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醉翁亭记》译文及赏析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
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
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
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销售授权书模板 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
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
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
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
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
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
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
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世界上有鬼 ,后
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
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
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离职单模板 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
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
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
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
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
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关于军训的作文 道太守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
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赏析
英语励志小短文 文章第一段由“醉翁亭”引出可怕的故事 “乐”字,点出全篇主旨“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写出了自然山
水之乐。第三段具体描写游人的和平恬静以及宴游的欢乐喧闹,写出了滁人游山
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第四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
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名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无论是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山间朝暮四时之美
景、滁人扶老携幼之游乐、太守醺然之醉态恍若图画呈现在眼前,精炼却形象;
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
铿锵,前端自我介绍 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又多用判断句,层次及其分明,抒情淋漓
精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
享受。
本文发布于:2023-04-24 02:4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5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