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湖北省崇阳县实验小学赵兰丽赵崇瑶
1、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3、渗透统计初步思想,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孩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平均数
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平均数是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的基
础上教学的,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
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
教学内容分析: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前面的学习平均数一般是
指算数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这节课主要讲
它的一个作用——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
教材把平均数与统计编排在一处,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
“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
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打破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
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小眼睛 梦见发生车祸 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重要价值。我
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配合引导点拨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本课教学,讨
论、评议和展示交流将用于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磁铁是本次教学
最重要的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1、感知平均,以班级平均分为情境导入
师:(点击课件 1)板书课题,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关于平均数,你
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或者在哪需要算一算平均数?
生:指名回答。可能说到生活中物品的平均分成几份。(教师引导学生说到班
级平均分)
师:同学们都有对平均的感觉,我也懂了,比如说今天我们考试了,大家的卷
子老师改完了,要算一算咱们班的皮蛋牛肉粥 平均分。假如平均分是 87 分,87 分就是这一次
咱们班考试的平均成绩,那这个平均分 87 分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把全班同学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全班人数。
2、平均数具有代表性
师:全班同学的不同分数相加,可能是 ,最高分多少?最低分呢?(板书)
把多少位同学的分数加起来?(生:全班的分数)然后呢?(生:再除以全班人
数)就等于平均分 87 分。
师:那你们来看看,这个 100 分是咱们班的最高分,62 分是最低分,当然
还有高高低低的在 62 分至 100 分之间的分数,把全班同学的分数:合起来再除
以全班人数,那么这个平均分就是 87 分,是这个意思吧?
师:不见得你就得 87 分,或者比 87 分高,或者比 87 分低,唉,你们的感
觉可真好!那么这个 87 分代表了谁的成绩了?
出现情景 1:生:某个同学的
师:你们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来和大伙分享下你的想法?
出现情景 2:生:全班学生考试的成绩。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唉,有点道理,大伙都想听听你怎么想的?
师:是的,这个分数代表了全班这次考试的整体水平。假如我考了 96 分,
那么我比平均分高,假如我考种水稻 了 62 分,就低于平均分,唉,你们班平均分 87分,
另一个班也考了这张试卷,他们财务面试自我介绍 平均分 90 分,那这两个班哪个班的整体水平高些?
假如另一个班平均分是 85 分,这时哪个班的整体水平高?90 分的平均分也好,87
分也好,它代表的是一个班级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说这个平均分
87 分不是你呀、我呀、他呀一个人的的分数,它代表了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
因此这个平均数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具有代表性!(板书“代表性”)它能代
表咱们全班同学或者大多数同学的成绩,我们全班很多同学的分数都在这 87 分
左左右右、上上下下,都会拥挤在旁边,因此,这个平均分 87 分它真的具有代
表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班级平均分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
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深化理解
请四位学生用磁铁上台摆 3、4、6、7 这四个数字。
1、估这组数的平均数。
师: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统计量,老师这有四个数,找四位同学来摆一摆,
下面的同学别忙,先大概估估平均数可能是几?估嘛,不一定就估得很准,大胆估,
可能是几?(学生大胆估平均数)现在你们能口算出平均数是几吗?你怎么算?
2、平均数的求法与产生意义
师:把非一日之寒的上一句是什么 这四个数先合并加起来,再除以 4,就得到平均数 5,同意举手。咱
们把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吧,你觉得可以叫什么?(板书:先合再分 学生说得合
理即可)仔细观察图表,除了算还有不同方法得出平均数吗?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老师适时引导。
师:唉,把这多的 2 个给了有 3 个的,把这多的一个给了有 4 个的,行不行?
多的给了少的,少的就变多了,多的就慢慢变少了,然后它们就(生:平)了, 这
时候相等了,平了,让它们保持水平的这个数 5 就是这组数的(生:平均数)。
那么这个 5 就代表了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对吧?同学们,这种方法又可以叫什么
名字呢?(板书:移多补少 学生说得合理即可)
师小结:不管是先合后分,还是移多补少,最终的目的都是把原来几个不相同
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就产生了(生: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师:我们把它还原,开始我们没忙着算,就先估,4 呀,5 呀,6 呀,可是
我还听见一个声音估 9 呀,20 呀,问问他们吧,怎么想的?谁有不同想法?(全
班共同讨论反馈)
师:平均数是有家的,它会在最大数的下面,最小数的上面,反正在最大数
与最小数之间,为什么呀?(生思考)
(师引导:刚才不是移了嘛,把高的挪给了低的,低的就长高了,高的就变低
了,)其实估平均数也要有根据,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其实,这是平均数的
又一个重要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大概地估计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真
好!
4、感受平均数的敏感性。
第 5 个数是 20 或 1,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怎么变?
师:好了,来了第 5 个数 20,哇,好高好高呀,这时平均数还是 5 吗?你
们觉得会怎样?一下子平均数被(生:拉高了),假如第 5 个数是 1,那这个平
均数很快被(生:拉低了)。这时候你们对平均数又有什么新感觉?
师引导:本来我们四个数好好的,平均数是 5,你一来要么被拉高,要么被
拉低,你现在谈谈这平均数的印象,随便说说!
师:你的感觉挺好的,本来我们四个数稳稳的平均数是 5,来了一个大数就
把我们拉高,来了一个小点的数就把我们拉低,所以说平均数特别容易(),任何
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尤其是这个数还比较极端, 它不
像 5、6、7 这样温柔的数,一下子 20,一下子 1,它被这种数影响后,平均数就
显得很脆弱很敏感,这也是平均数的一个特点。(板书:敏感性)所以很多比赛都
选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准确反映选手的整
体水平。例如:跳水比赛、体操比赛等。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的活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
生认识到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并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
方法。通过猜测、验证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敏感性一它很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并了解这一特征在实际间题中的应用。】
三、学以致用,内化提升
师:前面的讨论我们对怎么求平均数、和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这样一个本质问题
有了明确的认识,尤其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这样一个特
点,且平均数容易受数据大小的影响而上下波动,既然我们已经理解到这份上了,
很好!下面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借助平均数的特点来解决。
1、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
(1)池塘的平均水深问题(点击课件 2)
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现了什么?
生:平均水深 110 厘米,冬冬身高是 130 厘米
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身高是 130 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
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 110 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 110 厘米。可能有
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 160 厘米。所以,冬冬
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想看看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点击课件 3)
师小结: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夏天天气炎热,游泳便成了人们防暑降
温的一种胡须英文 受欢迎的方式,但是很多人缺乏安全意识,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溺水身亡
的悲剧。同学们,夏天即将来临,你们对小朋友们未经家长允许私自与小伙伴去游
泳这种做法赞成吗?说说你的想法。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当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数,闹起笑话来,那也很麻
烦。
(2)探讨中国男性、女性的平均寿命问题(点击课件 4)
(师出示:《2018 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 78
岁)
师:可别小看这一数据哦。2007 年前,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 74 岁。
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
生: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比原来长了。这是为什么呀?
师:是呀,我们的国家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医疗技术越来越
先进,因此平均寿命变长了,当然值得高兴喽。可是,一位 75 岁的老奶奶
看了这份资料后,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有点难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我想,老奶奶可能以为平均寿命是 78 岁,而自己已经 75 岁了,看来只
能再活 3 年了。
师:老奶奶之所以这么想,你们觉得他懂不懂平均数。
师:你澳大利亚英语 们懂不懂?(生:懂)既然这样,那好,假如我就是那位 75 岁的老奶奶,
你们打算怎么劝劝我?
生:老奶奶,别难过。平均寿命 78 岁,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只能活到 78 岁。
如果有人只活到六十几岁,那么,你不就可以活到八十几岁了吗?
师:原来,你是把我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呀!(生笑)不过,还是要感
谢你的劝告。别的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老奶奶,我觉得平均寿命 78 岁反映的只是中国男性寿命的一般水平,
这些人中,一定会有人超过平均寿命的。
师:谢谢你的祝福!不过,光这么说,好像还不足以让我彻底放心。有没有
谁家的奶奶或是老太奶奶,已经超过 78 岁的?如果有,那我可就更放心了。
师:真好!相信老奶奶听了你们的劝告,再加上多锻炼身体少生病,活到
100 岁那也是有可能的。
师:探讨完女性的平均寿命,想不想了解男性的平均寿命?有谁愿意大胆地
猜猜看?(点击课件5呈现相关资料: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4岁)
师:发现了什么?
生: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
师: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一对 70 多岁的老夫妻,是不是意味着,老奶
奶的寿命一定会比老爷爷长?
生:虽然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但并不是说每个女性的寿命都会比男性长。
如果老爷爷坚持锻炼,合理饮食,那么,他有可能比老奶奶活得更长些。
【设计意图:通过冬冬会不会有危险、男女平均寿命问题的讨论与对比,感受
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化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验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他们数学交流和辨析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平均数
能更科学、更合理的反映实际状况,让学生明白移多补少有局限性,先合后分的
方法更具有通用性,并渗透安全德育教育。】
2.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点击课件 6:出示教材第 91 页情境
图和统计表)
师:咱们讨论了这么久平均数的知识,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下来我们也来做
做练习。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哪个队的成绩好些?)
(2)你打算怎么关联词有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小组交流为什么比平均数的原因。
(3)小组探讨交流,你怎么求出平均数?
生:直接估平均数的范围,或者移多补少。(方法很灵活,教师给予肯定)
生:列算式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投影展示并请学生讲解。师
小结: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
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认识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
不公平,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出平均数。学生们感受着“平均数”此事出现的
价值,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感受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剧牛奶果 的整体水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
各种问题。
板书设计
最小值 < < 最大值
平均数
代表性
先合再分移多补少敏
感性
教学评价与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
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当我们紧紧抓住求平
均数的数量关系式进行教学,学生对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掌握得非常
熟练,解题正确率也很高。
但我们没有想过更深层次地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我们重视的是
学生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急于把规律抛给学生,可是我们忽视了,忽
视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和作用?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平均数?这才是学生所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基于这
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
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
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字习方式,理解平与数的意义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我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并设计常用
的班级平均分和摆 6、3、4、7 个圆形这一活动,我采用了“含而不露,引而不
放”的引导式教学,探究交流、小组合作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
探素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
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同
时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值和最小值之间,它的敏感性,能反映一组数据
的整体水平。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这一概念的认识更为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二、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平均数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
后,再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 比
如冬冬会不会有危险、男女平均寿命问题、踢键子游戏等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
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
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的
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
刻的理解。
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字资源学习数
学知识。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多次引出两组不同数据进行对比, 并让
学生根据两组数据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在讨论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课堂。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09:4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0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