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乐器的溯源介绍

更新时间:2023-04-22 15:49:0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防踩踏手抄报内容)

古琴乐器的溯源介绍

古琴乐器的溯源

两千多年前,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琴师,他精通音律,琴

艺高超。一次伯牙乘船外出。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弹起琴来。忽

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请樵夫上船,

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

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不已,激动地说:

“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约定,明年此时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约,却久等子期不

到。于是,他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子期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已经

在半月前去世了。伯牙听后悲痛欲绝,他在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

毕他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古琴的历史几乎和华夏文明史一样悠久。它的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极具

东方文化特色。古琴的音乐风格追求轻淡、平和,是儒道思想在音乐中体现的

集大成者。古琴融合了中国古代主体思想及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最

正宗的中国传统乐器。它甚至在外形上也有许多象征意义。中国古琴学会会长

朱唏介绍说:

“古琴你看它外表就像一个人(),有琴额,还有两个肩,有腰,还有

尾。它的长度是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最早的时候是

五根弦。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古琴上面的面板是圆的,底板是方的,

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概念。”

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的乐器,古代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没有不会

弹琴鼓瑟的。从传世绘画中可以看到,古人大多选择在景色优美的地方操琴,

例如空阔的水边空地,或者孤松下的巨石。古人择景弹琴,既是一种生活品

位,也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修练方式。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琴乐传统,在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后逐渐衰落。古琴社团

成为琴乐保存和发展的新平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古琴音乐在政府的扶

1 8

植之下逐渐步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在古琴复兴的道路上有标志性意义的

1954年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1956年,

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几所院校设置了古琴专业,培养了近20名古琴

专业的学生,这些古琴家,对于古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

用。

2022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2022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名家陈雷激的演奏让全世界

都听到了中国古琴的声音。

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复兴,弹古琴的人数也呈攀升态势。与此同

时,古琴也频繁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我们祝愿古琴这朵根植

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在今后的岁月里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古琴述要

《琴操》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载:“伏羲作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新论》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

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

至今,古琴仍然七弦。每张琴上都有标识,用金玉做的圆点作为装饰,称

之为:“徴”。全琴共有十三徴,以指按而奏,共有十三音。

但是今天的古琴,长只有三尺六寸三分。自古以来长度一直在不断缩小,

最后逐渐固定在此格。据说是因为上古之人比较高大,后人身高不断减少,导

致古琴尺寸缩短。

古琴对古人来说,不但是乐器,也是抒怀寄情之物。

陶渊明云:“但得琴中趣,何牢弦上音。吾辈业琴,不在记博,惟知琴

趣,贵得其真。若〈亚琴操〉〈怀古吟〉,志怀贤也;〈古交行〉〈雪窗夜话〉

思尚友也;〈猗兰〉〈阳春〉。鼓之宣畅布和;〈风入松〉〈御风行〉,操致凉飕

解愠。〈潇湘水云〉〈雁过衡阳〉,起我兴薄秋穹;〈梅花三弄〉〈白雪操〉,逸

我神游玄圃。〈樵歌〉〈渔歌〉,鸣山水之闲心;〈谷口引〉〈扣角歌〉,抱烟霞

之雅趣。词赋若〈归去来〉〈赤壁赋〉亦可咏怀寄兴。清夜月明,操弄一二,

2 8

养性修身之道,不外是矣。岂徒以丝桐为悦耳哉。”

〈粤考〉载:“琴之为德,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古之明王君子,故

咸亲近焉。其制:材采峄阳之桐,弦取蚕桑之丝,徴用丽水之金,轸尚昆仑之

玉。著于诗书,及于子史,指不胜举。上古伏羲作琴,以修身理性,反起天

真。琴为乐统,足以和人意气。”

总而言之,古琴不但是乐器,也是君子高洁情操的表现。所谓乐由心生,

从琴音中即可听出此人志向性格和道德品德。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

牙和子期的典故即由此来,哪怕一方是高官,一方是樵夫,尊卑地位都不等

同,但琴音却使二人莫逆。以致子期身亡后,伯牙感痛,摔琴酬知音,终生不

再鼓琴。

隐世之人喜欢弹琴的更不在少数,比如魏晋乱世中的竹林七贤,常聚在一

起,对竹弹琴饮酒,成千古佳话,以此来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其中尤以嵇康

著名,一曲“广陵散”为天下绝响。

至于仕林中人,弹得一手好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自娱,可以显才,也

可以在官居闲暇之余借琴抒怀,从来只有祸从口出,却不曾有祸从琴出;在古时

政治黑暗的年代,也许琴音才最能散去那种不得志或者是不能说的郁闷和苦

闷。

古琴的所有尺寸长短均有象征意义。

桐木属阳,用来制作琴面;梓木属阴,用来制作琴底。取其阴阳调和之意。

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琴宽六寸,象征六合;长三尺六

寸,象征三百六十日周天,琴入团申请书800字初中 徴十三个,以对应律吕天象中的十二个月,剩下

一个象征闰月。

琴弦有三节,声音自尾到中徴为浊声,自中徴至第四徴为中声,上至第一

徴为清声,这与开始是黄钟而最后是应钟的编排程序相同。

琴的上部称“池”,池即水,意其平整;下部叫“滨”,滨就是服从之意。

古琴前宽后窄,象征尊卑;龙池八寸,象征八面来风;凤池四寸,象征四气

应和;腰腹四寸,象征四季气候。

舜作五弦,象征五行而与五音相对。第一弦为宫,尚中央土;次弦为商,尚

3 8

西方金;次弦为角,尚北方水;次弦为羽,尚东方木;次弦为徴,尚南方火。以此

相递相生,合于四序。大弦为君,小弦为臣,以合君臣之序。周文王加一弦,

称“少宫”;周武王又加一弦,称“少商”,和前五弦合起来象征七星。

至于古琴各部分命名,也有象征意义。

琴上有龙池,象征潜龙;龙出则布雨,从而象征人君的仁慈。

凤池,凤浴其中,以清洁其身,象征人君品德。

轸池,急于发令而顺以成礼。

池侧有凫掌二处,护轸,轸如震动,凫掌合而止。

凤额下有凤嗉一个,接喉舌以发音。

琴底有凤足,用黄杨木制成,以现凤本色。

临岳,以枣木制成,表其赤心。

人肩,顾于臣,有俯就随肩之像。

凤翅,左右张开。

龙唇,以出声。

龙龈,吟声所出。

龙口,固定弦且装饰。

总之古琴一切部位均有其象征意义。在古代,除天地之外首推君臣之礼,

琴亦如此。

古琴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古时很难制造。最主要是良材难觅。必须以

桐木为面,梓木为底。桐梓虽多,适合作琴的却不多。

并不是所有桐梓木都能作琴。桐有四种,梧桐,花桐,樱桐,刺桐。但能

作琴的只有梧桐木。

而梓木亦然,有楸梓和黄心梓两种。适合作琴底的,只有楸梓。

即使是梧桐,最好也是千年之上的桐木,其水分已干,又经过长时间风吹

雨打,金石之声已深入其中。这种梧桐一般长在空旷清幽萧散之地,不闻尘

嚣,因而其声夺天地造化。琴底之梓亦然,最好选用六至七百年之上的梓木,

坚硬如铁,其声方妙。

琴弦以产自蜀中的丝为最好,秦中、洛水次之,山东、江淮企业培训心得 为下品。现在

4 8

都采用白色柘丝,秋蚕丝次之。必须取白色丝,色驳则音浊。

古琴式样极其简单,只有“夫子”、“列子”两式。数千年中,古琴式样

无甚大改,因与乐制攸关。即有改变,虽精妙非常,亦难登大雅之堂。

如明代祝海鹤,取蕉叶为琴式,称“蕉叶琴”;又有人曾削桐以漆胶相连,

为“百衲琴”;或用百宝镶嵌,为“宝琴”,此外还有铜琴,石琴,紫檀琴,乌

木琴。贵则贵矣,美也美然,但失却本音制琴之妙,不足以称道。

制琴名家

汉代有蔡邕,以焦尾琴闻名。

隋朝,赵取利。

唐代,雷霄,雷盛,雷威,雷班、雷文、雷迅信息翻译 、沈镣、张越等。(无考,大

概雷氏是唐代制琴世家)

宋代,设置专门制琴的,所制琴的长短大小都有定制,称作“官琴”。不

合定制称作“野斫”。制琴名家有蔡睿,朱仁济,卫中正,赵仁济,马希仁,

金公路,金渊,陈亨道,严樽,等等。

元代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施牧州等。(施家亦是制琴世家)

明代有成化年间的万隆,弘治年间的惠祥以及高腾、朱致远、祝海鹤等。

其中尤以朱施两家制琴最多,现在留存的明代古琴多为这两家所制。

著名古代名琴录

清角,黄帝之琴。

绕梁,楚庄王之琴。话说“绕梁三日”,可想而知。 漂亮用英语怎么说

焦尾,蔡邕所制,这里有个著名的典故。传说他路过一户人家,正好那家

人用梧桐烧火做饭,蔡邕听其火烈之声,知道是制琴良材,急忙踩熄火,要来

制琴。其声优美异常,因末端烧焦,故称“焦尾”。

绿绮,司马相如之琴。这里也有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琴挑美貌卓文

君,用的就是此琴啦!

凤凰,赵飞燕之琴。既然关于这个古代艳后,这琴自然也是非同小可。

春雷,唐人所斫。此琴在宋时藏于宣和殿,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后被金章

宗所得,为明昌御府第一。金章宗爱如珍宝,死后殉葬。不料十八年后,忽然

5 8

重出人世,并无一丝损坏。又成为诸琴之冠,音色无与伦比。

冰清,有两架。一是唐代郭亮所制;另一架为唐雷氏所斫。都有盛名。

玉振,黄鹄,秋啸,三琴都是唐代雷氏所斫,俱是焦尾,本藏于宋代宫廷

内府。

琼响,唐代道士衡中正奉圣命所制,后藏于宋内宫。

秋籁,唐代三慧大师制。鲜于伯机一生至宝最爱。

另还有怀古,南熏,大雅,松雪,浮磬,奔雷,存古,寒玉,百衲,响

泉,鸟玉,冠古,韵琴,洗凡,清绝等等。

洗凡,清绝二琴是旷世之宝。据说吴钱忠懿王喜欢古琴,遣使访好琴。使

者至天台山,宿于小让我安静五分钟 寺。夜闻瀑布声,但却只能在屋檐外流响。感其怪异,发

现瀑布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柱面向日,乃梧桐木所制。使者知道肯定是制琴

良材,费银买下,制成“洗凡”、“清绝”二琴。琴音乃天地间绝妙,成稀世

至宝。后钱氏归宋,此二宝琴入大内。

再者就是鉴别法了,这里说的都是古董古琴鉴别法。

古琴以琴身漆面上的断纹来判定年代。因为古琴不到五百年绝对不会出现

断纹,年代越久则断纹越多。这里就产生了古代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伪制

古琴。

至于方法,都很希奇好笑。比如有人冬季用火烤,到琴身非常热时,埋于

冰雪之中,则会出现断纹。或者直接用小刀在琴身上刻断纹。伪制的方法千奇

百怪,无非一点,造假以卖大价钱。可见在古代,古人也喜欢盗版!

经过长时间的沧海桑田,古琴表面漆光退尽,色如乌木。五百年之后,开

始出现断纹。最显著的有龟纹,梅花纹,蛇腹纹,羊毛纹四种。有这四种纹的

可以判定是宋代以前所制,元代以后的琴如有这四种纹路,可以判定伪造。

宋代年间的漆器传至今日,漆质会发生变化,色乌黑,绝对没有任何光

泽。但宋代以后的漆器,比如明代的漆器,留传至今的就会略有光泽。此涉及

到古代漆器的制作方法。而古琴因为表面上漆,所以可用此法首先鉴别。

一般古人在制琴时,会将梧桐木放与水中,取其沉浮段来制成不同的琴。

浮为阳,沉为阴,也有纯阳琴,全取浮水上段。但制成琴后,到底是阳或者

6 8

阴,却很难鉴别,总不能把名贵的古琴浸水吧!只有从音色来分辨了。反正以音

色优美为第一鉴别要素。

另外还有漆鉴别法。宋代以前,多是单纯黑漆。偶尔也有用金银、珠玉八

宝灰作底,称“八宝灰”;以及鹿角烧灰作底,上罩金漆,称“鹿角灰”。

“八宝灰”留传的话,将有大片红黄花绿色,颜色非常漂亮。

而“鹿角灰”则漆底露出深黄片段,明润娇嫩,即可判定是“鹿角灰”。

同一时代的琴,如果是单纯黑漆,留传至今则会出现上述断纹,但如果是

“八宝灰”和“鹿角灰”则不一定,但迎光仍可看出漆膜里的断纹。

单纯黑漆的古董古琴,断纹非常精美,每个都不会相同,因为完全是在漫

长岁月中天然形成,很难描绘出。而且其漆色的温润雅致,现代喷漆工艺根本

无法达到。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最后列出历年拍卖行最高行情古董名琴(价格吓死人啊!)

“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唐代制作,2022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成交价—

891万元。

“九霄环佩”古琴:唐代制作,2022年拍卖,成交价——346.5万。

“龙吟虎啸”古琴,南宋制作,2022年拍卖,成交价——385万。

“高山流水”古琴:宋代制作,也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2022年,成交价

——115.5万。

“仲尼式”古琴:宋代琴,2022年拍卖,成交价——220万。

“梅稍月”古琴:宋代琴,2022年拍卖,成交价——203.5万。

“大钟”古琴:明代制作,2022年拍卖,成交价——1520万。

“鹤鸣秋月”式古琴:明代制作,2022年拍卖,成交价——23.1万。

“寒泉漱石”古琴:明代制作,2022年拍卖,成交价——12万。

“蕉叶”式古琴:明代制作,2022年拍卖,估价——2025万。

“紫漆琴”:明万历年间制作,1995年拍卖,成交价——17.6万。

“鉴空”古琴:清代制作,2022年拍卖,成交价——11万。

“韵涛”古琴:清代制作,2022年拍卖,估价——68万。

这都是以前的拍卖价格,按照最近的CPI涨幅,估计这些古琴现在的价格

7 8

肯定在两倍以上甚至更多。

著名的博物馆藏琴

马王堆汉墓七弦琴:西汉古琴,湖南博物馆藏。

荆门郭店楚墓七弦琴:战国制作,湖北荆门博物馆藏。

曾侯乙墓十弦琴:战国制作,湖南博物馆藏。

“春雷”:天下第一名琴!唐代雷威制,传世名琴以此琴最为贵重。“唐琴

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此琴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

“海月清辉”古琴:南宋年间古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圣遗音”:唐代制作,北京故宫博物院。

“飞泉”:唐代制作,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乃婚姻协议书 传世著名的晚唐琴之一。

“春雷”琴:晚唐制作,辽宁旅顺博物馆藏,星期天的日记 与第一的“春雷”不同。

“九霄环佩”琴:唐代制作,中国历史博物馆。

“冠古”琴:北宋制作,中国历史博物馆。

“万壑松”琴:宋代制作,北京故宫博物院。

“太古遗音”:唐代制作,中央音乐学院藏。

“混沌材”琴:北宋制作,北京历史博物馆。

另有私人藏琴:

“中和”琴:明代宁献王朱权所制,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旷世宝琴“飞瀑连

珠”。乃“明代第一琴”,私人所藏。

这些古琴许多都是国宝级别,不要说弹了,就是碰碰也不能够!唐代留传至

今的,估计就算弹,音色也一定有影响;但是明清两代的古琴留传至今的,弹出

来的音色肯定非同凡响。

想那月明风清之夜,独坐幽篁,调弦弄琴。两袖清风,郎月疏星,风声竹

声松声,声声合琴韵;一曲“广陵散”,嵇康之风尤存,必定是一大美事。

快哉古琴!美哉亦古琴!人间风雅之事莫过于此。

8 8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15:4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2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溯的钢琴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