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3期
2 0 1 4年3月
宿州学院学报
VOI.29,N0.3
Mar.201 4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doi:10.3969/j.issn.1673—2怎么才能学习好 006.2014.03.021
论筝曲《春到湘江》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向 央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安徽合肥,230001
摘睢阳之战 要:以古筝独奏曲《春到湘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比较了原作与古筝移植后的异同。从曲式、技
巧和演奏心得,移植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其音乐形态、演奏技巧特点及演奏中作品
情绪把握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了古筝演奏新技法对传统技法的传承轨迹与发展途径。从中发掘古筝与其他器乐
作品相互融合渗透的交叉点,探讨作品移植时的得与失。
关键词:移植君子兰的日常养护 ;融合;演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O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4)03--0O70—06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有两千多
年的历史。然而,在2O世纪5O年代以前,主要曲目
摇、走位多指摇等新技法,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艺术
表现力。王中山创作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改编其他
乐器曲子的经典作品,其中,根据宁宝生的笛子曲移
植的《春到湘江》就是一首成功的、广受欢迎的作品。
在这首作品中,王中山最大程度地运用了古筝特有 年以筝曲《庆丰年》的创作作为标志,开始了现代筝
基本上是民间流传的传统筝曲,演奏技法也基本是
通过右手形声左手形韵的方式表现音乐,直到1955
曲创作的新纪元,并开创了左手在筝码右侧弹奏的、
有别于行书练字 传统的演奏方式。老一辈古筝艺术家为古筝
的音乐语言群共享 和表现形式,使作品在技巧、艺术表现及
旋律音阶上获得了又一次新生,使听者耳目一新。
事业身体力行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古筝
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筝近代发展道
路中,也不断涌现出新生代的力量,王中山就是青年
1《春到湘江》的创作与音乐形态分析
1.1创作背景
古筝艺术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王中山集演奏、教
学于一身,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筝曲创作者。在王中
山的青少年时期,因其以快速指序演奏的《打虎上
山》和《井冈山上太阳红》而声震全国,弹筝者争相学
习,开创了双手弹筝的新纪元。
1977年,宁宝生先生以湖南花鼓戏音乐为素
材,创作了竹笛作品《春到湘江》。王中山这位集演
奏、教学、创作于一身的大师,尝试发掘这首作品另
一
种形式的艺术价值,运用古筝特有的音乐表现力
移植了这首竹笛曲。乐曲旋律优美,湖南音乐风格浓
郁,描写了湘江两岸美丽如画的景色和人们幸福愉
快的心情[1]。
音乐具有相互渗透融合的特点,在现实的音乐
创作中不乏各乐器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情形,而
古筝改编作品是形成古筝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之
一
王中山先生善于从不同种类的器乐作品中发现
音乐更多的艺术价值,通过移植这些作品,不仅丰富
了古筝作品的数量,也从技术层面使得古筝的演奏
。
从2O世纪早期开始,不断出现如《将军令》《瑶族
舞曲》《林冲夜奔》等改编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技术
上还是音乐上都对古筝作品的创作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推动作用,甚至成为当时衡量演奏者技术水平的
标志。王中山在致力于演奏艺术的同时,不断努力学
习作曲技术,力求弥补专业作曲家对实际演奏技巧
了解不深人、不全面的遗憾。王中山在移植改编的作
品中,经常运用技巧、节奏、和声、复调等手法巧妙春天的美文 地
将作品转换为古筝的音乐语言。
技巧体现出多元化。王先生从竹曲作品移植来的《春
到湘江》筝男网名成熟 曲被收录在多本古筝曲集和竹笛曲集中。
从竹笛曲角度来看,该曲本身就属于较高难度的作
品,被移植为古筝曲后,更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扎实
的基本功、力度、速度以及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和控制
力。王中山先生善于创作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
情绪的作品,他的作品总是体现出他对音乐独特的
感知力。除了音乐本身外,王中山先生总是会把很多
高难度技巧相融合,真正地让技术为艺术服务。由此
王中山率先采用左手戴四个义甲的方法进行演
奏,并开拓性地运用了旅游记 弹轮、双手轮指、双手摇指、弹
收稿日期:2o13—12—08
作者简介:高英(1980一)。女宣统帝 ,安徽芜湖人,硕士,讲好看的封面 师,主要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
70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08:1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9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