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

更新时间:2023-04-22 06:00:3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氯气泵)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

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在教学中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

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

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

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

“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

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

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

不发 ,心甘情愿当听众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

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铁皮石斛花的功效 特

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

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

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

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二、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

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

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三、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

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

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

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

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

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四、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

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己 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

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

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五、评价不全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

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

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

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

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

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

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

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qq签名经典语句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人物卡通图片 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

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

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八字五行对照表 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

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

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

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

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

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

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

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

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

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

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自学cad 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

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

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八(3)班为例,我将班上的68位同学分成了6个学习小组,并且

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

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

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

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一是学生按46人一小组做在一起,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

有时还需记录。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三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

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四是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五是学会质疑,听不

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六是每天每组有一个固定代表发言,如果一次发言不全,

本组其它人员可补充。七是根据发言情况老师给予评价。在这期间,老师所做的还有是在各

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八是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不错,每一个学生都在动脑、动嘴、动手。他们快乐地思考,

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

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课上还经常开展以小组合

作竞赛活动,定期城字组词 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

学习品质。

三、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

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

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

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

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

考的机会和时间。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一)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

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

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

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

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

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

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

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

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

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

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

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

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

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jire 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

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

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互帮互消防水源 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

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06:0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2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形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