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更新时间:2023-04-21 11:52:06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男生青春期教育)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

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

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

的社会变革。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

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

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

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

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

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

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

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

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

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

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

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

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

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

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

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

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 凯发明飞梭;1764

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1807年富尔顿的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1844

年费阿柏恩•兰开夏锅炉等等。这些技术发明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真正结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才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首先从轻工业开始,再扩展

到冶金,交通运输等其他领域。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于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的改良导致乡村许多剩余的人口大举移入都市,欧洲主导的资

本主义经济的世界大规模贸易,使得城市和工厂能够吸收这些大量人口,由此造成了都市化

的现象及都会区的出现;都会化的生活,让知识与资讯沟通更为便利。而工业化使得出现现

代化的交通工具,出行更加便利,使得人们更加见多识广。在商品经济下利己的生活习惯里,

于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许多改变,更多人追求个人的幸福,而非来世的幸福或集体的利益。

也因为自由经济主义的兴起,世界大规模自由贸易导致出现了一个新富阶层,再加上人们思

想上的变化,进而使得更多的人,当时主要是中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的兴趣,由此导致

欧洲各国选举与被选举权,不断扩大到社会上更多的人群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地位,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量工厂的成立,工人悲惨的生活及工作

环境也逐渐为人重视,许多的慈善机构于是成立,主张以社会福利制度改善穷人生活,也免

费提供粮食及住所。由于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也由于当时没有任何政府提供的保障,

许多工人在因经济危机而失业的情况下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在正常的经济环境里,生产环

境也十分恶劣收入也很微薄,这些有限的社会福利并没有多大程度上改善工人的状况,由此

导致劳资双方也就是所谓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随着技术革新带来交通运输的革命性变化,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

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

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

想和旧制度,同时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落后地区和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

民地,国家饱受侵略和压迫,人民饱受殖民和奴役之苦。

科学文化方面,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及社会变迁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前

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

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

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

些学科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

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國、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麥)和美国以及1870年後

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著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並且从

英國向西欧和北美蔓延。

2.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政治因素: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

南北战争、德意志、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为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技术革新提供政治保证。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

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新的技术革新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市场需求:十九世纪中晚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对商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需要小学手抄报 更轻便快捷的运输工具,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生产不能满足这些需要。科学理论基础:19世纪电磁学理论的巨大

成就(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为电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重工业行业开始。1831年,英国科

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

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

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唐伯虎桃花庵 动机的发明,实现了

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帮助英文怎么读 ,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

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

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自然科学开始

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

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第三,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能充分

利用其成果,加速经济的发展。

2.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与垄

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上,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

占主导;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政治上家是什么短句经典 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

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促进了工人运动和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对外政策上,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重新瓜分世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列强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外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

对落后地区的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地瓜梗 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

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

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

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3.1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与美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蓬勃向上的民族创新精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为第三次科技

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二是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

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3.2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注意发展趋势)

3.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

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带动了科技的全面发展,此时科学方法论从实证分析向系统综合转

型,此时促进了科学各个分支的形成,如遗传学、有机化学等等,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该以有

机化工的末尾,基因工程的开始、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起点,生物工业革

命的显著特征是学科交叉和技术综合,以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高精细分析化学、纳米分子科

学、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计算机软件设计、转基因生物技术、药物筛选高通量技术

等学科与技术的综合集成,开发生物分子计算机元件、人工智能生物计算、合成细胞生物系

统等,将在约3逆时营救 0年内带来的是人工设计的新型生物分子材料、藻类人工细胞合成石油、纳

米医疗细胞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带来了科学的细化,同时科学之间

的交叉性更加体现,一个学科的发展通常需要另外一个学科为基础,如很多学科的研究都依

托与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这个载体更是让社会步入了信息化、国际之间的距离显得更加的

近、信息之间传递变的快速、互联网的发明更是让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同时航天技术的发

展使人类迈出了探索太空的步伐,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时期的争霸使两国投入极大

的物力精力在高新技术方面,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发展应该说的超前的,近些年中国在航天方

面也取的了长足的进步,神舟系列的上天、嫦娥一号、天宫一号等使中国成为了国际宇航大

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同时这时期武器越来越先进,出现了制导导弹等精确武器,使战争双方

越来越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两极的形成。

第三次工业由此及彼的意思 革命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这时期各民族解

放运动此起彼伏,世界分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不再使用

明目张胆的侵略手法,而是采用更为隐蔽的经济控制以及扶持代理人。五六十年代共产主义

发展达到顶峰,直接导致了两极的形成,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成为两大阵营,

冷战思维异常强烈,以美苏为首的军备竞赛给世界埋下了不稳定因素,但庆幸的是第三次世

界大战没有爆发。同时一些国家趁机迎头赶上成为发达国家,像日本、德国等遭受战争重创

的国家慢慢的又发展了回来,以致后来成为第二第三大经济体,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也见证了亚洲复兴的力量。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行标志着东方巨龙的觉醒,中国经济

飞速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有发言权,此时就会引

起西方豪强的警惕,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但我们相信中国式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崛起

只会对世界有益,不会有害。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但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以跨国公司为主

要表现形式,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制造工厂,一个产品可能是右不同地方的东西生产而成,

时西方各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牵制也达到了一定的地步,国债,控制原材料价格等措施使

财富更多的往发达国家流动,WTO的建立使这一现象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仍然没人真正解决这

个问题,所以21世界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自己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环境的破坏使人

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世界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然不能达成

实质性的协议,所以保护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

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

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

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家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

营的孤立、封锁、包围。此外,从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规律来看,谁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

的越好,谁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可能成为某次战争的发起国(两次“鸦片战争”和“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英国,二次大战中的德国,以及二战后的美国与苏联)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11:5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0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