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胎气嘴分类 特性及打气方法

更新时间:2023-04-23 19:03:11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鸡腿做法)

自行车轮胎气嘴分类 特性及打气方法

自行车气嘴有哪些?自行车内胎气嘴如何打气才能不漏气?自行车气嘴知识详解

目前在我国自行车气嘴领域常见的自行车内胎气嘴主要分为三类:好的图片大全 英式气嘴(英

嘴);美式气嘴(美嘴);法式气嘴(法嘴)。下面我就向大家进行说明和介绍:

英式气嘴:英式气嘴现在在运动自行车领域基本比较少使用了,因为气门靠橡皮套防

漏,防漏能力主要看橡皮管的质量,气密性较差,经常性需要充气,因为高压时,英式气

嘴的橡皮管边缘会轻微的渗漏,且由于使用的胶皮管较软,容易老化,而扭的过紧还容易

导致气压盖裂开。当然,相对而言英式气嘴内胎的价格也较为低廉。不过英嘴的保养也是

比较麻烦的,因为暴露出来的气嘴部分基本是铁制金属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的,所以容易被氧化生锈,气嘴一

旦锈蚀将影响气嘴的气密性。

英式气嘴气门靠橡皮套防漏,防漏能力主要看橡皮套的质量,气密性很好(一般车友

可能认为英嘴的耐胎漏气快,但如果橡皮管没有烂,其实不关气嘴的事 的,主要是因为一

般英嘴的内胎只是使用一般橡胶,而没有使用丁基材料),但耐压低,气门基础大,重量

大,充气流量小,橡皮套的耐用性差,不过维修方便,不 会因为气门问题而报废内胎的,

价格低。

英式气嘴打气注意事项:英式气嘴打气需要专门的气嘴夹,一般的打气筒在购买的时

候都会配用。但去到一定程度的叼鸡 高端打气筒或便携式打气筒都是无法兼容英式气嘴的。

英式气嘴打气方法:

上图为英式气嘴气嘴夹,一般的打气筒都会配这款夹头

打气方法

2、美式气嘴(美嘴)

美式气嘴是目前最主流的气嘴,使用率最高。美嘴主要靠内压顶力锁死,耐高压,漏

气线性较陡,也就是说,气压不够时漏气更快,气嘴基础大,气嘴的直径也大,不过充气

流量大,所以广泛地应用在气容积较大的内胎,打气因而很方便。

美式气嘴的好处,主要是“兼容性”比较好,采用的比较多,民用车上也有不少采用

美式气嘴的,所以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替换、修补、充气的;缺点是用在刀圈上很不方

便,因为美嘴的气嘴有点不够长,打气时气嘴总往下缩、不容易被夹紧。用在工形圈上则

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美式气嘴打气方法:

美式气嘴打气头

夹头式

螺纹式

打气方法如下图

夹头式,直接套入气嘴,把夹紧板钩拉开即可固定。

螺丝式,就好像上螺丝一样,把打气嘴扭进气嘴帽即可。(由于是螺纹固定,如果是

高压胎使用这种打气嘴可以承受更大的回流气压,因为打气嘴不怕被气压顶脱)

3、法式气嘴(法嘴)

法式巨蟹天蝎 气嘴目前主要使用在比较中高端的车型上。关于年兽的故事

手动锁死气门,耐高压,漏气线性较平滑,气嘴基础较细,轻量,气闭性也很好,气

嘴直径小,因此车圈的气嘴孔洞开口可以较小,对圈的强度影响自然就少。由于气嘴的直

径小,而且法嘴有长嘴规格,因此可以使用在很窄的内胎或公路刀圈上,如公路的

700*20C内胎。缺点就是“兼容性”比较差,因为普及率比较低啊,它需要专门的打气筒

或打气嘴,最普冬季滋补汤 遍的就是使用法美嘴转接头!如果你骑车出门时没带上转接头或专用打气

筒,那么途中车胎出了问题,那就麻烦了,因为很多小车店都没有专门的打气筒和转换头

的,因儒林外史评价 此无法给你提供打气服务。有的小地方甚至修车师傅还不知道有法式气嘴。但对比

下,法嘴的内胎价格也较高。

法式气嘴(法嘴)打气方法:

如果你使用的是常规打气筒(只要能直接打美嘴气嘴的打气嘴),那么你可以使用法

美嘴转换头。

然后把法嘴上的气门开微波炉鸡蛋羹 关用手扭开(注意,一定要扭到顶部,否则气门芯的下压空间

不足是无法充气的)

然后把法美嘴转换头扭如法嘴气嘴(注意,法美嘴转换头是螺纹设计的,是扭进去,

不汽车租赁合同协议 是套进去)

最后在把打气嘴直接套入法美嘴转换头,把夹紧板钩拉开即可固定。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类的打气筒都考虑到了法嘴的使用,因此都设有专门的法嘴打

气孔。

如以下两类:

自行车内胎是英嘴

现在常见的是美嘴,就是普通汽车胎的气门嘴

本文摘自中国自行车网:/news/?itemid=2770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19:0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4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