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品解释
第 1 页
〔1〕滟〔y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亮的小冰粒。形容月
光下春花晶莹雪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
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方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
霜霰飞扬。
〔5〕汀〔t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由于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像: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像”。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
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
南浦。”因此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漂浮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
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
第 2 页
之苦。
〔16〕离人:此处汉灵帝怎么死的 指思妇。
年度优秀员工推荐范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n〕: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
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作品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
似乎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射着春江,随着波浪闪烁千万里,全部地方的春江都有
光明的月光。
第 3 页
江水曲曲折折地围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遍鲜
花的树林似乎细密的雪珠在闪耀。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
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光明的天空中只有一
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观察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射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始终运输着流
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
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射
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当照射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相互望着月亮可是相互听不到声音,我盼望随着月光流去
照射着您。
鸿雁不停地翱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
水中跳动,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惋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
家。
第 4 页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渐渐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
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
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
太乐令何胥又擅长文咏,采其尤明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
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
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出名的。详细的创作背景已不行考。
作品鉴赏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绽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其
次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
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画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美画面: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
起,气概雄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丽。一个“生”字,
就给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烁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
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
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雪白的雪。同时,又奇妙地缴足了“春
第 5 页
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看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
物的五彩缤纷,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此“空里流
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光明的月光存在。细腻
的笔触,制造了一个神话般奇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非常幽美
舒适。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渐渐分散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清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洁世界,这就自
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究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神
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
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
年望相像”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
颓废与无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喜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
“望相像”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
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久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
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淌,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
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
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
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
第 6 页
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
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
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
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
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
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此把柔软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
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
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
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
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终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
情。“大怪兽简笔画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
隔天际,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美
好和向往。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
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
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
忖:在这美妙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整体把握
第 7 页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改变。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
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冗杂,则表达
在九个韵脚的平仄改变。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
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终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
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
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如同一
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
之间经受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射下,
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
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犯错挨打 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组成了完好的诗歌形象,呈现出一幅布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五官科出科小结 浓,虽用水墨勾画点染,但“墨分五彩”,
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犹如一幅淡雅的
中国水墨画,表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取景讲究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誉为“孤篇盖
全唐”之杰作。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
若虚是扬州人,无可争议。然而,对《春江花月夜》诗的取景地点,
却有不同的说法。
第 8 页
至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是曲江,一种说法是大桥,
一种说法是瓜洲。
曲江说
在众多对《贫困户申请 春江花月夜》的介绍中,认为是写扬州南郊曲江或
更南扬子津一带。扬州文化讨论所所长韦明铧说,“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就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秦汉时期,长江上的广陵潮便已是一大名胜奇观,曲江的广陵
潮便已是一大奇观,当年潮涌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
折,又受江心沙洲牵绊,形成怒涛奔涌之势。其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使很多骚人墨客荡气回肠,也留下很多传世的文字诗篇。如西汉大文
学家枚乘的《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
乎广陵之曲江。”现今学者一般认为,广陵潮完全消逝在公元766到
779年唐代大历年间。
“张若虚生活的时代,广陵潮还没有完全消逝,他依旧能看到
潮起潮涌的景象。”韦明铧说,比他略小的诗人李白在《送当涂赵少
府赴长芦》诗里,曾留下了‘便睹广陵潮’之句。另外一位唐代诗人
李绅在《入扬州郭》序中也曾说到:“潮水旧通扬州郭内,大历以后
潮信不通。李欣诗‘鸬鹚山头宿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此可以验。”
“在月圆之夜,诗人站在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作了
这首‘春江花月夜’。”韦明铧说,全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
刻画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年龄的英语 炉,布满幽美邈远、惝恍迷离、五
彩炫目、气通苍穹的夜景。
第 9 页
瓜洲说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千
古传诵,让天下人皆知瓜洲。诗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
述,赞咏了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和邈远的人生感
悟。”长期从事瓜洲文史讨论的高惠年说,瓜洲自古素有“长江水道
第一古镇”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座位于长江与水道交汇处的古镇。
历史上的瓜洲,既是商旅要津,又是兵家要冲,还是人文要地。李白
曾过瓜洲古渡,作《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白居易诗《长相思》
中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之句。
据了解,瓜洲正在打造“春江花月夜”景区,以扬州诗人张若
虚“孤篇盖全唐”的巅峰之作《春江花月夜》为主题,完善展现瓜洲
的古镇风貌和独特风情。在表达“春”之韵、“江”之景、“花”之
美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月”文化、黑芝麻功效 进展“夜”经济,扮靓古镇的“诗
情画意、浪漫情怀”。
大桥说
“‘春、花、月、夜’四景随处皆有,而‘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一景象,就发生在大桥镇的南部扬子江江畔。”
长期从事大桥文史讨论的学者顾仁认为,唐代扬州的海岸线在今泰州
与江都接壤的中间部位,也就是今大桥镇的东部边缘。站在大桥镇的
南部扬子江江畔,既可看江,又可望海,加上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
就能觅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其次,晚唐
诗人罗隐在开元寺写了《广陵开元寺阁上作》一诗。他在诗中描写所
第 10 页
见景观时有这样两句:“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
与张若虚相距的年月只有百数十年,应当说张若虚所描写的“江”、
“海”地理位置改变不大,证明白大桥镇一带是当时的长江入海口,
只有在大桥镇的江畔才能取得描写《春》诗里“江”和“海”的美景。
顾仁说,大桥镇的古地名与诗中的诗句也完全吻合。古时大桥
名白沙,诗人在诗句中写道:“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就是说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水边平地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
在一起,看不分明白。这正是古镇名称和当时实景被诗人炼成了诗句,
而诗人的诗句复又印证了古镇名称和江畔的地貌。
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
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
包融俱以文词俊秀著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
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
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简爱的阅读感悟 抒
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爽美丽,
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清澈空明、清丽自
然的感觉。
第 11 页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11:2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9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