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路》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
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
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课本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
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
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感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下巴中间有痣 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
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中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幼儿园心得 、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
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
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
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白纸、彩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工具。
课时安排
1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欣赏图片
师:观察图片中公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公路近宽远窄、树木近高远低、栏杆近疏远密。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第3课 远去的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欣赏名画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及韦启美油画作品《新线》,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
家表现了哪些透视现象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透视现象?学生回答。
(2)找找视平线与消失点
总结:视平线与消失点农村合作社 概念。
视平线:天空和陆地的交接处的那一条横线就是视平线。
消失点: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
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2.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分析教科书第7页中最上面的自制小饼干 四幅图。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从低处看路、从高处看路、
2
从左边看路、从右边看路。
小组讨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视觉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观察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
3.教师示范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3)按近疏远密中国景观 、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4.欣赏课本中学生作品剪贴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
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B.定山脚线和远山;
C.贴正视的房子。
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应该选择彩浅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贴的时候先
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设计意图】通过名画欣赏引导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的空间。
三、艺术实践
1.欣赏学生作品。
2.学生动手创作
3
作业:利用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1)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
(2)可以根据想象添加树木、车辆、人物的环境。
注意: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线条表现时注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
各条线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探索,拓宽学生思路,进行大胆创作,体验创作乐趣。
四、展示评价
1过期咖啡粉的用途 .展示评述自己的作品。
2.看看谁的作品中透视关系运用的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小结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相机或画笔记录
下感兴趣的场景。
4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09:4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08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