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至纯美自天然--李清照词中彰显女性心理的真性情

更新时间:2023-04-23 16:48:20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非电量保护)

至真至纯美自天然--李清照词中彰显女性心理的真性情

张蓓蕾

【摘 要】Li Qingzhao’s poetry contains her unique life experi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ursuit of life esnce and

value ,she transcended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ules of

propriety .Her unique artistic talent and subtle expressions demonstrated

the penetrating perception and creative perspectives of aesthetics .She

expresd the female’s true emotion by writing lyric poetry like the song

of life of women ’s minds .%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着她独特的生命经历和独特的

生命体验,在不断探求生命本质和不懈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她超越了传统文化

和传统礼教的束缚。用她独有的艺术才情和精妙表述,展现其敏锐的审美感受和匠

心独运的审美视角。用真性情吟唱出一曲女性心底的生命之歌。

【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期】2014(000)002

【总页数】4(P43-46)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心理;真性情

【作 者】张蓓蕾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系,江苏 南通 226000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G112

李清照的词从她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出发,用女性独特的审美和心灵去感知世界、

感受人生。忠实于自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无所顾忌地倾吐身为女性的内心情怀,向

整个社会敞开了心扉,也正是词中的真性情,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一、展现闺阁柔情,挑战传统观念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缺少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自然而然地被束缚于封建礼教

之中。

《女论语》规定“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

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而像笑

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都出自《女论语》,在古代,这些都是女子应该学

习的道德。在生活空间上,女性被完全局限在家庭之内的狭小空间中:“礼,始于

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

女不出。”[1](P19)《仪礼》更提出了“夫者,妻之天也”的理论,从此女

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庸和从属。女性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在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强

化中逐步削弱和剥夺,失去了自由和独立。

但在清照的词中让我们看到了别样的女子,“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

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词中少女全身心投入到荡秋千的活动中,玩得酣畅淋漓、尽兴而归。

当少女尽情享受这运动后小憩所带来的轻松愉悦时,客人的突然来访引发了她的慌

乱,以致在“袜 金钗溜”中匆匆而跑,活泼顽皮的少女出于好奇要看清来客是谁,

于是有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自作主张之举,虽有封建礼教所不足挂齿 形成的闺

阁心理樊燮 ,却不受封建女子“非礼勿言”“非礼勿视”的礼教束缚,与礼教规范中低

眉顺眼、端庄柔静的淑女相去甚远。大胆展现其娇憨可爱的个性,真实展示其青春

的活力。

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处于附庸地位,婚姻大事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偶然能

琴瑟和谐,获得幸福的女性是少之又少,而李清照却是其中的幸运者。于是我们在

《浣溪沙》中看到了约会时的眉目传情——“眼波才动被人猜”,掩饰不住的激

动和幸福之情,以及幽会后写信再约,那“半笺娇恨寄幽怀”的佯嗔诈怒。而处于

新婚燕尔的少妇,依旧是纯真坦率、风情万种的。《减字木兰花》中“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在情郎面前,少妇要和含苞欲放的春花一比高低,这种争强逞

胜的心态,娇憨可掬的做法,不仅人物形象透纸而出,更是写出了不同于封建礼教

下妇女在丈夫面前只能俯首贴耳,惟命是从,而是大胆地与自己的夫君互动,赢得

夫君的肯定和赞美。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更是一段爱情佳话,两人情投意合、生活美满。但因赵明建立的近义词 诚

外出为官,两人时有小别,独留清照在家倾诉相思之苦,这离别相思之情无从排遣,

更是驱之不去,拒之无方,如影随形,“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情感只能由外露转为内向。“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深闺中人的“一寸”思念却能引来“千缕”的愁绪,可见这寂寞

着实令人不堪忍受,而更为大胆的是“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醉花阴》),在重阳佳节铺叙了永昼难捱的感受后又从夜间情景入笔,突出孤

枕难眠与身心俱寒的凄凉。字字句句浸透的是清照相思的煎熬、深闺的寂寞、离愁

的凄苦。抒发着真挚的深情,追求与男子平等地享受爱情、享受幸福的权力。她在

夫妻生活中并不是保持着顺从端庄的仪态,与夫君并非无因相敬如宾而带来陌生感

和疏离感,而是既有朋友式的相知和互赏,又有情人般的甜蜜和情趣。

即使在程朱理学盛行的男权文化语境中,李清照不囿于世俗成见,不肯委屈自己的

情感,不肯违心掩饰自己的情感。深于情,专于情,在爱情中显出的专一纯真,在

表达上的坦率直露,无所顾忌地写出了一些封建社会妇女不敢启齿的率真词章,虽

与封建礼教要求的妇女所恪守的闺范背道而驰,但却是真实可感的自我形象的展现,

把埋藏在内心的真情,坦率真诚地表露了出来。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言:“其所以有

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

情。”[2](P26

二、展现生命激情,舒张律动天性

有学者说中国的艺术是一种生命艺术,它有着明确的生命精神。(“生命意识是人

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索和情感体验,即对生命

的吟咏,对生命自由的热爱,对生命活力的追求。”)李清照就用她的诗词呈现自

己的生命激情,大胆吐露内心的生存欲望。她用敏感细腻的内心去感知世界,用独

特敏锐的王嘉尔英文名 视角去观察生活、关注自己,从而书写作为女子的真实心理,坦率真诚的

表述自己,无丝毫的矫揉造作。

王灼《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

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关于雷锋的歌 ,当推文采第一。”[3](P346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养和文化熏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这不

仅得益于她的天资聪颖,更得益于她家族门风的宽松开明,也使她的活动空间不仅

是局限于她的闺阁楼台,而投向了更广阔的大自然。

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她的青春气息天真烂漫、多情善感、真切可感,跃然纸上,

词中蕴含的是她活泼乐观、神采飞扬的生命激情,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次

溪亭中的寻情觅趣,因为酒而“沉醉”,亦或因为美景而“沉醉”?再加上潺潺的

流水声、鸥鹭惊飞的拍翅声、少女的奋力划桨声,让整个画面动了起来,涌动着词

人欢快愉悦、调皮天真的生命情状。

即使在古人眼中多悲伤之语,多凄清之调的秋天,在清照笔下依旧是绚丽多彩的,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

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

早。”万顷的水波,凋零的荷花,莹碧的水光、黛青的远山、饱满的莲实、寒露的

花草、眠沙的欧鹭,皆合人心赏心悦目,生气勃发。这种景色不是春光映衬下姹紫

嫣红开遍的娇艳欲滴,却也是别有一番清幽静谧之趣。无怪乎作者移情于物,山水

与人亲欧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传达的是清照对美丽风光的挚爱之情,跃动着词人

青春的活力、爽朗的朝气,积极开阔的情怀。

女人的天性是爱美的,都渴望自己楚楚动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她会用头饰来打扮

自己,“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菩萨蛮》),“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她也会用化妆来修饰自己,“夜来沈醉卸妆迟”(《诉衷情》),“泪湿罗衣脂粉

满”、“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她对自己的容貌更是十分自信,“绣

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浪淘沙素约小蛮腰》),“绛绡缕缚冰肌

莹”(《丑奴儿》)。而当她的生命状态欠佳时,她亦会直言自己的瘦、憔悴,

“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永遇乐》)“谁怜

憔悴更凋零”(《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

慢》)。“瘦”更多的是给人直观的形体感觉,那么“憔悴”则侧重作者内心世界

的言说。南渡后的清照更是直言“老”,“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临江仙》),春

天的消失,自我的老去、思乡的悲情、亡国的哀思、道出了无尽的辛酸。她的词不

只是“倾吐一己的哀思,倾吐自 己失去 ”[4

P35),更 借一己之遭遇和感怀,反映一个时代的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命

激情的追求。

无论是伤春的闺阁闲愁,还是内心的离愁别恨、晚年的飘零凄苦,都是清照自身的

生存处境和她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她词里融入了自我的感受,自我的体验,词

中处处跳跃着自我的生命,跳荡着自我的灵魂”。词中所展现的生命激情,既有对

自由生命的执着追求和热烈吟咏,也有对痛苦生命的坦然面对和内省超越。词人的

独特人生视角和人生感悟,是她个性化的对生命的思考、叩问和追求。

三、展现高洁品性,自是花中一流

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阐释了花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梅令人高,兰令人幽,

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蓝牙网 ”。显然,中国文人对花有一种

特别的审美心态,屈原的诗中写花,是将花的高贵自比,以喻君子修身的美德。陶

渊明爱菊,也是因为爱菊花隐逸的品格。而花与女性自古便有不解之缘,“桃之夭

夭,灼灼其华”,发出了以花喻女子的第一声,之后历代文人都喜用花来形容女子,

三国曹植“南国有佳人,荣华如桃李”(《杂诗》),唐韦庄“暗想玉容何所似,

一枝春雪冻梅花”(《浣溪纱》),唐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长恨歌》)。

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敏感去感知花卉,赋予花特有的情感和灵性,借花传情,寄

情于花,把真挚的深情熔铸在花的世界里。

少女时代她有“误入藕花深处”的愉悦与甜蜜,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少女的误入荷田,她感受到的是清新雅致之境,带给她的也是一种微妙的情

思,天真活泼的少女自然融入到了荷花之中。少女也曾为经历过“雨疏风骤”的海

棠花而担忧,这不仅是惜花怜香式的少女情怀,更是时光流转,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花之绽放的艰险和痛楚,花之生命的娇艳、脆弱、短暂,又是叩问女性作为个体成

长的艰辛,所以回答也是极具人情之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婚后的李清照,在独守深闺时,满腔的挚爱真情倾注笔端,流露出对自己美好青春

的自信与陶醉。“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主人欲出新妆洗”(《渔家傲》),

梅花有含苞半开的“香脸”,有令人为之倾倒的“娇旖旎”的情态,又犹如“主人

欲出新妆洗”一般的芳洁雅致,纤尘不染,词中的梅亦是作者自况,梅不事铅华的

自重之姿,超凡脱俗的丰神雅韵和秀拔独立的个性,正是她自我形象的写照。诉说

相思别离时,娇美的鲜花已不复往日的生机,只能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

梅》),在相思中叹惋青春易老,年华易逝。而词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醉花阴重阳》)之语更是道出了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凄怆意绪,

帘外的黄花与帘内的玉人相比拟,境况相类似,神韵也相似,因花瘦联想安妮弗兰克 到己瘦,

对花对己都惺惺相惜,而人比花更瘦,更含蓄更深情地表达离思之情。

李清照和赵明诚建立在志同道合、相敬如宾基础上的婚姻是美好的,令人艳羡的。

但在封建社会中“无后为大”的礼教思想难免会影响到两人的感情,更不用说在经

济繁荣的宋代,歌舞伎艺和冶游成风。“婚后,赵明诚也蓄养几位侍儿小妾,以供

平日歌舞娱乐,那是可以肯定的事实……没有任何记载表明赵明诚专注到心无旁骛

的地步”[5](P177)。爱情毕竟是自私的,李清照的挚爱深情在遭到第三者侵

犯后,感情受到了深重创伤,内心历经巨大折磨。特别是在清照青春不再,被情爱

疏远时,又有“无嗣”的难言之隐,也只能是自己安慰自己“莫恨香消雪减,须信

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梅花的暗香消失、

落花似雪,但俊俏风流的风韵依旧,暗喻词人饱经情感折磨后,对自己的自信和对

自己内在精神美的自豪,自我释怀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美的价值不被赏识的隐忍和哀

怨。

当清照孀居孤寂时,国破家亡的哀痛,中年丧夫的忧痛,孤苦无依、漂泊零落的凄

苦,交织成一支悲凉、清冷的咏梅曲。“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扌妥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青年时,恩爱夫妻共同踏雪寻梅、赏梅,簪梅。中年扌妥梅表达

词人的相思苦情,点点清泪和着对往昔温馨生活的回忆和眷恋。暮年飘沦天涯,颠

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代表着词人内心深处故乡的缩影和爱情符号的梅花,

此时是不忍看的,更加凸显词人历经人生的巨大痛苦。

女词人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天真少女,到独守空闺,爱怨交加的多情少妇,

再到满衣清泪、忧国思乡的孀居嫠妇,花贯穿了她生命的始终,词中无论是“绿肥

红瘦”的海棠,“红稀香少”的荷花,“暗淡青黄体性柔”的桂花,“雪清玉瘦”

的菊花,还是“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梅花,词中情态各异的“花”意象,是她不同

的生命时期真切复杂的性情的展现,印证的是她欢乐、幸福、悲哀、愁苦的全部情

感,再现的是她绚丽多彩,凄婉沉重的人生轨迹。清照笔下的花世界是她内心寄托

的美好境界,是理想的人格和修养,是温馨美满的生活和真挚美丽的精神家园。

李清照借词传达真性情,摆脱了世俗的偏见,勇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敢地将禁锢女性思想的枷锁打破,

勇敢地挑战世俗礼教的权威。无论是青春懵懂时的纯真烂漫,夫唱妇随时的幸福甜

蜜,山河破碎时的壮志豪情,丈夫离世时的凄怆悲苦,状告后夫时的果敢坚毅……

无不体现着用其真性情书写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其词中鲜明和强烈的真性情是深沉

和深邃女儿结婚父亲致辞 的,是对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李清照作品独放光辉的成就,经得起岁月风

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参考文献:

1]郑玄.纂图互注礼记:八卷[A].四部丛刊[C].上海:上海书店,

1989

2]夏承焘.唐宋词欣赏[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刘乃昌.情缘理趣展妙姿一两宋文学探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4]吴梅芳.变“闺中闲吟”为“破国亡家之低泣”——试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

变化[J].宁德师专学报,1994,(2):3539

5]诸葛忆兵.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试论莱州重逢之际李清照

与赵明诚的一段感情纠葛[J].求索,2003,(2):174178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16:4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4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女论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