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恐怖三联征”不再恐怖骨科基础

更新时间:2023-04-22 10:29: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董永七仙女)

让“恐怖三联征”不再恐怖骨科基础

作者整理自网络

定义

1996年, Hotchkiss将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状

突骨折,称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也

称“可怕三联征”。2005年张世民等在国内介绍了这一创伤骨科新概

念。

发病机制

肘关节三联征多发生于年轻人,是肘部严重的高能量创伤。施加

于上肢伸展位的暴力,伴外翻和后外侧旋转的纵轴方向压缩和剪切暴

力,关节囊及肘关节内外侧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男性 副韧带往往同时撕裂,伴或不伴尺骨鹰嘴

骨折。属于复杂肘关节夫妻的英文 骨折脱位的一种。高处坠落和车祸是常见原因。

诊断

肘关节后脱位,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内外侧副

韧带往往同时撕裂。高能量外伤史。査体发现极不稳定的肘关节,肘

关节畸形。X片,CT(三维)了解骨折全貌。MRI对韧带和软骨损伤

作出判断。

生物力学肘关节“四柱理论

前:冠状突,肱肌和前关节囊

后:鹰嘴,肱三头肌和后关节囊

内:冠状突,内髁和内侧副韧带

外:桡骨头,肱骨头和外侧副韧带

尺骨冠状突

位手肘关节前内侧柱,防止肱尺关节后脱位,

可对抗轴向、内翻、后内侧和后外侧的旋转应力

桡骨头

位于肘关节的外侧柱,防止肘关节后脱位和外翻不稳定

患者损伤暴力越大则累及的柱就会越多,则肘关节的稳定性越差。

患者预后则越差。

冠突骨折-Regan-Morrey法(1989依据侧位X线片分类

Ⅰ型:冠状突顶点撕脱

Ⅱ型:少于冠状突50%的单一或复杂骨折

Ⅱ型:超过冠状突50%的单一或复杂骨折

桡骨头骨折 Mason法(1954)分类

桡骨头边缘无移位的小片骨折(<256)为Ⅰ型

桡骨头部分骨折(仍有部分桡骨头骨质与桡骨干相连续)伴移位

为Ⅱ型

桡骨头完全粉碎骨折(头与干无任何骨质连续)为Ⅲ型

Johnston1962)对 Mason法进行了改良,增加了桡骨头骨

折伴肘关节后脱位为Ⅳ型

因此在肘关节三联征中,所有的桡骨头骨折均为第Ⅳ型。

治疗原则

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骨折,恢复关节的中心复位和稳定性。重

建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及屈、伸肌起点的结构连续性。在重建骨

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及早(3周内)进行康复锻炼,使肘关

节获得足够的目常生活活动。最终达到屈伸和前臂旋转幅度各100的

正常功能。

保守治疗

肘关节的闭合复位

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块较小或无移位不影响前臂旋转,肘关节获

得较好的稳定性 祖母绿原石

但保守治疗没有重建肘部关键结构的稳定性,致肘关节创伤性的

不稳定,反复发生脱位及半脱位,且制动时间过长,导致关节僵硬而

丧失活动度

目前多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1996 Hotchkiss提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概念以前,临床认识

不深,治疗效果多不满意。

2002Ring等和Pugh等总结了治疗肘关节三联居中快捷键 征失败的原因:

1)保守治家常菜花 疗没有重建肘部关键结构的稳定性,导致肘关节创伤性

不稳定,反复发生脱位、半脱位

2)制动时间过长,导致肘关节僵硬而丧失活动度

3)手术治疗中切除了桡骨头,破坏了肘关节前外侧的稳定结构,

仍然发生肘关节不稳定。

恐怖三联征治疗中桡骨头切除是绝对禁忌症。

2004Pugh等提出了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手术规范。

2005 Mckee等详细介绍了手术技巧:

方法是用肘外侧入路,由深至浅依次修复:冠突骨折一前关节囊

一桡骨头骨折一外侧副韧带一伸肌总腱起点。必要时加用内侧入路。

Ⅰ型冠状突骨折采用张力带修复或“拉索”缝合固定:Ⅱ、Ⅲ型

则可用空心螺钉固定:若冠状突缺失,则可用骨折的桡骨头或尺骨鹰

嘴尖部骨块移植。

桡骨头骨折复位后采用空心螺钉、 Herbert/钉固定有桡骨颈骨

折者采用微型钢板支持固定,只有桡骨头严重粉碎无法固定时才考虑

切除并金属桡骨买假体置换忌单死切除桡骨头。

经外侧入路修复中检套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注意在属有府关节

20~130时有无后脱位或后外侧平脱位。直和前臂旋卮位时更容易

出。、如果此时发现有不稳定,则再作内侧切口修复用丙衡副制带,

或使角绞链外是支架。

我们外科手术的原则是:

1)通过貴折圓定(2型骨折或3型骨折)或者经前方关节囊修复

1型骨折)恢复冠状突的檍定

2)通过骨折固定或假体置换恢复桡骨头的稳定性,

3)通过修复外侧副韧带以及相关的所谓的次要结构如伸肌群起点

和(或)后外侧关节囊

4)残余后侧不稳者,修复内侧副韧带,

5)当传统的修复方法不能充分恢复的关节稳定以便允许早期活动

时,可以应用绞链間定架。

一般的方法是由深及浅修复损伤的组织结构,这和外侧入路所看

到的一样(冠状突→桡骨头→外側副韧带→伸肌群起点)。该手术原

则有效的恢复了肘关节的稳定性,并且允许其早期活动,改善了场能

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

手术入路

可以使直接外侧切口(如果有必要,可以加一内侧切口)或者是

经外侧皮下(必要时,也可以向内侧)分离的后侧入路。

因为大多数损伤结构都可以经外侧入路得到修复,我们多采用该

入路。

患者仰卧位,上肢放于桌面上。如果选择后侧入路。

患者需侧卧位,患侧在上,上肢放置在软垫上,并用布包裹。如

果计划安装绞链外固定架,或要做内侧切口,可以采用这种体位。

手术图

外侧副初带呈袖状撕脱,肱骨远端后外侧面呈特征性裸区。这是

外侧结构常见的损伤机表白歌 制。

手术图

外侧入路。注意利用在伸肌起点、外侧关节囊、尺侧副韧带上已

有的裂口或者缺损

手术图

通过去除无法修复的桡骨头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冠状突

手术图

应用空心钉技术固定冠状突骨折。从尺骨背側插入一枚针导针在

冠状突上的出针点可以看到,骨折在直视下复位对于小的骨折,可以

用半螺纹螺钉固定

手术图

冠状突骨折固定及桡骨头置换术后正位及侧位X线。达到完美的

稳定,开始早期的活动有利于完美的临床效果

手术图

如果冠状突骨折太小或是有碎块,可以用不可吸收缝线将前关节

囊通过冠状突骨折床上的钻孔缝合

手术图

移位的桡骨头骨折用埋头螺钉复位,固定

手术图

关节内部分修复已完成。撕脱的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用锚钉或经骨

钻孔固定于肱骨外侧髁

术后康复

肘关节在最稳定的位置用夹板或后侧石膏托定,n通常是一屈曲

90,前臂旋前,维持肘关节的中心复位并保护修复的内外侧软组织。

术中比较稳定的病人,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活动,允许患者主动

或是主动辅助功能锻炼,以利于肌群的恢复(屈曲旋前肌群和伸肌

群)。这些肌群是肘关节的动态稳定结构。肘关节屈曲90充分旋转前

臂。鼓励无限制的锻炼肩关节及腕关节活动。

术后3周取下外固定物,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诸多锻炼。

6周内避免伸肘超过150。

25mgtd,预防异位骨化。 术后口服消炎痛

随访

术后前3月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31次;包括:

1)肘关节正侧位摄片;

2)测量肘关节屈伸幅度和前臂的旋转幅度

3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高二地理知识点 ore

MEPS)。该评分法包括4方面:疼痛(45分),屈伸运动幅度(20

分),关节稳定性(10分),日常生活功能(25分)。评分标准:优

90;良7589;可6074;差<60

注意事项

几个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a1)对伴有骨头和(或)尺骨冠突骨折的肘关节后写作的英语 脱位,需要特

别重视。因为这些骨片均很普通X线影像有重叠,容易漏诊。进行C

「扫描和3D重建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极大价值

a2)临床单纯的尺骨冠突骨折很少见,如果在侧位X线片发现冠

突骨折,即使骨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冠突尖是个完全关节腔丙的结构,危突尖的

骨折弃不是撕脱折,是轴向剪切暴力损伤的结果,可能伴有的不稳定;

a33mm空心拉力螺钉对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骨折最为实用,

一般使用23枚即可固定牢靠,能满足术后3周内开始功能活动的需

要。

a4)对粉碎的烧骨头骨折,如患者无经济能力进行假体置早期也

不要轻率地切除桡骨头。用多枚克氏针暂时将基复位固定,对肘关节

的早期稳定仍有帮助:①增加肘关的前方阻挡防正后脱位:②维持肘

关背的前外侧支撑,防止桡骨干向近侧移位和肘外翻。术后完全制动

折庭后,再经小切最出克民针,线东届和旋转功能。

a5)仔细缝合修复侧副韧带对肘关节的稳定非常重要。术中在骨

折复位固定之后,C型臂X线机透视可以发现,肱貴滑车仍未完全坐

于尽骨滑车凹中,、只有在完全修复了带结构之后,肘关背考达到中

心性复位。

a6)非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效果很差,其主要问题是节不稳

定和疼痛。如果患者坚决不同意手术治疗一良好塑形的右膏托,或以

简单的克民针贯穿底尺

关节保持肘关节中心复位并维持6周,使其僵硬于稳定的功能位

而不疼痛,可能比有活动但疼痛的肘关节更好。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10:2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2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