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
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
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成书于秦始皇
统一前夕。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 六十
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
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 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
为素材,熔诸子百家 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主
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 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
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生不复鼓。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电子秤使用方法 么,钟子期都能准
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
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1
作品赏析:
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
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
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 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
看出来? 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
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 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
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 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
高。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从“方鼓琴”可看出) “善哉
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 “巍巍乎若太山”
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
通过琴声表 现出的情怀。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 (这也是对
伯牙琴艺高超的侧面描写)
(2)遇到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 文中写了吗? 没有直接写他
遇到知音的欣喜。却写了他失去知音的悲哀。
(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表现
了 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
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也 就是,世上再没有一
2
个人能像锺子期那样 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 有什
么意义呢!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也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比喻知音难
觅或乐曲高妙。
还有“伯牙绝弦”的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
表示悼念。
伯牙是一个重义的人,锺子期是个重情之人,“伯牙绝弦”表达了两
人 的深厚友情, 也阐述了重情重义的道理。
伯牙琴技高超,寄情怀于琴技 有极高音乐鉴赏能力 相互理解相互
欣赏 知音难觅
伯牙的琴声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假如你是锺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万能作文题目 你感受到了徐徐清风,
那你怎么赞?
锺子期说:“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弹奏 心志,情志 正
在,这里指刚开始 原文: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又说:“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过了一会儿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认为值得 补充 非独鼓琴若此也,
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 骥
不自千里也。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
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 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
于驾驶车马,嫩炒猪肝 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人物简介:
3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伯牙是当时
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伯牙马仰科”,
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
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
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
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
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典故介绍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
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
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
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
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
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
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
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
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
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
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卢冠廷 他不
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
4
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
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
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
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
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
琴的高手。
伯牙“续弦”的故事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伯牙善鼓琴,他的妻子很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给她听。后
来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伯牙请医熬药精心地侍奉,可总不见效。伯
牙常为此焦急忧虑,便无心思弹琴了。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有
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体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让丈夫给她弹琴。
伯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好让病中的妻子从美妙的
琴声中得到欢快和慰藉。他不顾劳累,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他弹描写花草的词语 得雅
兴正浓时,突然“崩”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
吟了。伯牙丢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经咽气了。伯牙抱头
痛哭了一阵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劝学颜真卿古诗 后事。从此再不弹琴了。一年后,有
个亲戚从外地给伯牙说了一个女人。因俞伯牙与其妻感情很深,本不
打算再娶了,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勉强答应先去女方家相看后
再定。
5
展开全文阅读
因伯牙人品好有才气,家境也不错,女方一看就相中了。但她提出
一个条件,要亲耳聆听俞伯牙鼓琴,而后再定亲。伯牙也看中了女方,
虽还在怀念故妻,但他又一想:人死不能复生,便回家把搁放了一年
多的琴取来,拆去一直没心思接的断弦,续了一根新弦后,在众人面
前弹奏起来。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雅韵,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儿如
碧空飞云,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乐。大家听得似痴如呆,琴声停后
好一阵才醒转,接着就是一阵喝彩声,就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
禁地拍起了巴掌。当下就答应了这门婚事。这个故事很快在民间传开
了,后来人们便把妻死后再娶比作“续弦”。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知音”一词因此传诵。
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
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
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
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
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
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
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
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
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
6
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
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
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
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
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
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
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
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
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
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友谊最珍贵作文 的是无尽
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
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
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
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了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
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
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
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
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旅游广告词 病去世了。临终
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
7
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
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
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
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
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8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09:0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9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