灵活运用。
《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理瀹骈文》说:
“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千金要
方》亦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
(三)运动移情
四、情志制约法,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
(一)五脏情志制约法,正如《医方考》所言:“情志过极,非
药可愈,顺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朱
丹溪宗《内经》之旨指出:“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
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
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此法惟贤者能之”。同期医
家张子和更加具体地指出:“以悲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以善
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以恐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以怒
制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后
世不少医家对情志的调摄有时比药石祛疾还加重视,而且创造了许多
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例如,或逗之以笑,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
或引之以恐等,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畅遂情志。总之,情志既
可致病,又可治病的理论,在心理保健上是有特殊意义的。
在运用“以情胜情”方法时,要注意情志刺激的总强度,超过或
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地强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续不断
的强化刺激,总之后者要适当超过前者,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
(二)阴阳情志制约法,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
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人类的情志活动是相当
复杂的,往往多种情感互相交错,很难明确区分其五脏所主及五行属
性,然而情志活动可用阴阳属性来分,此亦即现代心理学所称的“情
感的两极性”。《素问举通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
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引出的气机异
常,具有两极倾向的特点。根据阴阳分类,人的多种多样设备房 的情感,皆
可配合成对,例如,喜与悲、喜与怒、怒与恐、惊与思、怒与思、喜
乐与忧愁、喜与恶、爱与恨等等,性质彼此相反的情志,对人体阴阳
气血的影响也正好相反。因而相反的情志之间,可以互相调节控制,
使阴阳平衡。喜可胜悲,悲也可胜喜;喜可胜粟糖 恐,恐也可胜喜;怒可
胜恐,恐也可胜怒等。总之,应采用使之产生有针对性的情志变化的
刺激方法,通过相反的情志变动,以调整整体气机,从而起到协调情
志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4-24 22:4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6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