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演讲稿六篇
【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
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
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
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
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
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
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
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
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
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
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
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
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
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
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
第 1 页 共 13 页
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
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
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
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
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
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
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
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
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
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
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
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
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
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
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
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
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
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 2 页 共 13 页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
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
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
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
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
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
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
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
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
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
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
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
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
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
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
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
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
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
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
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
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第 3 页 共 13 页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
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
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
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
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
和《文革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
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
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
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
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
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
也促进了闽东革乒乓球直播在线观看 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
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
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
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
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
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
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
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
第 4 页 共 13 页
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
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
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
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
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
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
美援朝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
人世了。
【篇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
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在国家与亲情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
远离父母妻儿,无怨无悔地走上战场。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勇于牺
牲、割舍亲情的革命烈士,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这些家
书是血泪书,是绝笔信,是不会说谎的历史,是革命最真实的见
证! 其中最令我为之动容的要数陈觉、赵云霄这一对革命伉俪。
1927年9月,国内正处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之中,刚刚成
婚不久的共产党员陈觉、赵云霄夫妇奉调回国,后被反动当局抓
捕,相继被害。被害前,他们分别留下了一封家书。
“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
处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的死而过于悲伤。你也迟早不免于
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
第 5 页 共 13 页
惟愿有鬼。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但我们宁愿玉
碎却不愿瓦全。我现在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
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
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
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avoid是什么意思 人,我
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
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来完成。大
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当时在狱中,赵云霄已有身
孕,她强忍着丈夫被害的悲痛,生下孩子,为她取名“启明”,
意思是在黑暗中盼望破晓。牢房中婴儿缺乏乳汁,饿得哇哇直
哭,牢房的铁窗开得很高、很小,太阳照不进来,尿布无法晾
干,赵云霄就将尿布缠在腰上,垫在床上,用身体暖干。她日夜
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贴在自己的胸口上。可是,孩子在她怀里依
偎才一个多月,灭绝人性的反动派就对赵云霄下毒手了。
在接到死刑判决书时,赵云霄搂着孩子亲了又亲,吻了又
吻,晚上,就着昏黄的油灯,她伏在床板上,含泪给女儿留下了
这样一封遗书:“启明,我的小宝贝,你是1929年正月初二出生
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个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
小宝宝!你是个不幸的孩子,生来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更不知
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母亲不能再抚养你了!小宝贝!你的
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照片给你,你的母亲所给你
的,只有一枚戒指,当作你一生惟一的纪念品!小宝贝,望你好
第 6 页 共 13 页
好长大成人、好好读书,这样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
宝贝,我的小宝宝!” 赵云霄牺牲二十多天后,祖父陈景环才得
到了儿媳去世的消息,等他赶到刑场,什么都没了,陈觉与妻子
合葬的心愿,最终未能实现。
出生一个多月的小启明,被祖父接回长沙,十一个月的时
候,生了一场大病,也去世了,陈觉的母亲抱着启明一点点大的
尸体,不停地念叨“云霄会怪我,觉儿会怪我,云霄会怪我,觉
儿会怪我!” 如今,虽然两封遗书已经泛黄,虽然血雨腥风已被
涤荡,但这种崇高信仰谁能遗忘!一封封直击心灵的家书,一段
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得来如此
不易。我们地质工作虽然艰辛,但每当想到这些英雄先烈,和那
一封封家书,我们就倍感激励,他们为了革命,连死都不怕,我
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 六十年来二六一人汗洒青
山,历尽艰辛,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获
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如今,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作为年轻
的二六一人,我们唯有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继
承先烈遗志,凝聚前行力量! 们,朋友们,新时代的号角已
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加满油,鼓足劲,为建设美
好未来而奋斗终身! 【篇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
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
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鼻子上长痣好不好 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
第 7 页 共 13 页
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
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
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
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
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
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
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
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
餐露宿呢?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
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枸杞的吃法 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
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
卧薪尝胆,奋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
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
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
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
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
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
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
第 8 页 共 13 页
抵抗中养成的。想要连跑带跳三峡大坝导游词 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
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
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
敢歌名 、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清楚英文 将这些品德付诸于祖
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
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
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
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谢谢大家! 【篇五】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
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
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
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
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
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
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
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
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
画卷。
第 9 页 共 13 页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
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
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
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
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
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
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
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
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
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
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
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
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
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
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
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
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
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
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
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
第 10 页 共 13 页
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
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篇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
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
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
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
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
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
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
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
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
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
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
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
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
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
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
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
“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
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
第 11 页 共 13 页
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
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
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
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
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
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
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
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
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
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
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
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
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
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
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
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
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
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04:2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3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