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丰富与创新

更新时间:2023-04-23 14:25:22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liter)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丰富与创新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从“社会管理”到“社会

治理”的转变,既不是对原有的社会管理的简单升级,也不是对西方治理理论的照搬照抄,

而是我党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三中全会所表述的社会治理,有鲜明的目的性,预

示着社会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其主体多元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治理的内容和方式也更

加丰富。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嗨歌 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此提法引起了广泛的关

注和讨论,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蕴含了我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变革。

一、社会治理概念在我国的提出

我国使用社会治理一词较早的文献可追溯到1990《社会科学》4期孙慧民的《赌博的文

化心理机制及社会治理》文中提到“要治理社会中的各种赌博行为”郑杰文在1993《东

岳论丛》第1期《试论孔了的社会治理构想》一文中提到“要对社会进行治理”。很显然,这

里的社会治理仍然是传统的含义,指对社会问题的管理、控制和整治,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

定》中提出的社会治理完全是两回事。真正对该词的现代意义做出解释的,是从张康之教授

发表的一系列以社会治理为主题词的论文开始的,仅20032004两年问就有《公共管理:

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论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德治及其制度安排》《论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

到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问的平衡,限制政府权能,实现“有限政府”。治理理论的实质就是在

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问形成良好的合作、良性的互动关系。但起源于西方的治理理论对分析

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也存在着制度、文化、理论基础等一系列的适应性问题。

《决定》中所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既不是照搬西方的模式,也不是对原有的社会管理

的简单升级。它有以下儿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明确社会治理的目的。《决定》提出,创新社会

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蒙眬和朦胧的区别 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会安定

有序。其中两个“最”体现了中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乾坤是什么意思 ,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必

然要求和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我们的社会治理不只是像西方的技

术主义要求的那样,它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因素”二字很值得

我们思考,笔者认为,和谐因素包含了不同群体、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形式,

甚空调除湿一般开多少度 至不同党派等。我们的社会治理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谋利益的。

二是管理与治理并非舍此去彼。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管理仍然是必需的。《决定》

在谈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时,提出要“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

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职能一点都不能削弱,

反而是要加强。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是两个不同的语境,不能因为提出了社会治理而误以为

不需要政府的社会管理。

三是理念的重大转变。传统的社会管理严格地区分了主体与客体,突出了管与被管的关系,

暗含政府是强势一方而被管理者是弱势一方,政府是主动一方而被管理者是被动一方。社会

治理理念的提出,预示着即使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其管理理念也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应

该朝着主客体地位平等、协商合作、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四是国家治理模式的创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生日主持词开场白 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应该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战略中去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包含很多内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其

中的一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旨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是任务之一。因此,理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能单一地就

社会而论社会,它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9年属蛇 的总体要求,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

关系的重要内容。

五是主体多元的特殊性。西方的治理理论也强调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强调社会力量时

多是指政府以外的私人生活领域。但我国的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和西方有很大的区别,决定》

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白我调节、居民白治良性互动。我们的社会治理是坚持系统治理,其中

就包括治理主体的系统性。党始终发挥着领导作用,统领全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治理体制的重要标志。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将政府完全看成是与社会力量相对立的力量,

在我国社会力致闺蜜的唯美句子 量还十分不成熟的现实条件下,踢开政府谈社会显然是行不通的,在相当长的

时问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必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不是代替,而是要激发社

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

白治、发挥作用。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应逐步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微观干预,过渡到法

制规范、政策导向、财政支持等作用上来。在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白我调节、居民白治良性互动的社

会治理新体制。

六是方式的多样化。党和政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

验,比如综合治理。但毫不讳言,我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了管与控的作用,甚

至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错误地理解“稳定压倒一切”简单地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压了政府依法行政的空问和司法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导致一些矛盾和问题治标不治本。党的

十八大在谈到社会管理时已经将原来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十六

字方针扩展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二十字方针。《决

定》继续贯彻了这一精神,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面,提出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在谈到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时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

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坚持依法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

首要选择。《决定》指出要坚持综合治理,是对前些年我们在社会管理中取得的经验的继承。

在强调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同时,《决定》提到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中要强化道德约束,

一步丰富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性。任何社会治理模式都不能忽视和淡化道德的作用,在发

挥法治的刚性约束作用门字成语 时,道德的白律永远都是人类行为规范的重要力量。

七是内容的丰富性。《决定》在谈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时还指出,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

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14:2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4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