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桥的排水设计方案选择
地道桥的排水设计方案选择
排水方案的选择应依据地下水与路基的高差、出水量、可以
利用的材料,造价,效果等相关因素经综合对比分析后确定。
对于地下水位低于路基的。只做可切断毛细水的平面板型防
护措施即男图 可,但需留意的是防护面积应大于路基面积。对于地下
水位高出路基的应采用盆型防护即在路基四周和底面都设防。
1、平面板型防护体系
一般采用沙砾垫层处理。如当地没有沙砾资源或沙砾场地较
远运输成本太高时,可以使用路槽下带有横向排水沟槽的土工布。
需要留意的是道路设计纵坡或横坡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地下水
的排出;但是也不可因坡度过大而引起路基的滑动从而诱发路面
裂缝的产生。砂砾垫层或土工布的排水通道下游关于教育的书籍 应设置集中汇水
管道与排水检查井或雨水收水口相连使地下水顺当排出。为防止
沙砾流入检查井,在砂砾垫层与检查井相连处可以采用包土工布
的花管作为与检查井的连接。在砂砾垫层四周表面应包土工布作
1
为反滤层,防止路基细粒土的流失及对砂砾垫层渗水空隙的堵塞。
干燥土基或土基含有丰富沙砾的路段不必设置砂砾垫层排水体
系。
按集中汇水管的布置方式平面板型防护体系还可分为顺向
布管排水、横向布管排水和混合布管排水三种布局。
顺向布管排水:
为使砂砾垫层内的水准时排出,可以在路基两侧(顺路方向)
砂砾垫层下铺设花管做为集中汇水通道,并在花管四周包裹0.15
米厚砂砾或碎石作为透水层,最外层包土工布做反滤层。
当地下水出水量较少、道路宽度不大、或主要拦截路基侧面
来水,也可以采用不设砂砾垫层,而只在道路红线位置设排水盲
沟的简化处理方法。
横向布管排水:
采用沿道路横向溴己新片 布置花管汇水或由道路路基下砂砾垫层、雨
水连接管沟内回填的石屑、雨水连接管构成的水平、垂直、集中
汇合系统排出地下水。这时连接管接口之间应留有小间隙用于排
水,或使用花管代替连接管使用,并按排水盲沟做法在连接管沟
2
外包土工布。
这种方法的集中汇水管的间距等于检查井的间距,适用于排
水量适中,道路纵坡较大的路段。
国庆节画画作品 混合布管排水:
对于出水量较大,道路纵坡较小的路段,一般采用设置横向
和纵向花管混合布置的方式。详细做法按工艺的先后顺序是①先
铺设一层土工布做下反滤层;②在土工布上按一定间隔、方向、
坡度直接铺设花管;③在土工布上铺0.4~0.5米厚的砂砾垫层将
花管掩盖(无沙砾时可以用碎石代替)至少保证花管上部有0.1
米厚粒料,起掌握砂砾垫层厚度、排水和分散花管上压力的作用,
否则在道车碾压时花管简单损坏。④在砂砾垫层上铺设上反滤层;
⑤铺0.2~0.3米筑路用土,增加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⑥铺设
设计道路结构。
以上各工序中集中汇水管实验总结 (花管)的设置是关键。汇水管的
设置主要应依据地下水的出水量来考虑汇水管的设置密度。汇水
管的设置密度与地下水的出水量成正比,与垫层(沙砾或非沙砾)
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成反比。当地如何打开摄像头 下水补给充分出水量很大时,
为增加汇水管密度可以铺设二次汇水花管。由此可以分出路边位
置纵向设一次管,横向设二次管方案及横向检查井位置设一次管,
3
纵向设二次管方案。区分在于前一方案适用于道路宽度较窄或主
要来水在侧面的状况,如半填半挖的道路或一侧有河道、鱼溏的
道路,可在来水侧设盲沟。需计算当二次管的管径一定时,布置
间距是否能够满意地下水汇水面积内排水的要求;后一方案主要
适用于道路(广场)宽度大,各方一直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量较平均的状况。为降
低造价,可以采用一次管用较大管径,二次管用较小管径的配置。
当然为选购和施工便利也可以使用相同直径的排水管。目前在市
场上已有多种类似花管功能的新型管材可供选择。
2、盆型防护
盆型防护体系的结构是在平面板型防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
路基侧面的防护。重点在于平面砂垫层顶面与道路结构底面之间
如何加强防护。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不论是原状土还是道路结构用石灰土
都是透水的通道。施工时使用石灰土或石灰、水泥、土等软土基
处理方法只起短期固结效应解决压实度问题,并不代表能作为长
远的防水层使用。因此要对路基侧面来水进行截流(不是堵截)。
最佳方案是盲沟顶面与道路结构的非透水层接触,至少使道路结
构与盲沟顶上的地下水真空圆相切。
3、挡墙后的排水
4
很多地道桥两端都需要设置挡土墙。墙后排水的方式和效果
不仅对挡墙自身结构安全有影响,也是道路结构防止地下水侵扰
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沿墙体高度每隔一段距离设通孔,使墙后
的地下水通过该孔排到墙前并沿墙面流淌到路面最终经收水口
排出。问题是在挡墙与道路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地下水设防的漏洞。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挡墙后按45度
斜向布置排水小盲管,并使之与墙后的盲管大管相连,最终接入
排水检查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墙后来水对道路的影响。
第二,如挡墙与道路结构之间有距离(步道、绿化)则必需在道
路结构侧面增设顶高至道路结构非透水层的盲沟。
总之在地道桥设计中,不仅道路专业设计本身需要对地下水
进行立体的六面设防,而且道路、挡墙、排水等各分项工程不应
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个完整协调的设计,从而实现对地下水
的无缝设防,达到满意服务功能保证道路设计车速和道路结构寿
命的目的24的英文 。
5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15:4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1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