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指南】脾脏超声诊断

更新时间:2023-04-21 08:33:47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感恩节英语作文)

【超声指南】脾脏超声诊断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第911肋间腋前线至20的英语怎么写 腋后线之间,上极在

脊柱左侧24cm处。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膈面光滑隆起,

紧贴膈肌与侧胸壁;脏面向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

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

胰尾常抵达脾门附近。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4

7个分支进入脾脏,脾动脉直径约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

支及后支。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在脾门处由36个较大分支静脉

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弯曲状,直径约58mm

1 脾脏正常截屏

不到。

脾脏主要生理功能有:

正常脾脏长约1012cm,宽68cm,厚34cm,在肋缘下摸

1)储存血液,调节循环血量。平静状态下脾脏储存血液。剧烈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入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和

浓度。

2)生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特别是在部分急性传染病的

发病期,脾脏肿大,具有吞噬作用,能消灭细菌并产生抗体,增

加机体免疫力。

3)破坏衰老红细胞,释放出胆红素,并将分解出的铁质储存于

脾内,调节铁代谢。

4)调节骨髓造血功能,维持血细胞的平衡。

探测方法:

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

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观

察脾脏的结构及大小。此外,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肋缘下向前正中线

及脐部方向探查,以观察脾脏肿大的范围。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包膜薄而光滑,外侧缘呈

向外突的弧形,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为脾门。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

管状无回声区。脾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细胃黏膜出血 小的点

状回声,回声较低,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

脾脏的测量及正常值:

1)长度:即脾上极最高点至脾下极最低点间的距离,正常值范

围为812cm

2)厚度:即脾门至脾门对侧缘最大的切线想念你歌词 距离,正常值范围不

超过4cm

3)宽度:为垂直于长轴切面上的最大横径,正常值范围为5

7cm

2 脾脏超声级规范测量

脾脏超声检查的适应证:

1)脾脏大小判定,如脾肿大。脾萎缩。

2)脾脏位置异常判定,如脾下垂、游走脾。。

3)脾脏先天性异常,如脾缺如、副脾、脾反位。

4)脾脏炎症,如脾结核、脾脓肿。、.

5)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如多囊脾、脾囊肿、脾假性囊肿、脾

寄生虫性囊肿。

6)脾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血管瘤、转移癌、淋巴瘤、错构瘤。

7)脾破裂诊断及区别,脾实质内中央性破裂、被膜下破裂及真

性破裂等。

8)脾梗死、脾静脉栓塞。

脾脏实性占位并不多见,有良性、恶性两种。前者如血管瘤、淋

巴管瘤、纤维瘤、错构瘤等;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非常少见。河北医

科大学第四医院为肿瘤医院,他们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脾实性

占位以转移癌及脾恶性淋巴瘤相对较多,少见的有恶性血管内皮瘤、

网状细胞肉瘤木须炒肉 、纤维肉瘤等。

声像图表现如下:

1)脾错构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回声,边界清晰,其

内回声与正常脾组织回声相近似或略增强和略欠均匀,当肿瘤内纤维

结构较多时,回声增强,杂乱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瘤内及周边

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脾错构瘤是脾脏实

性占位中唯一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3 一般人看不懂的网名 脾错构瘤超声图

2)脾血管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

清晰,边缘欠规整,边缘回声一般较瘤内稍高。内可见圆点状或血管

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少许血管绕行或穿行其中,脉

冲多普勒检测瘤内无搏动性动脉频谱。

4 脾血管瘤超声图

3)脾恶性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脾脏增大,形态失常。肿瘤呈

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边缘整齐。病灶<1cm

可呈弥漫性点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

丰富,呈搏动性动脉血供,脉冲多普勒显示脾门区动、静脉血流速度

及血流量明显增大。

56脾恶性淋巴瘤超声图

4)脾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在图像上显示多种多样,就回声水

平分类可分为回声增强型、回声低弱型、无回声型。增强型者,表现

病灶边界欠规整,内部回声增强,杂乱不均;低回声型者,病灶内的

回声比正常脾组织回声低,内部回声不均匀;无回声型者病灶边界清

晰,内呈无回声暗区。病灶周边多有低回声晕环。彩色多普勒超声显

示实质性团块内部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

脉血流频谱。

5)脾血管肉瘤超声图像特征:此病又称脾恶性血管内皮瘤。是

少见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超声图像特征为:脾脏肿大,内可见单

发或多发中等强回声不均质肿块,内间杂小无回声区;肿块体积较大,

边界欠清晰,外形不规整。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团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

流色彩丰最喜欢的小动物 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峰值血流

速度可高达128cm/s(见图31)。

脾脏囊性病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脾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大小正常或肿大,外形正常,

轮廓线清晰,如囊肿位于脾脏浅表部位时可看到脾脏局限性隆起;②

牌实质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有光滑的囊壁,后方可见回声

增强效应;③病变大多数为单发,偶有多发。

2)多囊脾:为先天性病变,囊肿内壁衬有分泌细胞;声像图特

征:①脾脏多显著增大,形态失常;②脾实质内大小不等多个液性暗

区,轮廓清晰整齐;③本病变为多囊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肝、肾的多

囊病变。

3)脾包虫性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增大,病变部位呈现

包膜明显增厚的无回声区;②在囊肿内可见多个小圆形附着电脑蓝屏怎么处理 在内壁上

的子囊回声;③脾实质受囊肿压迫多呈扁平状。有畜牧区生活史,卡

松尼(Cas祝别人生日快乐的句子 oni)试验阳性可助诊断。

4)脾脓肿:常为全身感染性疾病时细菌经血行至脾脏,或脾囊

肿继发感染所致。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肿大,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

壁较厚,内缘不整齐;②脓腔内呈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在的细小点

状回声,或呈混合性回声。

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1)感染性脾肿大,如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各种原因

引起的高热持续不退、肝炎等。

2)充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门脾静脉

栓子形成等,致脾淤血、纤维化而肿大。

3)血液病及其它原因致脾肿大,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超声图像特征:

1)正常脾脏在左侧肋缘下不能探及,如肋缘下探到脾脏回声应

考虑脾肿大。

2)成年人脾脏厚度>4cm,脾脏长径>12cm者超声提示脾肿

大。

3)脾肿大时,脾门、脾实质、脾脏周围血管增多,脾门周围增

粗的血管环状弯曲,脾静脉内径可达l2cm,脾门区及脾实质内可见

增宽的搏动性脾动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

蓝色,收缩期色彩明亮鲜艳,舒张期较暗淡。脉冲多普勒呈收缩期单

峰,舒张期有持续血流信号的动脉型频谱,其流速、流量等血流参数

均高于正常脾脏。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

色,色彩鲜艳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见持续性宽带状血流频谱,

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大于正常脾脏。

脾脏肿大的程度判断:

1)轻度肿大: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测值稍有增加。

2)中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

不一致。

3)重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各径值显著增加,

脾下缘超过脐,周围器官被推挤移位。

脾结核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脾脓肿:常单发,边界清晰,壁较厚。囊内液性暗区可见密

集点状或絮状回声。脾结核以多发为主,边界多不规则,内部回声杂

乱。如坏死、增生、钙化斑等不同病程的声像图表现同时存在,为结

核病特点。

2)脾梗塞:其所致凝固性坏死也可在脾内形成强回声区,但范

围较大,呈楔形,尖端指向脾门,易于鉴别。

3)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结

合病史容易诊断。

脾损伤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

1)中央型破裂为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声像图表现为外形轮

廓规整、清晰,实质区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伴散在细小点状回声,

无明显包膜,外形不规整,病变区测量脾径线可增宽。

2)被膜下破裂:于脾表面与被膜间可探及无回声区,内可见散

在点状回声飘浮。

3)真性破裂:可见脾外形失常,脾被膜及实质由某处中断,中

断处脾实质内、被膜下及脾周围组织、盆腹腔可见无回声区,形态不

规则。晚期血液凝固、机化时可见片状不规则低或稍强回声。

脾梗死为各种原因引起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所致的脾组织局部缺

血坏死。当较大血管阻塞而引起梗死时,病灶多呈楔形,基底位于边

缘部。梗死早期病理表现为出血,以后梗死边缘充血水肿,内部组织

液化坏死,继之肉芽组织形成并向坏死灶内延伸,最终纤维化,形成

瘢痕。如梗死灶中有细菌,则迅速化脓,形成脾脓肿。

声像图特点为:

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周边因组织充血水

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可单发或多发。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强,不均匀。组织缺血坏死时中

心可出现液性暗区;陈旧性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

声影。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脾静脉梗塞综合征指脾静脉损伤、感染、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周围

病变导致脾静脉阻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区

域性门脉高压症,如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反复消化道出血,

左上腹疼痛等。但无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很少出现腹水。临床反复

消化道出血而找不到病因者,有可能为此综合征。超声检查可发现脾

静脉阻塞的部位及原因,因而具有重要价值。

声像图表现为:

1)脾脏肿大,边缘圆钝。

2)脾静脉腔实变阻塞或外压性闭塞。

3)阻塞远端脾静脉内径增宽。

4)肝脏回声和门静脉内径正常。

脾脏先天性异常有:

1)副脾:指正常脾外的单个或多个球形脾。其组织结构及功能

与正常脾相同。副脾的数目和位置不定,常位于脾门区,体积一般较

小。声像图表现为:①脾门区或胰尾附近类圆形实质性团块,边界清

晰,包膜光滑完整。直径一般12cm。②团块内部回声与脾一致,呈

均匀一致细点状回声。③多数副脾有血管分支与脾门血管相通。副脾

应与多脾综合征、脾门肿大淋巴结、肾上腺肿瘤及左侧腹膜后肿瘤相

鉴别。脾门淋巴结肿大多由恶性肿瘤转移所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且常为多发性,声像图表现为串珠样或分叶状实性低回声团块。单个

肿大淋巴结酷似副脾,但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肾上腺肿瘤及腹膜后

肿瘤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动态观察增大迅速,且无与脾门相通的血

管,容易鉴别。

2)多脾综合征:罕见。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声像图表现为两

个或多个脾脏回声,可融合在一起。

3)无脾综合征:罕见。是一组以先天性脾脏缺如为特征的伴有

复杂心血管畸形及胸膜位置和结构异常的病症。男性多发。

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及其他部位扫查均无脾脏回声。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08:3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0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脾静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