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钓心得——关于咬铅
咬铅的用途十分单纯:控制浮标残存浮力和调整线系状态。但许多人对这玩意论语七则 究竟该如
何配臵,还是有很大的疑问。
控制残存浮力不难理解:想要把浮标看得清楚些,就得保留较多浮力;想让它沉一点、
敏感一点,就得将配铅调重些。实在没把握时,咬铅还可以慢慢加,直到浮标露出水面的长
度符合你的要求为止。
调整线系状态可不一样,虽说调整的原则就是让钓组伸展开来并能适度倾斜,但自然环
境的变量那么多,钓组沉在水里又看不真切,谁知道加几颗咬铅、每一颗有多重、加在什么
位臵才恰当?
经常听到一些矶钓高手们故弄玄虚地说:加咬铅对技术要求颇高,必须把潮水流向、流
速、风力、风向、浪况、钓场环境、钓棚深度、目标鱼种、当天咬况、用饵种类等诸多因素
综合起来考虑,否则必会弄巧成拙。结果使每一名初学者都听得一头雾水……
但不幸的是——事实还真的如此!如果您不对下竿当时的各种状况加以理性的分析,只
是胡乱地把钓组绑起来往海里一抛,就认为鱼大概会来咬了,要是有收获才怪!
更现实的问题是:就算咬铅用得恰当,钓组入水时也往往会呈现咬铅先沉、钓钩随后以
及浮标跑得快、钓钩漂得慢等情况,因此要谈所谓的咬铅配臵方法,就必须了解:这要与操
竿控线技巧互相搭配,才能发挥完整功效。
这么说来配咬铅的学问真的很深奥难解?倒也不尽然,只是因为鱼是活的,自然环境变
化又那么复杂,所以钓鱼活动注定没有办法套公式。换句话说,若有人打算*背公式钓鱼,
那奉劝阁下还不如趁早改打高尔夫球比较实在——至少小白球是无生命的、没有脾气、自己
不会乱跑,也比较容易掌握些,不会害你白花一大堆冤枉钱。
配咬铅虽无公式可循,却有些基本原则不难掌握,譬如说最简单的:水流速度很快而你
希望钓组不要太漂时,就需要用咬铅(有时会用到好几颗)来使子线下沉;若是垂钓游速快
且泳层变化较大的鱼时,原则上咬铅越少越好。
还有,咬铅有各种不同重量,当你在钓组上把越重的咬铅加在越接近钩子的位臵时,就
越容易造成浮标跑在前面、钓钩拖在后面的情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的表层流速
较快、深处流速较慢,浮标的体积较大、比重较小,易受流双子座水瓶座 水推动,而咬铅刚好相反。故只
有少数特殊情况下会如此搭配咬铅。
不知有没有人想问:使用长标的各类钓法,都是以集中负铅且子线上全无额外重量的“垂
直钓组”为主,为啥浮游矶钓独独不同?
事实是,并没有人规定丹锥不能搭配垂直钓组,只不过阿波钓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
强调一个基本的钓组组装概念——尽量选择所能用的最轻巧的浮标、咬铅能少用就尽量少
用、钓组必须在水流中充分伸展开来并适度打斜。因此我们极少听到或看到关于垂直钓组的
介绍。
最基本的垂直钓组就像一般的筏钓黑鲷那样,母线末端直接绑一颗足以平衡浮标的转环
铅,下面再接上短短的两条子线即可。有一种组合是母线下接转环,然后接一段约0.75米~
1.5米长的中继线,中继线末端绑一个转环铅,之后再接绑长度各为45厘米和1米的双子
线,最后拴上钓钩。
这里面有一个搭配的问题:假如母线为4号尼龙线,中继线可用3号碳纤线,子线则可
用2.5号以下碳纤线;丹锥假如用的是1.5号,转环铅就用1钱~1.2钱,并在母线末端转
环的上方夹一颗咬铅,以调整浮力。
这种钓组可有许多变化,例如可把转环铅位臵改到母线末端,而将中继线衔接子线的工
作交给小转环,让双子线更活一些。或者将转环上方咬铅移到转环铅上,使钓组更加垂直。
还可以把转环干脆也改为转环铅,但重量不一定与下方转环铅一样,只是将整颗浮标的浮力
分散由两个转环铅来承担。
另外中继线和子线的长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中继线可以长达3米,但子线则可短
到只有二三十厘米。总而言之,这一切都须视环境状况和垂钓需求而定。
接下来我们就尽量依鱼种、钓场特征、环境变化等状况来将垂钓需求条例化,以便说明
各种不同的咬铅搭配方式。
但是——我必须再次强调,这些都是“原则性”用法。既然是“原则性”就表示必定有
例外,所以钓友切勿以公式视之!
一、 应付持续游动不休息的鱼——所谓持续游动不休息的鱼是指“青物”类而言,这
类鱼多在海水上层活动,身躯呈流线型,泳速快,以掠食性为主,代表鱼种如拉仑、青魽、
红魽、烟仔虎、花飞等等。因为这类鱼会在上层持续游动,因此钓组漂一点、能够打斜最好,
也就是说咬铅以平均、分散、少挂为佳。
二、应付游泳时“胜似闲庭信步”的鱼——有几种常被认为特别刁钻的,如臭肚、白达
仔、雀鲷、刺规等都是了。这类鱼之所以难搞,其过年祝福领导 实是因为它们吃饵时都采取随波逐流的态
度,懒得跟水流抗衡,以致钓组越善于跟着水漂,浮标就越难以传达咬讯。
对付这类鱼,一般人习惯用大浮标、配重集中、短子线的钓组,使饵的动态跟水的动态
不一致,如此鱼一咬饵,就会牵动钓组使浮标下沉。但若你坚持以轻浮标、长子线、分段配
铅来施钓,那么牵线工作就会变得十分重要,否则很难抓到钓组末端发生的变化。下竿标点
也必须选择一下,不要像前述集中配重、短子线钓组那样在平缓水域下竿,而应找白沫带、
反拨潮区垂钓。
三、应付暴冲式吃饵的鱼——猪哥、吊仔之类的家伙往往不咬则已,一咬就会给你来个
超大鱼讯(有时黑毛、白毛也会如此表现),浮标瞬间栽进水里几米深,让缺乏经验的人手
忙脚乱。
碰到这种状况,钓者所需花在咬铅配臵方面的心思就可省掉不少了,因为只要大概依流
水速度分段配一下铅位,线系状态不要太离谱,基本上鱼儿就会来咬。问题是你拉不拉得起
它。
但万一这些鱼警惕起来(通常为天气太好、阳光明亮、风平浪静、流水平缓或水温太低
时),那可就比较棘手了。此时必须尽量减少咬铅的数量,夹附位臵也应越*近浮标越好,让
子线尽量漂得自然些,这样才能降低它们的戒心、提高上钩率。
四、应付在原地细嚼慢咽的鱼——此类鱼以黑鲷为代表;它们不是不吃饵,只是似乎更
喜欢“玩”饵,常常叼着美食半天都不吞下去,既不游走也不吐出来,让钓者明明看出浮标
已下沉了一点点,但却就是没有进一步动态,扬竿后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只不过在钓饵上发
现一点点被咬过的痕迹而已。
一个可以尝试的解决办法是:用轻巧浮标、少量配铅,并尽量减少残存浮力与钓组的阻
力,然后在接近钓钩的地方加一颗很小的咬铅(例如 G2),如此就可将细微的鱼讯加以放大。
不同钓场的应对办法
一、白沫带——大凡在有浪脚、潮流的时候,矶钓场上都不难看到这种非常重要的下竿
点。白沫带的结构是:在脚下岩边有强力往深层灌入的浪花,但稍外围即是大量向上涌起的
气泡,这些气泡会造成一个水势剧烈翻腾且快速向外推移的范围,并且在越接近岸边的地方
越厚、影响越深,离岸越远则越薄、影响水层越浅。
因此,假如你要钓躲在白沫区之中或白泡沫下方的鱼时,不妨将重量比较大的咬铅臵于
钓组下侧(*近钓钩),以免子线、钓钩太容易被气泡浮起。
二、反拨潮——这是一种波浪涌向岸边后、大量海水返回外海的路径。在这个区域里,
水势会快速往外推,力量相当强大,且浅层的流速明显比深处快。
所以,抛入钓组时首先需注意让浮标在*近岸边处落水,钓组漂移过程中还要时常带住
浮标,让子线、钓钩跟上浮标漂的速度,等它们跑到最前面时再放线让整个钓组继续向外移
动。
为了避免表层流速快、深处流速慢所造成的不当钓组状态,配咬铅时应遵循越重的铅位
臵越高的原则,以免钓钩漂得太慢。
三、暗礁区——因为水下环境不易从陆地上明确识别,同时暗礁区水流往往又相当紊乱、
复杂,所以在这种地方垂钓就必须小心挂底,并设法利用钓组漂移的状态来判断吸引水流在
何处,继而锁定该处作为狙击的“据点”。
当发觉暗礁区中吸引水流甚强时,钓组可设计成轻一些、漂一些的,咬铅少而离钓钩远
些最好用,否则极易挂腕力怎么练 底。如果吸引水流比较微弱的话,就需要将咬铅重量适度往钓钩处移
动了,因为这样可以帮助钓组抓住水流。
四、潮目带——由于潮目是由两股以上速度或方向不同的水流撞击、摩擦形成的,所以
这种地方流况也相当杂乱。但因潮流的撞击或摩擦也会彼此牵制、消耗能量,故水流速度会
变慢,不像原本形成潮目之前那么快。而且通常潮目形成的位臵离岸较远,深度也多半较大,
没有钓组挂底的疑虑。因此可采载重稍大的浮标,搭配数量少且分散的咬铅,然后充分运用
操竿控线手法,使钓组随时呈现浮标在后、钓钩在前的理想状态。
五、本流带——基本上我不认为本流带是适合下竿的去处,因为流速过快的水势不仅使
钓组状态极难掌握,事实上也没什么鱼类会发神经跑到本流里面去觅食。
但如果你想在本流边缘试试的话,那大概就还有些机会,尤其是本流边缘水势回旋的区
域。不过,因为本流力量过于强大,往往使得回旋带之中也流速甚快,正常钓组根本难以维
持钓棚深度(钓组会被水流扬起),所以必须采过量配铅的方式下竿。
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风势——风对矶钓的最大影响是它能吹动母线,导致钓组无法顺利地随水流运动,
甚至会拖着钓组做出完全违背你意志的举动!
碰到这类情况,你可以使用自重较大而浮力较小的浮标,借其本身重量压制风吹钓组的
幅度,并用咬铅进一步将浮标压沉,使残存浮力变得很小,然后再尽量将竿降低、指向水面,
使母线大部分都沉于水下,以减少风势对浮标和线系的影响。
二、浪况——离岸稍远的波浪会造成水分子上下运动,但*近岸边的海浪则会把水分子
猛力砸上岩石,之后那些水分子还会把附近海域搞得一片混乱。
所以,如果你锁定白沫翻腾的浪脚边为下竿点,就必须小心操竿控线,避免钓组被请上
石头去纳凉,同时还应利用较多的咬铅来克服紊乱的水势。如果你选择离岸稍远的范围垂钓,
则最好使用号数较小的浮标,咬铅也要分散开来,否则每当浪起浪落,水下的钓组就容易跳
来跳去。
三、流速——前面已提到不少跟流水相关的情况,这里再追加一个概念,即:母线上也
可以分段加咬铅。
举例来说,有的时候流水状况刚好能让子线和钓钩构成一个恰当角度,但浮标却又需要
一点点咬铅去调整残存浮力,怎么办?试试在母线上较高(接近浮标)的位臵加咬铅吧,甚
至可以采用分段加挂的方式。
这是因为子线、钓钩的比重都相当大,在海水中会自然下沉(即使有流推送),但母线
比重却较小,往往容易呈抛物线状上扬,因此需要*一些额外重量压下去。
四、深浅——这里说的是浅钓棚与深钓棚,而非钓场水面到海底的全部深度。
基本上钓棚越深就需要越多外加的铅重来压沉钓组,而且咬铅位臵越集情侣名古风 中、越低下,下
沉的速度与深度就越大,整个钓组在水中的状态也越稳定;只不过,如此一来钓组的乘流性
就会越差,样子也越不自然、越偏向垂直钓组。
反之,钓棚越浅当然可以用越轻的钓组、越少且分散的咬铅,可是此时受外在环境因素
(如风、浪、流等)的干扰也越严重。
五、杂鱼——上一项说的环境因素,其实还包括杂鱼干扰问题。因此我们常看到一些钓
者在遭遇此状况时,会采用配铅重量集中在一点且相当*近钓钩的钓组,企图借快速下沉来
突破杂鱼的“围攻”。但另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观念是:尽量用轻的配铅方式让钓组漂一些,
然后凭撒诱饵技巧将杂鱼集中在某处,而对象鱼如黑毛之类则会因其动作迅速、敏捷,比杂
鱼早一步发现食物并快速冲出来抢食。
结论
再啰唆一次,咬铅配臵原则(包括个数、重量、位臵等)是要让水流恰当推起线组,使
之呈现拉直并打斜的状态,然后钓者再以操竿技巧控制钓组运动,维持钓钩走在最前面、浮
标跟在后头的状态。
其实钓鱼技术完全是经验的累积,需要下工夫去实地操作,这样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心得。
之后你就会发现:咬铅的使用其实根本不必套公式,看看垂钓当时现场状况、随便挂一挂,
就八九不离十了。套句文诌诌的古话,这叫做“从心所欲,不踰矩”!
但在达到这个境界之前,建议钓友们不妨先由无咬铅、浅钓棚的全漂钓组开始试起,例
如说浮标到钩子是3米左右,丹锥为F号或B号制品,钓组上完全不加咬铅;试着运用操竿
手法与水流状态去伸展钓组、监控钓组的运动状态,进而从中获得掌握鱼讯的经验,然后再
逐渐加深钓棚、增加咬铅,去体会各种水流、环境、风势对钓组的影响。
阿波漂配重表
阿波漂的配重是十分讲究的,以下是阿波漂的配重表
5B (1.80) 1.76~1.84g
4B (1.30) 1.26~1.3维新运动时间 4g
3B (1.00) 0.96~1.08g
2.5B (0.85) 0.82~0.88g
2B (0.75) 0.72~0.78g
1.5B (0.65) 0.62~0.68g
B (0.55) 0.52~0.58g
G0 (0.50) 0.48~0.50g
G1 (0.45) 0.42~0.46g
G2 (0.35) 0.32~0.38g
G3 (0.25) 0.24~0.28g
G4 (0.20) 0.18~0.22g
G5 (0.15) 0.14~0.16g
G6 (0.10) 0.08~0.12g
浮游矶钓,是最具特色的海钓法之一。它在整体的施钓中,融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
和娱乐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钓鱼爱好者的青睐。矶钓以其多变的钓组组合、高超的诱骗钓术、
美丽无比的诱惑力和全新的自我感觉,鲜明地突出了它独树一臶的时代品位,成为海钓大潮
中的佼佼者。
魅力之一:全方位的游钓术
矶钓钓组的组合,由浮标、水中、咬铅、饵钩等主要部件组成。在施钓中,通过调整浮
标、咬铅等部件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使钓组的饵钩获得悬浮的状态。它可以在海流、风向
等外力的作用下随波浮游,也可以在钓手的操作和调整下,由远至近或进行横向的提拉游钓。
当水层中的鱼情发生变化时,钓手可以用调节钓线标线结的方法使钓饵做出反应,可深可浅
以适用鱼情。 浮游矶钓的这种性能,把淡水钓中的悬坠钓法和海钓中船钓拉流钓法的长
处融为一身,形成独特的风格。因此也被称为海上悬坠钓法。 浮游矶钓不仅拓宽了可钓
水域的纵横面,也加大了可钓水体的主体空间,提高了上鱼的机遇。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钓
法,与我们过去那些钓法相比,有了质的变化,特别是钓那些回游规律特别强、长年栖息于
海底暗礁等复杂环境中的黑鲷之类,浮游矶钓更为得心应手,被誉为"黑鲷克星" 因此,
我好一个安塞腰鼓 们认为浮游钓法不仅具有全方位的挑战,还有专攻型的针对性。
魅力之二:全天候的钓组组合浮游矶钓钓组组合,变化多端,可塑性很强。
在施钓过程中,钓手可以根据当地、当时的风向、潮汐、流水、水湾鱼情等到实际情况,
对所使用的钓组进行调整或选择,使其达到理想的状态。 鱼类是适温动物,它们的觅食
活动,随时会随海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称鱼的这一规律为"适温洄游"。浮游矶钓钓组,
正是适合鱼类的这一规律,以多变的选择,达到钓获的目的。因此,说它是全天候的钓组并
不过分。另外,海水的温度,一年四季变化很大,直接影响鱼类的迁徙和索饵活动。浮游矶
钓钓组针对这一情况,也做出了更广泛的选择,使其成为全年候钓法。 常见的钓组基本
组合有浅水钓组、深水钓组、抗风钓组、春季钓组、夏季钓组、秋季钓组、冬季钓组以及一
些针对不同变化的钓组。这些钓组具有良好的抗风浪性,具有稳定的漫游状态,具有正确敏
锐的传递鱼讯的性能。这些钓组组合,文体活动方案 在金线莲的种植 实际施钓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也是其
他海钓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魅力之三:全潮汐集鱼术
淡水钓的人都深知"打窝"在垂钓中的重要作用。而浮游钓也正是利用这个原理,采取既
诱又钓的手段,来获取最佳钓获。 与淡水钓不同的是,浮游矶钓的打窝是根据风浪,潮
汐、鱼情等实际情况,在流动的活水中进行,有很高的技巧性,对诱饵的种类和配比要求严
格,并力求诱饵与钓饵达到同步运动的状态,这样才能有理想的收获。 在诱饵的迷惑下,
鱼群纷纷游入诱饵区,在不知不觉中被钓了上来。即使是那些洄游规律很强的鱼类,如黑鲷、
鲈鱼等,也会在这种情况下情不自禁地摆脱潮流对其的影响,毫无顾忌地争抢咬钩。因此,
有人称浮游矶钓为诱骗术。 我们都知道潮汐和流水对海钓有极大的影响,为了选择一个
好的上鱼机会,我们可能要在海上等几个小时。这种等鱼的烦躁,不仅让钓鱼人深感疲劳,
结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同时,还会使我们望眼欲穿的好心情,受到一定挫伤。而浮游矶钓,
正是依靠它高超的诱骗技术,改变了这一切。这是一种实质性的转变,是摆脱潮汐和流水影
响的全潮汐钓鱼方法。
魅力之四:全新的感觉
细长、高品位、高碳比的矶钓竿,配以小号的矶钓线轮,使垂钓者永远处于一种轻松自
如的状态,尽情地施展自己的钓技。高强度的细线、小钩,不仅减少了海流对其本身的阻力,
而且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稳定性,这对提高上鱼率有很大帮助。 一旦大鱼上钩,柔软的
竿体立即弯如大弓。随着"猎物"在水中挣扎所爆发出的冲击力,弓形的竿体也随之出现张弛
分明的变化,以缓解对抗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柔克刚"。而这种方略的优势,
只有在浮游矶钓中,才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使我们在垂钓中,既能获得理想的"收获",又
能全面地感受到垂钓中的激情和乐趣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19:0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98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