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更新时间:2023-04-22 20:50:14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模拟法庭流程)

空分生产安全操作章程

一、空分分离常用方法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是氧气和氮,它们分别

以分子状态存在。分子是保持它原有属性的最小颗粒,直径在10-8cm,

而分子的数目非常多,并且不停地在作无规则运动,因此,空气中的

氧、氮等分子是均匀地相互混合在一起的,要将它们分离开始较困难

的。目前主要有三种分离方法:1)低温法(2)吸附法(3)膜分离

法二、工艺流程2.1 基本原理和过程空气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

液化空气中各小组份沸点的不同而将各小组份分离出来,要达到这个

目的,空分装置的工作包括下列过程: (1) 空气的过滤和压缩 (2)

空气中水份和二氧化碳的清除 (3) 空气被冷却到液化温度 (4)

量的制取 (5) 液化 (6) 精馏 (7) 危险杂质的排除2.1.1 空气的过

滤和压缩:大气中的空气先经过空气自洁式过滤器过滤其灰尘等机械

杂质,然后在空气透平压缩机中被压缩到所需要的压力。压缩产生

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2.1.2 空气中水份和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清

:加工空气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若进入空分设备的低温区后,会形

成冰和干冰,就会阻塞换热器的通道和塔板公安服装 上的小孔。因而配用分子

筛吸附器来预先清除空气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进入分子筛吸附器的

空气温度约为~21℃。分子筛吸附器成对切换使用,一只工作时另一

只在再生。2.1.3 空气被冷却到液化温度:空气的冷却是在中压换热

I、中压换热器II中进行的,在其中循环空气被来自膨胀后的返

流空气和返流气体冷却、增压空气被来自膨胀后的返流空气和返流气

体冷却到超临界状态。与此同时,冷的返流气体被复热。2.1.4 冷量

1

的制取:由于绝热损失、换热器的复热不足损失和冷箱中向外直接排

放低温流体,分馏塔所需要的冷量是由空气在高、低温膨胀机中等熵

膨胀和等温节流效应而获得的。2.1.5 液化在起动阶段,加工空气在

中压换热器I、中压换热器II和过冷器中与返流冷气流换热而被部

分液化。在正常运转中,氮气和液氧的热交换是在冷凝蒸发器中进行

的,由于两种流体压力的不同,氮气被液化而液氧被蒸发,氮气和液

氧分别由下塔和上塔供给,这是保证上、下塔精馏过程的进行所必需

具备的条件。(:起动时,大部分气体也是在主冷中被冷却至液化温

度而被液化的)2.1.6 精馏空气中主要组份的物理特性如下表1.1

和表1.21.1

称化学符号体积百分比重量百分比氮N278.0975.5氧O

220.9523.1Ar0.9321.2920.030.05

.00006Ne0.00160.0011.00032

0.000041.2名称化学符号气化温度℃熔化温度℃比 重临

界点Kg/m3Kg/l10-1MPa(G)N2-195.8-209.861.250.81-14734.5

O2-183-218.41.431.14-11951.3

Ar-185.7-189.21.7821.4-12249.59

He-268.9-272.550.180.125-267.72.335

Ne-246.1-248.60.7481.204-228.728.13

Kr-153.2-157.21.7352.155-63.756

Xe-108.0-111.81.6643.52+16.660.1空气中99.04%是氧气和氮气,

0.932%是氩气,它们基本不变。氢、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视地区和

2

环境在一定范围以内变化。空气中的水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蒸汽含量随着饱和温度和地理

环境条件影响而变化较大。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具备和空气大不相同的

性质,在大气压力下,水蒸汽达到0℃和二氧化碳达到-79℃时,就分

别变成冰和干冰,•就会阻塞板式换热器的通道和筛板上的小孔。因

此这些组份必须在空气进冷箱前除去。空气中的危险杂质是碳氢化合

物,尤其是乙炔。在精馏过程当中如乙炔在液空和液氧中浓缩到一

定程度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因此乙炔在液氧中含量规定不得超过

0.1PPm这教学任务 兴旺发达的意思 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稀有气体中的不凝性气体如氖氦

气,由于其冷凝温度很低,总以气态集聚在冷凝蒸发器中,侵占了换

热面积,而影响换热效果,因此也要经常排放。分离过松软的近义词 程可获得相当

产量的高纯度产品。空气的精馏是在氧—氮混合物的气相与液相接

触之间的热质交换过程当中进行的,气体自下而上流动,而液体自上

而下流动, 该过程由筛板(填料)来完成。由于氧、氮组份沸点的不同,

氮比氧易蒸发,氧比氮易冷凝,气体逐()板通过时,氮浓度不断增

加,只要有足够多的塔板(填料),在下塔顶部可获得高纯的液氮,反

之液体逐板()通过时,氧浓度不断增加,在下塔底部可获得富氧液

空,在上塔底部可获得高纯度液氧。上升气体和下流液体在塔板(

)上的热质交换过程可从图1.1中理解:进入某一段塔板(填料)

的上升猪肝的家常做法 气体在A点的温度T2•比在相同成份下的液体的B点的温度

T1高,随后的平衡将发生在T1T2•间垂直线上的C(温度T3)

但在T3温度下,只有具备比B点氧浓度更高的液体E点和比A点氧

浓度更低的气体D点才能平衡,这样氧组十大名茶 份在下流液体中聚集,而氮

3

组份在上升气体中富集,通过足够多塔板(填料)的分离,最后可得液

体为纯氧,气体为纯氮。在下塔中空气被初次分离成富氧液空和氮气,

液空由下塔底部抽出后经节流送入和液空组份相近的上塔某段上,

部分液氮由下塔顶部抽出后经节流送入上塔顶部,液空和液氮在节流

前一般先在过冷器中过冷。空气的最终分离是在上塔进行。产品液氧

是由上塔底部抽出,同时,另一部分液氧经液氧泵压缩送入换热器汽

化后,以产品高压氧气输出,氮气由上塔顶部抽出。而产品液氮由下

塔顶部抽出,并通过过冷器过冷后送出。低温全精馏制氩(无氢制

)•的所有设备均置于空分设备的保冷箱内,粗氩塔Ⅰ、粗氩塔Ⅱ

(因粗氩塔太高故分成两段)、纯氩塔均为填料塔。在粗氩塔Ⅰ内,气

态氩馏份沿填料盘上升,由于氧的沸点qq登录空间 比氩高,故高沸点组分氧被大

量地洗涤下来,形成回流液返回上塔。粗氩塔Ⅱ底部粗液氩返回粗氩

I上部作回流液。因此上升气体中的低沸点组份()含量不断提高,

最后在粗氩塔Ⅱ顶部得到含氧≤2PPM,含氩9899%的粗氩气,粗氩

气在粗氩冷凝器中被液空冷凝成粗液氩。由于氮的沸点(-195.78)

与氩的沸点(-185.7)相差较大,因此含氮量约为11.5%的粗液氩

99.999%Ar以上的纯氩产品。2.1.7 危险杂质的排放:空气中的危险

杂质是碳氢化合物,尤其是乙炔。在精馏过程当中如乙炔在液空和液

氧中浓缩到一定程度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因此乙炔在液氧中含量规

定不得超过0.1PPm,这必须引起充分的注意。在冷凝蒸发器中,由

于液氧的不断蒸发,将会有使碳氢化合物浓缩的危险,但是只要从冷

4

凝蒸发器中连续排放部分液氧就可防止浓缩。2.2 主要指标现场核对

为准确2.3工艺流程概述2.3.1 液氧和液氮的生产原料空气从空气

吸入塔入口吸入,经自洁式空气过滤器AF除去灰尘及其它机械杂质,

空气经过滤后在离心式空压机(原料、循环一体机)TC中的原料段

经压缩至0.51Mpa左右。经空气冷却塔AC预冷,冷却水分段进入冷

却塔内,下段为循环冷却水,上段为经水冷塔WC冷却后的水,空气

自下而上穿过空气冷却塔,在冷却的同时,又得到清洗。空气经空气

冷却塔冷却后,温度降至~21℃,然后进入切换使用的分子筛纯化器

MS1201(或MS120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及残留的水蒸

气被吸附。分子筛纯化器为两只切换使用,其中一只工作时,另一只

再生。纯化器的切换周期约为240分钟,定时自动切换。空气经净化

后,由于分子筛的吸附热,温度升至26℃~28℃。这股空气与膨胀

后通过中压换热器Ⅰ(E1、中压换热器Ⅱ(E2)复热的空气混合,

经离心式空压机TC中的循环段压至2.75 Mpa,再分成两股。其中一

股经高、低温膨胀机的增压机增至4.687 Mpa进入冷箱,经中压换热

器Ⅰ冷却至-173℃后,再次分成两股。一股进入低温膨胀机膨胀后进

入下塔,另一股继续在中压换热器Ⅱ中被返流气体冷却液化节流后进

入下塔。而另外一股压力为2.75 Mpa的中压空气,经中压换热器Ⅰ

冷却至-23℃,进入高温膨胀机膨胀,膨胀后的空气与从下塔返抽经

中压换热器II的空气在中压换热器I中汇合,再复热后出冷箱,进入

离心式空压机TC中的循环段作为循环空气。在下塔中,空气被初步

分离成氮和富氧液体空气,顶部气氮在主冷凝器K1中液化, 同时主

5

冷的低压侧液氧被气化。部分液氮作为下塔回流液,另一部分液氮从

下塔顶部引出,经过冷器E4被纯氮气和污氮气过冷并节流后送入上

C2顶部。污液氮(含氧量为19.45% O2)经过冷器E4过冷后,再

经节流送入上塔C2上部。液空在过冷器E4中过冷后经节流送入上塔

C2中部作回流液。

6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20:5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3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