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物理论文(600字)左右
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
蛋壳上的水膜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
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
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
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
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
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
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
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2017年电视剧 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
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
入瓶内。
4、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银耳红枣莲子汤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
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
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
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
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
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
蛋将上浮。
5、惯性、摩擦阻力现 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
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
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
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6、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
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
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
“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
定性越好。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
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7、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
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
中,使蛋黄也变咸。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佛相 一文由教育资源网教育资源网搜集整
初二上册物理论文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
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
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上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
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的。
轿车上装有太阳膜,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太阳膜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
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放射足够的光头到玻璃外面。由
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反射成的像在过的前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
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及时前
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上,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
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
现在,人类所有令人惊叹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无不是
建立在早期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
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酸菜怎么做 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
好的甚或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小论文600字左右
物理小论文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
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
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现象二:取两片很薄的纸,将他们贴近,用力的吹,我们并不能将纸吹开,反而出现被“吹拢”
的情况。
现象三:,对于相同流量的水而言,口径大的水龙头,水的流速很慢,但是对于口径小的水龙
头,可以明显的看到流速加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来看,空气和水都是流体,在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都遵循流体的基本性质,在流
体的学习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方程叫: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用它们就可以很简单的解释上
面三个现象。首先,伯努里方程的基本表达式为:P+1/2pv+pgh=恒量。P指流体周围的压强
大小,p指流体本身的密度,v指流体的速度。在上述但现象中,可把水和空气近似的看作理
想流体,且它们作常流动。在以上前两种情况中,都可以将pgh看作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很容
易的就得到P+1/2pv=恒量。容易得出压强和速度成反相关。下面将对三个
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
解释现象一:其中提到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身边的空气将我们“推”向汽车而发生意外。
为什么这么说?当车飞快的从我们身边开过的时候,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影响:使它们的速度
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上面的推倒易知:速度过快造成周围空气的压强减小,在汽车周
围形成一个压强差,在车周围的事物就容易被“压”到车下。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步行要尽量
的靠边走。
解释现象二:当两片薄纸靠近,我们将它们看成和外面的空气分开,当我们吹气时,使得两纸
间少量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外围的空气使得纸片贴在一起。
解释现象三:同流量即体积相同,所以易知SV=S V。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它表示理
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的速率与流管截面积的乘积是一个恒量。由此可知,当我们将口径
边小时,必然导致流速加快。根据个原理在科技上也有很大的运用,比如切割水枪,对于一样
的出水量,这种水枪的口径很微小,使得出水的速度极快,所含动能极大,
在生产上有很大的运用。
最后,要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取水。在家中,看到大人用一根管子插到水里,用嘴在管口
吸气,水就会自己流出来,我也试过,但没有成功,现在我目标了原因:必须保证吸气的一端
低于出水的一端,为什么呢?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当吸气后管子里成为真空,水就被外
界大气压压倒了出水端。
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着生活来学习物理,再利用物理来服务生活。
如何写初二上学期物理2000字的论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 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
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为了使用方便,人们还规定了一些比米大和比米小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
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 1km = 1000m 1mm = 0.001m 1dm
= 0.1m 1m = 0.000 001m 1cm = 0.01m 1nm = 0.000 000 001m 4、刻度尺的使用: ①放置:a
对准b平行c紧贴 ②观察:视线与被测物体垂直 ③读数:a粗略:准确值+单位 b精确:准
确值+估计值+单位 ④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5、误差可以减小但无法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① 选用更精密的的测量工具; ②采用更
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运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
号是s。
比秒大和比秒小的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纳秒(ns)等。
1h = 3600s 1min = 60s 1ms = 0.001s 1s =0.000 001s 1ns = 0.000 000 001s 7、科学探究常用的
方法——控制变量法。
8、科学探究七要素: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
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
液体。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差是气体。 4、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5、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6、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7、声音的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
dB。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9、物体在1s内震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10、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11、乐音使人感到愉悦,有利身心健康。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叫做乐音的三
要素。
12、振动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13、使人们
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叫做噪声。
14、减少噪声的途径: ①从声源处减弱——消声; ②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吸声; ③从人
耳处减弱——隔声。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其中,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它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 2、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
3、品红、黄、青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来形象化的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5、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它的速度是3.0*10 m/s 。
6、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光在空气>在水中>在固体。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8、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情况。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同一方向
反射出去,这叫做镜面反射。
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叫做漫反射。 9、平面镜成像:像与
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
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0、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不能呈现在光屏
上的像叫做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1、 凹面镜:把平行光进行会聚,如太阳炉、手电筒 凸面镜:把平
行光发散,观察到更大范围的物体的像,如汽车观后镜。
12、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近视镜。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可产生平行光(利用
光路可逆),如老花镜、放大镜。
13、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法
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4、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15、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为零度时,折射角也为零度。
16、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以物距为2f为分界点,大于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小于2f时
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等于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②以物距为f为分界点,大于f时成
倒立的实像;小于f时成正立的虚像;等于f时成平行光,无法成像。
17、视觉形成的全过程:来自物体的光 角膜 水样液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
层的视觉中枢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1、一般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有些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材料称为半导
体,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材料。
3、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4、物体所含物质的
多少叫做质量。
5、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
初二物理小论文 800字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 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进的。摩擦通常分为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几种。
我们知道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匠在把木板磨光滑的工作
中,是用砂纸在木板上靠砂纸和木板产生的摩擦力将木板打磨平滑的; 汽车发动机靠与皮带的
摩擦力将动能传给发电机发电;人们洗手时双手摩擦把手上的灰尘洗掉;洗衣机洗衣时转动使
衣服和水产生摩擦;吃东西时牙齿和食物发生摩擦;用拖把擦地;用布擦桌子;用板擦擦黑板
都会产生摩擦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物体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都会产生摩擦力。 影响摩擦
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1.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
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当自行车车胎气不足的时候,骑起来更费力一些。 2. 摩擦力的大小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如何增大摩擦力和减少摩擦力 1. 物体的接解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比如鞋底和轮胎的花纹。
汽车在路面行驶时,轮胎与粗糙的柏油路面接触,这样摩擦力就能增大。汽车行驶在雪、水的
路面,摩擦力就会减小。
所以雨、雪天就要注意安全。 2. 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风扇转轴要做得很光滑。
钟表加油可以减少摩擦力,使走时更准确。滑冰场上,工作人员经常打扫冰面使它平整,可减
少摩擦,加快滑冰的速度。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
简单。 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就不会被拉动。
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
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
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
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
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
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
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手上起小水泡很痒 ,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通过以上的学习观察总结出,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两物体压力和表面环保小知识 的粗糙程度。
一篇初二的物理论文 1000字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
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
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上驾驶室外面
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
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礐石 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平
行光射出的性质做的。
轿车上装有太阳膜,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太阳膜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
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放射足够的光头到玻璃外面。
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
时,反射成的像在过的前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
不会出现错觉。
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及时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
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上,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 现在,
人类所有令人惊叹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
早期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
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
甚或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上物理论文
在我们这个充满着绚丽色彩的世界中,声音起到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怎样。让
我们来幻想一下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是有趣的?阴冷的?安静的?还是……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者,首防汛工作总结 先声音会对人类怎样呢?那就让我们先来谈谈声音对人类的影响吧!
如果没有声音,人类会怎样呢?如果没有声音人们说话发不出声音,就像是那些失声的人打着
哑语来交谈。人又为什么要耳朵呢?又没有声音能听,难道是用来装饰的吗?后脑勺长包 现在的那些优美
的音乐又怎么会有呢?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都死寂在死一般宁静的宇宙中有何意义呢?如果
没有声音,学生们上学如何读书、识字呢?又怎么会有音乐、英语、信息……课程呢?又将如
何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难道靠手语吗?我实在无法想象那时的教学会是怎样的。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呢!当然这不只有人类;动物也同样需要声音,如果
没有声音连动物也无法生存;举个例子来说吧!蝙蝠可以说是特殊的动物了,它虽然长有一双
眼睛,按说听不见总可以看见吧,但是你们可知道被喻为动物界中的“盲人”。它的眼睛是名不
副实的,因为它靠得是耳朵。用耳朵听超声波来辨别位置和躲避障碍物的。如果没有声音,蝙
蝠听不见声音,捕不到食物,也不能够飞翔,那它还有生存的机会吗,当然不止蝙蝠一种动物,
其他动物同样离不开声音。这里举出这个例子强调“地球离不开声音”。
没有声音,人们仿佛生活在真空中,安安静静的,一丝声也没有。没有风声雨声读书声,更加
鸟声歌声欢笑声。所以现在有人类生存的这个宇宙中不能没有色彩更加不能没有声音。
我要找一篇好的初中物理论文关于课改的,字数在5000字左右 爱问知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组
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经历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比如人
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
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
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
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
程。 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
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
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
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
条件。 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
些可能性做出假设。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
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
案进行交流。 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
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
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
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
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
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
定了。 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
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
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
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
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
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
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
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
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
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
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见注重科学探
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
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
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
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
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
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16:3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1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