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奥莱尔(1873—1939速读 年),美国女作家,记者。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
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以极小的篇幅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如何养乌龟 。本课指两个女孩看到老妇人的不停数数,肆意地嘲笑、说话。
造句:他什么都不懂,还在这里指手画脚。
词语解释
不假思索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本课指小女孩看到老妇人的举动,立即就嗤笑起来。
造句:每次面对老师的提问,班长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电脑怎么连接耳机
14 在柏林
词语积累
家破人亡 妻黄金时代海报 离子散 战火硝烟
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 颠沛流离
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 林弹雨 草木皆兵 炮火连天
微型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以小见大
这篇微型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
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精神病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
动,引起了姑娘的嘲笑。老兵说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文章以小见大,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叙述老兵在痛失三个儿子以后,把老妇人送进病院,再上战场,体现
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
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生活万花筒 毁
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课文解析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这篇(微型小说)叙述了在一列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一位重复听力的英文 数数的(老妇人),后来老兵说出原因,引发人们深思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
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对比《桥》和《在柏林》,它们有哪些相同点?都是最亲的人死去
都是小小说
都注意设计悬念,结局都是出人意料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08:4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2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