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课程名称:先进材寿命最长的龟 料综合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储氢材料 实验类型: 技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大雁肉
1.了解储氢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实验方法;
2.掌握储氢材料的设计、制备技术及吸放氢性能测试方法;
3.增强对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储氢性能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储氢材料:名义上是一种能有效储存氢的材料,实际上它必须是能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进行可逆吸放氢的材料,其主要应用于染料电池和镍氢电池中。
特点: 1.容易活化,单位质量和体积储氢量大(电化学储氢容量高);
装
订
2.吸放氢速度快,氢扩散速度大,可逆性好;
3.有较平坦和较宽的平衡平台压区,平衡分解压适中。做气态储氢材料应用时,室温附
-3-1
近的分解压应为>0.1MPa,做电池材料应用时以10——10MPa为宜;
4.吸收、分解过程中的平衡氢压差,即滞后要小;
5.氢化物生成焓,作为储氢材料或电池材料时应该小,做蓄热材料时则应该大;
6.寿命长,能保持性能稳定,作为电池材料时能耐碱液腐蚀水果捞怎么做 ;
7.有效导热率大、电催化活性高;
8.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容易制造。
分类: 目前研究较多的传统材料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B型稀土系材料,非AB型稀土
55
系材料,AB型Laves相材料,AB型钛系材料,Mg基材料和V基固溶体型材料;另外,还包括近年
2
来研究非常热门的金属或非金属的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如Al基配位氢化物、B基配位氢化物和
氨基氢化物。
线
储氢材料的储氢机理:
1.
气-固储氢反应机理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储氢材料和H通过气-固反应生成含氢固溶体和氢化物相。其吸、
2
放氢反应可表示为:
22
MHHMHH
x2y
o
yxyx
式中MH为含氢固溶体相(相),MH为氢化物相(相),H表示氢化物生成焓或氢化反应
xy
oo
热。一般吸放氢反应为可逆反应,吸氢过程是放热反应,而放氢过程则是吸热反应,即H>0。H<0,
o
1
不论是吸氢还是放氢反应,都与系统温度、压力及合金成分有关。根据Gibbs相律,温度一定时反
应应由一定的平衡压力。储氢材料——氢气平衡压力图可由压力(P)——浓度(C)等温线,即P-C-T
曲线表示,如图1所示。
气-固反应吸氢过程主要由以下3个步骤组成:
1. 氢的表面吸附和分解:氢分子在合金表面解离成为活性氢原子,该活性氢原子被储氢合金表面吸
附并进一步形成化学吸附。该过程的速度取决于储氢材料表面的催化活性。
2. 氢的扩散:氢被吸附越过固气界面后,在储氢合金中进一步扩散并形成氢的固溶体相(相)。该
过程的速度受合金颗粒表面钝化膜的厚度及致密性、储氢合金的颗粒尺寸和氢在合金和氢化物的
扩散系数等条件制约。
3. <=>相变:当储氢合金表面氢浓度C升至高于与相平衡的相氢浓度C时(即CC),
>
在过饱和度(C-C)的作用下,相开始逐渐转变为相,并不断吸氢。该过程的速度主要受
相的形核与生长速度制约。
三、实验设备
储氢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高频感应熔炼法、电弧熔炼法、熔体急冷法、气体雾化法、机械合
金化法(MA,MG和MM)、还原扩散法、粉末烧结法等。
1. 感应熔炼法
通过高频电流流经水冷铜线圈后,由于电磁感应使金属炉料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金属
炉料中流动时产生热量,使金属炉料加热和熔化。制备过程中一般在惰性气氛中进行。加热方式多
采用高频感应,该法由于电磁感应的搅拌作用,熔液顺磁力线方向不断翻滚,使熔体得到充分混合
而均匀地熔化,易于得到均质合金。
感应熔炼合金的制备工艺见图2所示:
2. 机械合金化法
机械合金化(MA)或称机械球磨(MM)制备合金粉末的高新技术,它是在高能球磨的条件下,
2
利用金属粉末混合物的反复变形、断裂、焊和、原子间相互扩散或发生固态反应形成合金粉末。
原理:机械合金化法是利用具有较大动能的磨球,将不同粉末重复的挤压变形,经断裂、焊合,
再挤压变形成中间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在机械力的不断作用下,不断的产生新生原子面,并使形成
层状结构不断细化,从而缩短了固态粒子间的相互扩散距离,加速合金化过程。
机械合金化的球磨机主要有振动式、搅拌式、行星式和水平滚筒式。图3为行星式球磨机:
机械合金化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三个领域:
(1)合金化两种或三种金属或合金来形成新的合金相;
(2)使金属间化合物或元素材料失稳形成亚稳的非金相;
(3)激活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又称机械化学反应)。
四、实验步骤和测试装置
题目:LaNiAl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测试
4.80.2
1. 材料成分设计和制备方法
实验用的LaNiAl铸态合金由金属La块、Ni块和Ai块按照合金的设计成分比例(La:
4.80.2
Ni:Al=1:4.8:0.2)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实验中储氢合金所用金属原材料的纯度均在95wt%
以上,按照合金的设计成分配料,并采用磁悬浮熔炼所需合金。为了保证合金成分的均匀性,合
金需反复翻转熔炼3次。最后熔就的合金经砂纸打磨表面氧化皮后待用。
将熔炼所得的合金经砂纸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皮并机械粉碎至100um后,称量粉末试样约2.5
克装入不锈钢反应器。
2. 材料测试方法
采用Sieverts法(恒容——压差法)测试材料储氢性能。反应容器为不锈钢薄壁管。反应温
度由Al-708型精密温度控制仪控制,温度控制范围为0~1000℃,控制精度为0.2℃。反应器由
SG2-15-10型电阻炉加热,热电偶置于反应器内部,紧贴反应器内壁。排空操作使用2X-30A型旋
片式真空泵抽真空。所用氢气纯度为:99.9999%。
(a)吸氢动力学测试:
在充有高纯氩气的手套箱里从球磨罐中取出样品,精确称量1.987g样品粉末,然后将样品装
入反应器中并密封,再连接到测试装置上进行抽真空并加热。待反应器内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后
恒温0.5h。再向氢库内充氢至某一初始压力(5Mpa),然后打开反应器与氢库之间的阀门,迅速
记录系统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最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吸氢量随时间的变化,并作出吸氢
动力学曲线。每次样品测试前必须先进行检漏,确保测试装置的密封可靠性。
(b)放氢动力学测试:
进行材料的放氢动力学测试前,先使试样吸氢饱和,然后在高于放氢平衡压力的某压力条件
下关闭反应器阀门。将外部氢库抽至真空,再把反应器加热至所需测试温度恒温0.5h,之后打开
反应器与氢库之间的阀门,并由压力传感器记录排除氢气的压力变化值,再进一步通过氢气的压
力变化计算出体系的放氢量。根据放氢量与时间的关系,做出试样对真空放氢的动力学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3
反应样品质量m为1.987g。
(a)合金的吸氢动力学曲线,如图4所示:反应温度恒定为52℃,吸氢所处的恒容体积V为110ml。
(b)合金的放氢动力学曲线,如图5所示:反应温度恒定为52℃,放氢处恒容体积V为980ml。
(c)合金前5min的平均放氢速率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4
分析:由图4可以看出,在该实验条含羞草的作用 件下LaNiAl合金的最大吸氢容量为1.10wt%,前2.5s
4.80.2
吸氢容量随时间快速上升,之后变化速率急剧下降,吸氢容量渐渐饱和,随时间微增,
但变化不大。
由图5可以看出,在该实验条件下LaNiAl合金的最大放氢容量为1.22wt%,前1.5s
4.80.2
放氢量随时间变化迅速增加,之后速率略微下降,但仍未至饱和,至9s后放氢量仍呈上
升趋势,并未至饱和。
由图7可以看出LaNiAl合金在前1min的平均吸氢速率下降极快,最大约为0.5wt%/min
4.80.2
然后又逐步略缓慢下降,在4min时约为0.25wt%/min。
六、思考题
1. 什么是储氢材料,储氢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储氢材料名义上是一种能有效储存氢的材料,实际上它必须是能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
行可逆吸放氢的材料,其主要应用于染料电池和镍氢电池中。
特点:1、容易活化,单位质量和体积储氢量大(电化学储氢容量高);
2、吸放氢速度快,氢扩散速度大,可逆性好;
3、有较平坦和较宽的平衡平台压区,平衡分解压适中。做气态储氢材料应用时,室温附
-3做梦梦到自己怀孕了是什么意思 -1
近的分解压应为>0.1MPa,做电池材料应用时以10——10MPa为宜军训文章 ;
4、吸收、分解过程中的平衡氢压差,即滞后要小;
5、作储氢材料或电池材料时,氢化物生成焓应该小;作蓄热材料时则应该大;
6、寿命长,能保持性能稳定,作为电池材料时能耐碱液腐蚀;
7、有效导热率大、电催化活性高;
8、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容易制造。
2. 影响储氢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制备技术的主要工艺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机械合金化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有五个:装球量、球料比、添加剂、转速和球径,这五个
因素发生变化时,粉末的变形及合金化过程也发生变化。因此,适当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改变相变
产物以及合金化速度。
3. 在材料吸放氢性能测量过程中,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因素?
答: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测试装置的密封可靠性,温度控制以及操作失误等。
5
本文发布于:2023-04-24 17:3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60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