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轮式车风头正劲,履带式装甲车显
露生机——2014年世界坦克装甲车辆发展
综述
作者:彭彬,王振飞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5期
★彭彬 王振飞
2014年,世界形势在总体向好的同时依然错综复杂,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时爆发;以
“伊斯兰国”为首的恐怖主义活动颇为猖獗,此起彼伏的袭击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灵;北
约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危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在2014年的各种冲突中,陆地疆域依旧是交
战和冲突各方厮杀的主战场,坦克装甲车辆一如既往,披坚执锐、驰骋沙场。旺盛的需求促使
装甲装备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轮式装甲车辆风头正劲,履带式步兵战车亮点频出,无人车
倍受青昧,主战坦克虽然不如昔日红火,但老大的地位仍然牢不可破,改进和研发都是“头版
头条”。
主战坦克升级改造
2014年,由于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断降低,世界各国对主战坦克的数量需求持续萎
缩,但主战坦克“陆战之王”、陆军“精英”的地位仍然屹立不倒,对其质量的需求仍然十分
旺盛——一些坦克后发国家积极研发和采购新型坦克;发达国家则在经费持续削减的情况下依
然艰难地推进坦克升级改造。
一是新型坦克研发各有特点,但突破性进展尚未出现。2014年,尽管新一代坦克仍难觅芳
踪,但传统坦克大国对新型主战坦克依旧情有独钟。俄罗斯开始对新型主战坦克“阿玛塔”
(又称“舰队”)首辆原型样车进行检测试验,并计划安装2A82型125毫米坦克炮,使其成为
未来10年坦克火力的霸主,预计该坦克可能于2016年进入有限服役阶段。根据计划,“阿玛
塔”主战坦克将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车族,各种变型车辆均采用通用底盘。但到目前为止,
关于该坦克的相关报道数量很少,加之此前名噪一时的T-95坦克最后“胎死腹中”,“阿玛塔”
坦克的前景也不乐观,毕竟是成败论英雄,只有列装部队才能叫“研制成功”。
7月,韩国新型K-2主战坦克正式列装,预计到2017年部署100辆左右。最初计划K-2坦
克于2009年大规模生产,以更换K-l坦克和美制M48坦克,但由于发动机和变速器问题不得不
推迟生产和列装。
4月20日,伊朗展示了自行研制的主战坦克“萨巴兰”。该坦克是以美制M-47M“巴顿”
主战坦克为基础,并通过借鉴本国设计的“佐菲克”和“萨姆森”主战坦克的经验研制而成。
坦克炮塔为自行研发,主要武器为1门M68式105毫米线膛炮,辅助武器为l挺位于火炮左侧
的7.62毫米并列机枪。该坦克采用M60发动机,悬挂系统两侧装有裙板。由于是东拼西凑,称
得上是一款“拉郎配”战车吧。
二是坦克升级改造麻烦不断,克服阻力逆势而上。2014年,许多国家的主战坦克升级改造
并不顺利。由于大规模交战和高强度对抗的可能性不断降低,或者是因为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强
坦克方阵和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美陆军对主战坦克的发展热情远不如冷战时期,甚至在5月份
发布的《2015年陆军装备现代化计划》中,都没有用专门篇幅来说明“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的升级计划。
6月24日,由于预算吃紧,为使“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延长服役计划保持在预算之内,
英国不得不将改造坦克的数量控制在227辆以内,且改造重点是老旧部件的替换,但麻烦的是
其中许多部件已不再生产。延长服役计划将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
吕后
9月21日,印度“阿琼”坦克升级遇到麻烦。作为“阿琼”Mk1坦克的升级版,“阿
琼”Mk2坦克有将近80项改进,其中重大技术升级超过15项。原计划配备的以色列炮射导弹
由于达不到要求只好放弃,严重影响了坦克升级进程。MK2坦克被印度称为自行制造的坦克,
但国产化程度只有36%~38%——坦克发动机来自于德国,而Mk1坦克国产化程度则达到了60%。
轮式装甲车辆风光无限
近十几年来,在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和灵活反应、应急部署强劲需求的牵引下,轮式装甲车
辆的发展受到各国的普遍追捧。2014年,不少国家积极研发新型轮式装甲车,推出两栖轮式装
甲车辆,并通过升级改造提高轮式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
一是新型装甲车注重减轻重量,提高机动性。过去10年,由于阿富汗战场、伊拉克战场简
易爆炸装置对美军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装甲防护一直是美军作战车辆研发的重点。2014年,
随着地面作战力量逐步撤离阿富汗,美军开始打破这一传统,计划放弃轮式车辆的装甲化,转
而发展运输性能更好的全地形战车。美军认为,重型坦克装甲车辆在重型旅战斗队中地位作用
十分重要,但在以全球快速部署为基本使命的未来轻型步兵旅战斗队中却可能成为累赘。1月,
美陆军计划研制一款超轻型战车,其基本需求是:能够搭载一个标准9人步兵班;重量轻,可
用CH-47运输直升机空运,UH-60直升机吊运,并可从C-130和C-17运输机空投;配备中口径
自动炮;机动性好,能够在75%的时间里在各种恶劣路面上行驶,最大行驶里程480千米;装
甲防护能力与60~70吨装甲战车相当,无需重型装甲组件便可提高车内乘员的生存力。
7月29~30日,美陆军召开“战车轻型化科学与技术研讨会”,探讨在未来数十年内将陆
军坦克和步兵战车的重量降低40%,使部队具备快速部署和机动能力,以便在复杂和严酷的战
场环境下迅速形成有利态势。美陆军正在实施战车重量削减计划,大力研究模块化防护、更轻
的常规部件和适应性防护的可能性。
2014年,在萨托利防务展上,法国首次展示了BMX-01型66装甲车。该车旨在满足法国
陆军多用途装甲车计划的需求。在该计划中,法国陆军计划订购2080辆多用途装甲车用于替换
当前服役的44装甲输送车。由于采用了独立液压支杆悬挂系统、中央轮胎充气系统和前、后
轴转向系统,该车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能力。
二是发展两栖轮式装甲车,提高战车的战场适应能力和通用性。2014年,在印度防务展上,
印度推出一款名为“茶隼”的8x8两栖轮式装甲车。该车总重在22.5~26吨之间,最大公路时
速为100千米,浮渡时速为10千米。基型车的防护能力可版式设计图片 以达到北约标准化协议4569的一级
水平,如加挂模块化装甲组件,防护级别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车乘员2人,载员12人。
10月,韩国陆军接收了6x6型KW1和8x8型KW2预生产型轮式装甲车各3辆。两款车首批
初始生产数量为675辆。韩国陆军对轮式装甲车的需求总量达2700辆。目前,韩国陆军服役的
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均为履带式,韩军希望能组建一支以轮式装甲车辆为主的轻型机械化部
队,使其作战运用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并减少作战和支援成本。KW1战斗全重16吨,KW2战斗
全重20吨,两款车都具备两栖能力,水上行驶速度可达8千米/小时。
三是改进外形和结构,提高战车防护性能。2014年,美军已为3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
装备新式双V型车体的“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正计划为第4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配备
该车。“斯特赖克”车在伊拉克战场表现不俗,新式双V型车体能够有效抵御简易爆炸装置的
杀伤。在阿富汗战场上,采用双V型车体的装甲车遭受了100余次攻击,但都没有出现过重大
人员伤亡情况。由于需求旺盛,美军计划开发2.0版的“斯特赖克”车。新车将采用双V型车
体,比当前车型重约1吨,将拥有更强大的发动机,其悬挂系统可以支撑高达27吨的载荷,轮
胎将更大,制动性能及传感器将得以升级。
2014年,法国对VBCI步兵战车进行改进和测试,希望能出口到英国,替代其已被取消的
未来快速奏效系统通用车辆计划。VBCI改进之处包括:升级了悬挂系统和传动系统,战斗全重
由29吨增至32吨,满足了英军提高车辆防护性能的需求;采用4轮转向;重新配置油箱;提
高冷却系统和发动机性能等。
3月,德国订购76辆“鹰”V 44轮式装甲车。该车是“鹰”Ⅳ的升级版,内部体积和有
效负载更大,并且具有同样的防护性能。
2014年,在萨托利防务展上,莫瓦格公司展出了“食人鱼”Ⅲ+变型车。该车战斗全重27
吨,装甲组件和“食人鱼”V相同,是该车族中最先进的防护装甲,可抵御地雷和简易爆炸装
置的攻击。
履带式步兵战车成功逆袭
2014年,世界履带式步兵战车发展有较大起色,尽管美国的新型地面战斗车辆项目再度夭
折,但研发步伐并未停止不前。由于步兵战车替换项目不多,老式步兵战车不得不进行升级来
延长服役年限。同时,对多用途步兵战车的需求却大量增加。
一是新型步兵战车研发依然困难重重,难见新车踪影的状况已经延续多年。2014年,由于
预算遭到大幅削减,美国决定暂时中止“地面战斗车辆(GCV)”的开发,使近20多年来,美国
陆军在定义、设计、研发与生产新型装甲战斗车辆的冲突英文 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先是“未来战
斗系统(FCS)”项目中的“乘车战斗系统”等8种新型装甲战斗车辆下马,紧接着是打算替换大
约2 000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地面战斗车辆”项目再次告吹。尽管如此,8月,美国
又推出“地面X车辆技术项目”。该计划准备将战车体积减少50%,减重并且减少乘员,同时
行驶速度提高一倍,并应用可见光、红外、电磁隐身技术。
7月16日,印度重启未来步兵战车项目。该项目最早在2009年提出,之后由于技术原因
停止。这次项目重启,印度陆军计划生产3 000辆,以替换现役俄制BMP-1和BMP-2步兵战车。
但由于印度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项目能否落实还是个未知数。
2014年,斯洛伐克展出新型Eakal步兵战车样车。该车实际上是BMP-1清新绿 /BMP-2步兵战车
的改进型,其车体比原车体高270厘米,战斗全重19吨,最大行程400千米,加装新型装甲组
件之后,防护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通过升级改造,延长服役年限。2月,英国结束“武士”步兵战车服役至2040年的关
键升级阶段“能力持久计划”的初期设计评审。该计划将对战车进行4个方面的改进:增强的
电子结构、模块化防护系统、装甲战场支援车和杀伤力增强,升级数量为380辆,并预计2020
年开始服役。
10月15日,印度陆军计划升级BMP-1步兵战车动力组件,使其服役年限延长15年。升级
的重点是把目前210千瓦的UTD-20型发动机和手动变速箱升级为自产的294千瓦发动机和自动
变速箱。
2014年,在没有新型步兵战车服役的情况下,美军现役“布雷德利”车族不得不通过改造
来服役更长时间。2015财年,美军计划投入近2亿美元用来升级“布雷德利”战车,重点是提
高战车的网络通信能力。
三是大量采购多用途装甲战斗车辆,大力提高复杂地形机动能力。2014年,俄军计划于
2019年前将空降兵部队规模扩大一倍,达到7.2万人。为此,计划于2025年前采购超过1500
辆BMD-4M伞兵战车和2500辆BTR-MD/BTR-D3装甲输送车。BMD-4M伞兵战车是BMD-4伞兵战车
的升级型,具有优异的防护和空降作战能力,可实施空降和快速部署,无需专门准备即可水上
行驶,水上最大速度可达10千米/小时。
2014年,俄军计划大批量采购GA2-3344铰接式全地形车。该车在俄陆军中是一种全新概
念车辆。此次订购的全地形车包括后勤保障车、人员输送车、武器运载车、救护车和消防车。
该车为两栖型无装甲车辆,配有防护型油箱和三防系统。与西方的全地形车采用橡胶履带不同,
该车采用金属履带,在公路上行驶时可使用挂胶履带。
11月21日,为了强化“离岛”防卫,日军决定提前采购美制AAV7两栖装甲车,2015年采
购30辆,2016年采购22辆,比原计划提前2年,其中包括42辆输送车,5辆通信指挥车,5
辆运输和回收故障车。该车长约8米,重20吨,水上航速为13千米/小时。
无人车成为车辆发展新亮点
2014年,世界各国对地面无人车的发展保持高度热情,推出系列研究报告,探索无人装甲
车辆概念,发展小微型无人车,无人作战平台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一是高度重视无人作战平台发展规划,相继推出无人车发展系列研究报告。2014年,美国
智库“新美国吃早饭英语 安全中心”发布了有关机器人的一系列研究报告。1月22日,《20YY:备战机器
人时代战争》报告发布。报告以制导弹药的扩散和无人系统的兴起为背景,分析了作战体系正
面临向机器人战争时代转型的态势,指出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美国的传统优势正面临逐步丧失的
风险,呼吁美国应积极备战机器人时代战争。5月21日,《战场机器人I:作战范围、持续能
力和危情处置》报告发布。报告研究了无人系统的操作优势,以及与之相关的新作战概念,重
点关注了单兵机器人在作战范围、持续作战能力和危险任务执行等方面的优势,认为机器人革
命的获胜者将是把机器人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的一方,而不是最先发展该技术或技术水平领先
的一方。10月15日,《战场机器人Ⅱ:即将到来的蜂群》报告发布。报告分析了战场大规模
使用网络化机器人可能会对作战造成的影响,那就是集结规模更大,决策周期更短,获取情报
更多,协调更为简单,作战速度更快。该报告的发布,标志着“无人化蜂群作战理论”的诞生。
二是积极探索测试无人装甲车辆。4月,美国陆军开始审查无人坦克和步兵战车的可能性。
无人坦克一方面不再需要乘员,另一方面由于只需对机动系统提供装甲防护,降低了对装甲防
护的需求,从而减轻了车重。无人步兵战车可以将士兵运送到战场,并能让所有士兵下车参加
战斗,然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 后,再自主行驶到另一个地点或通过遥控操纵参加作战。无人坦克和无人步兵战车目
前还处于概念研究阶段,美国陆军正在探讨如何将其变为现实。
2014年,印度完成对Muntra系列无人车的测试。Muntra无人车项目开始于2007年,有4
种车型,都是以BMP-2步兵战车为基础平台,保持了原车的外形尺寸和机动性。
三是大力发展小微型无人车。6月16日~20日,在法国萨托利防务展上,许多国家展出了
小微型无人车。美国展出了510“派克博特”三防和爆炸物侦察机器人。该机器人是在510“派
克博特”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执行核生化以及爆炸物等的探测任务,目前还没有
列装。法国展出了迷你型排爆机器人,主要用于协助工程兵分队搜排简易爆炸装置和路边炸弹。
法国陆军已将该机器人部署到阿富汗战场。此外,法国还首次展出了“天蝎座”微型战术机器
人和“凯门鳄”机器人。“天蝎座”微型战术机器人可投掷部署,底盘由航空铝制成,结构坚
固耐用,行走系统由锂电池提供动力,可在泥泞、砂砾和沙地等地形上自如行走。 “凯门鳄”
机器人采用四条铰接履带,能够通过各种地形,适用于在冲突环境中执行警戒和检查任务。
7月2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8日,以色列首次使用微型战术地面机器人执行地道作战任务,探测巴勒斯坦隐蔽的
地下武器库、指挥所以及应对加沙地带的边境袭击。该机器人重量不到9.07千克,可以携带有
效载荷并清理障碍物,可攀爬20.32厘米高的楼梯,还可在险要地形上行走和执行任务。
2014年,波兰陆军发布一份无人地面车辆招标书,计划采购50辆无人车。波兰陆军要求
车重在15~20千克之间,能够由一名士兵携带,或通过地面部队的侦察车进行运输,可在与敌
近距离接触区进行侦察,在危险区域或人员难以进入的区域进行渗透。
10月,美军公开展示“魔爪”V无人地面车。根据载荷不同,该车重量为62~112千克,
行驶速度达到9.4千米/小时,可在48度斜坡上行驶,机械臂可提起32千克重物,机械臂伸
长达4米,钳制力为55千克。该车兼容性很好,传感器能够即插即用,主要用来处理爆炸物。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15:0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4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