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三顾茅庐》教案

更新时间:2023-04-21 11:04:3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当代教育心理学)

《三顾茅庐》教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习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技巧,把握人物形象。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

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学习重点

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技巧。

学习难点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

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

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

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

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作家作品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

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

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

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

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

小说。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

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

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文学名著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

部分。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

这个名称。演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

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三、背景链接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

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

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

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

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

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

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本课记叙的便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四、题目解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明确:主要人物:刘备;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五、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拜谒(y 今番(fn 叱(ch 侥幸(jio

岂可相强(qin 柳州市政府 纶巾(un 鹤氅(chn

汉室末胄(zhu 愧赧(nn 谬(mi 倾颓(tu

吴会(kui 李斯和韩非 沔水(min 殆(di 民殷(yn

存恤(x 箪食壶浆(dn 鄙贱(b

2)词语释义:

怠慢:冷淡;表示招待不周到。

拜谒:拜访谒见。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鄙贱:指卑微下贱的人。

存恤:爱惜,体恤。

纶巾:古代用青丝做成的头巾。

思贤如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过盛浆。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

会。

六、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

“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拜诸葛亮为军师。

2.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明确:因为汉室衰败了,而董卓、曹操等人夺取了国家政权,“挟天子以令

诸侯”。刘备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又苦于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只好请人

称“卧龙”的诸葛孔明相助,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3. 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

( 1 ) :写三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2-3):刘备以诚得见诸葛亮,诸葛亮隆重献策。

( 4 ) :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七、合作探究

1.“三顾茅庐”是个成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了刘备拜访孔明时的虔诚态度?

明确:(新年手抄报祝福语 1)拜访次数——三访;

2)拜访前——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恐惊扰先生,对

先生尊重有加);

3)拜访时——得知先生未醒,不让童子通报,“拱立阶下”,半晌后,

“犹然侍立”,“又立了一个时辰”(耐心等候);

4)拜访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5)拜访前后语言:斥责张飞无礼;自降身份,言辞胡萝卜丝炒牛肉 恳切。

2. 结合文本分析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有耐心、志向远大、忧国忧民、谦

虚、不耻下问。

3.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体现张飞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

直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

起”,表现张飞鲁莽、急躁、直爽的性格特点。

尽管他认为时光剪影 见诸葛亮没有益处,但刘备执意要去,他也无条件随同去:“既

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看出这个莽张飞讲义气。

4.文中对关羽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体现关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太过,对几次远

访诸葛亮也很有意见,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

张飞一致反对,但他的话却委婉得多,不像张飞那样直爽。他虽然对诸葛亮的昼

眠也不耐烦,但张飞大怒要去放火的时候,他却能“再三劝住”,这些都表现关

羽的稳重、顾全大局。

5.关羽、张飞的这些表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关、张的表现,在作品中正好有力地反衬出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他们愈不赞成,就愈显得刘备“思贤若渴”。刘备求贤的精神表现得愈充分,就

愈能看出他的抱负。

6. 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诸葛亮这个人物的?

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动作描写——“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遂转入后堂。又半晌,

方整衣冠出迎”。

外貌描写——“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

之概”;

语言描写——隆中献计,“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亮

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等。“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以先生英文怎么写 上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徐庶、司马徽、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正衬)

7. 这些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哪些特征?

明确:表现了诸葛亮长相俊美,气度不凡;谦虚低调,淡泊名利;为人谨慎,

心思深沉,足智多谋;关心人民疾苦等。

8. 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

②“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③“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属于铺垫渲染。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

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

兴趣。

9. 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明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

下” 的雄才大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

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10. 2自然段说说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

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做了铺垫。

11. 3自然段中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明确:一论曹操:拥兵万,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

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愚昧软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

贤明者可得。

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

12. 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制定的策略是什么?体现了什么?

明确: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

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

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

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体现了诸葛亮虽归隐却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的睿智和雄才大略,以及他心怀

天下的抱负。

13. 结合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说说“将军欲称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

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具体指什么?

明确:“天时”指曹操拥兵百万,又挟天子以令诸侯;

“地利”指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

“人和”指刘备是帝室之胄,且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4.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明确: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

等。

15. 语言赏析:“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刘备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后茅塞顿开的感觉比喻成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

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16. 归纳主旨:

明确: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

士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

17. 艺术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

节选部分着重从刘备的动作(轻轻敲、等候、快步走进等)、神态(恭恭敬

敬)等方面刻画了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和他的弘毅宽厚。而对张飞的

刻画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他的的粗暴和急躁。

2)故事情节曲折。

节选部分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第三次拜谒孔明,好不容易遇到他在

家里,没想到他还在睡觉,刘备只好等,孔明翻身以为是醒了,没想到又侧身睡

着了,起来后更衣又花掉一个时辰。这样千呼万唤孔明才露出真容。曲折的故事,

处处设置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

七、课堂小结

文章突出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侧面描写,塑造了礼贤下士、求贤若

渴的刘备以及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足智排球教案 多谋的诸葛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

的印象。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有了这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

孔明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我们今后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

也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八、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求贤若渴 志向远大

诸葛亮:才略高超 淡泊名利

张飞:言行鲁莽 性格直爽

九、拓展延伸

1. 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刘玄德三顾茅庐始得相见

下联:诸葛亮审时度势三分天下

2. 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①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②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③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11:0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09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