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粮食税》
列宁论述苏联过渡时期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文章。文中阐明了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立工业与农业之间
的正常经济联系、巩固工农联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问题。
《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 是列宁在俄共(布)十大闭幕后不久对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
政策精神实质及重大意义所作的说明,从理论上论证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依据、必要性和重大意
义,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可能性以及实现形式。
意义:不仅对推动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政策从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以粮食税
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的全面转变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经济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
过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写作背景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列宁领导着俄国无产阶级夺取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对剥
夺者的剥夺,将土地、银行、铁路等重要部门收归国有,建立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列宁提出了建立国家对产品生产和分配实长沐十划及监督的制度,即不经过市场的直接的产品交换和分配
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列宁强调指出,没有这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
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而这个“极其复杂和精密的”经济组织,将在从宏观经济到微
观经济的各个领域中,使所有经济活动最高限度地联合起来。为此列宁要求建立消灭商品经济的、使全国
居民加入统一领导下的消费公社,再辅之以国家对产品生产及分配的高度集中的严格的计划性控制.就可
以建立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苏俄另一经济理论专家布哈林还为此专门设计了有关消灭商品货币的实施计
划。第一步在国有化企业内部的产品交换领域取消货币;第二步在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国帆布手套 有化企
业的工人之在结算领域取消货币;最后在小经济内部的商品交换中取消货币。列宁同意布哈林的这一计划,
认为消灭阶级需要一个漫长的厉史时期,而消灭商品经济却是俄国无产阶级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1918 年春,内战的爆发使得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处于万分危急之中。为了确保苏维埃政权不被颠覆,必须
动员一切力量保证无产阶级在战争中取胜,俄共(布)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最主
要的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即无偿地向农民征收全部余粮以及一部分口粮,以确保战争之需。同时还实
行了配给制,劳动义务制,禁止自由贸易以及普遍的国有化等一系列措施,从而剥夺了小资产阶级的全部
经济自由权。概括起来,废除商品货币及经济关系实物化,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方式,强制分配劳动力等
构成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显著的特征。
正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及手段,才保证了三年国内战争朝有
利于无产阶级的方面转化,避免了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崩溃。 内战的胜利使得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不仅有能
力在军事上战胜资产阶级,而且也有力量在军事上战胜小资产阶级,因此仍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
为经济恢复时期的指导方针。
这就使原本处于隐蔽状态的无产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迅速公开化。1921
年初,出现了粮食与燃料危机,农民大量地隐满种植面积与产量,此起彼伏。
以农民为核心的暴动
在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到底作何抉择?
俄共(布)党内思想并没有很快取得一致。 为了迎接全俄
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农业人民委员部从1 920 年n 月就开始认真准备(关
于巩固和发展农业的措施)的法案。但是,如何发展农民经济的道路问题,实际上从1920 年9 月就在报
刊上展开了辩论。辩论双方的主要意见分歧是:一种观点主张对农业生产进行国家调整;第二种观点则主
张应该靠经济刺激。坚持第一种观点的主要是当时的副粮食人民委员恩 奥新斯基。他在1 920 年9 月5
日(真理报》 上以及在以后的(经济生活报)上发表的《农业危机和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等文章中,把
坚决地过渡到对农业生产进行国家调整看作是摆脱严重的农业危机的唯一出路。他认为,对农民必须制定
要求他们必须遵守的播种计划,并为此成立了播种委员会。坚持第二种观点的主要是尼 波格丹诺夫,并
得到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斯特卢米林的支持。1920 年9 月1995年多大了 、10 月和1921 年1 月,波格丹诺夫
先后在(经济生活报)上发表针对奥新斯基的观点,认为在个体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对农村的生产过程
进行直接干预是办不到的。他写道:你不要向庄稼人说,他们应该播种什么和应该怎祥播种;你只需说你
想从他们那儿得到什么,并用奖励来唤起他们的兴趣。要特别注意在粮食政策上运用经济利益这一因素。
列宁十分关注对农业政策的讨论,并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倾听工农基层群众的意见。在认真听取了党内和
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见之后,通过对当时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全面肺气肿是什么症状 分析,及时指出了废除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实行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他于1921 年2 月8 日起草了《农民间题提纲初稿》 ,
建议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低粮食税额以利于农民休养生息,以及扩大农民纳税后的余粮投人地方
经济流转的自由等。t921 年3 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经济政策的厉史转折点,
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一项决议,要在全国范围内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 月21 日,全俄苏维埃中央
执行委员会通过了《用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收集制》的法令。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并使劳动人民
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依据和重大意义,列宁写了《论粮食税》公开发表,俄共(布)中央为此专门作出
决定,要求各级党委按照列宁《 论粮食税》的基本精神向广大党员和群众解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意义。
主要内容
《论粮食税》 全文约有27000 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序论
包括“代引言”和“关于俄国现时经济”两节。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苏维埃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列宁分析了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认为这些蒙古歌 经济成分主要是:(l )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
经济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经济(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经济。这些不同类型的经济成分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其中占优势的是小农经济。
2 .国家资本主义在俄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从俄国当时经济的特点出发,列宁认为反对小资产阶级及其自
发势力的斗争,是无法“通过处死个别几个(要犯)和颁布大批文告”的办法取得成功的,只有通过对产
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办法、即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才能逐步战胜小资产阶级及其自发势力对
苏维埃经济的破坏性。为此.列宁分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首先,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优于小商品经济。
因为小商品经济是一种小规模的、分散的和手工劳动、个
体劳动联系在一起的小私有经济;而国家资本主义是和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无产产阶及国家能够
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
其次,国家资本主义能够帮助工人阶级学会怎样保卫国家来
反对小私有者的无政府性,从而消除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无产阶级一经学会了怎样
根据国家资本主义原则来整顿好全国性的大生产组织,社会主义的巩固就有了保证。
第三国家资本主义是
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阶”。
因为社会主义的实现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物质条件,即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
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一个是政治条件,即无产阶级国家政权。1918 年的德国和俄国各分别具备
了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德国具备了前一个条件,而俄国具备了后一个条件。他指出,如果德国的无产阶级
革命获得胜利,即同时具备了后一个条件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击破帝国主义的包围的外壳,实现世界社
会主义的胜利。但是如果德国的革命迟迟不“诞生”,那么苏维埃俄国的任务就必须全力地学习和仿效德国
人的国家资本主义,自己来宜.J &出实现俄国社会主义胜利所缺少的第一个条件。因此.列宁甚至认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不通过这个前阶,就不能走进社会主义的大门。当然,发展国家
资本主义,无产阶级需要付出代价,但这是值得的,这不仅不会葬送社会主义,反而会使无产阶肉劲孟过
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
3.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向文明的资本家实行赎买。 列
宁认为,当时俄国在政治制度和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
比欧洲的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先进,但是在经济的组织与文明程度、在物质和生产条件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
的国家还要落后。这后一方面不改变,就
不可能走入社会主义。因此无产阶级应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对资产阶级“和平地”通过“赎买”的思想,对那些确有才干和能力、愿意为苏维
埃政权服务的资本家实行赎买,使他们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列宁肯定了布哈林同意给予专家高薪的
意见,但对布哈林支持“左派”共产主义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因为“左派”共产主义者认为向资产阶级专
家学习,吸引他们参与组织社会化大生产是阶级调和。同时.列宁也指出,由干俄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不
同,俄国的工人阶级没有在人口中占绝对优势,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没有妥协的习惯.因此对不文明的资本
家,对那些既不肯接受任何“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想实行任何妥协、继续以投机和收买等方法来破坏苏维
埃政权的资本家,必须无情地加以惩治。
第二部分: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租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1.以根食税代替余根收集制的迫切性 为毛要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列宁指出,这是由1921 年春
天的形势决定的。
1918 年至1921 年的国内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经济破坏,其中最严重的间题莫过于粮
食和燃料的短缺。而“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
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认真地改变粮食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否则,既
无法改变工人生活状况,又无法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粮食税的实质
实行粮食税以后,必然会引起地方经济流转中的贸易自由。有些人从现象出发,以为这
是向资本主义转变。列宁纠正说,实行粮食税并不是为了向资本主义转变,而是为了寻找社会主义经济与
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正确政策,
只能是“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因此,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
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3 .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列宁认为,在小农国家里,无产阶级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
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但因为战争破坏严重,国家一时还拿不出大量的工业品向农
民换取所必需的全部粮食,所以只能实行粮食税。即把最必需的粮食作为税收征来,其余的粮食将用工业
品去交换。因此,实行粮食税后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即不可避免地会使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
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这首先是因为历史上资本主义就是在小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
允许农民把纳税后的余粮投入自由贸易,必然会推动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国家恢复经济首先要
从那些不需要机器、大批原料、燃料和粮食储备的小工业着手,国家不得不将一些已经国有化的小企业出
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经营,并允许私人经营商业,这也必然会使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
复活。
既然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复活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是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
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一个政党要是试行这样的政策,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
自杀。在经济
不是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
上是可行的,也是唯一合理的政策。因为“与小私有者的自发势力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一个进步”,是走
向社会主义的‘,中间站”。因此,“全部问题,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
即应当怎祥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的轨道,靠什么条件来做成这件事,怎样保证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
4.国家资本主义的若干形式 为了提高全党对国家资本主义的了解,列宁列举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
形式: 第一种,租让制。
它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为反对小私有者的自发势力而和外国资本家缔结的一种
合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把自己的工厂、原料、矿山等生产资料,在一定期限内交给外国资本家支配,外
国资本家则以合同的一方或租借人的资格,利用这些生产资料从事生产,以其资本赚取利润,并把一部分
产品交给社会主义国家。而苏维埃政权获得的利益,则是发展生产力,在最短时间增加产品数量。租让政
策必须恰当而谨慎,可以帮助改善生产状况,改善工农生活。列宁认为,能否使租让制对无产阶级有利无
害,取决于力量对比和斗争。因此,租让制是阶级斗争在另一种形式下的继续。主要是
第二种,合作制,
将革命前就比较普遍存在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性质的合作社利用起来,在苏维埃政权机构监督下从事
商品的收购、加工、交换等业务,把千百万分散的居民联合起来,组织起来,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从合
作制的作用上看,它比私人企业更有利。租让制成功,国家就会获得为数不多、但却具有先进水平的大企
业;而合作制的成功,就会把小生产发展起来,在将来自愿联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进而过渡到社会
主义。即国家把作为商人的资本家吸引过来,付给他们一定的佣金,由他们来销售国
第三种,代购代销,
家的产品和收购小生产者的产品。就是国家把国有的企业或油田、林区、土地等租给企
第四种,租借制,
业资本家爱莫文蔚歌词 ,出租对象多为中小企业。 列宁认为,代购代销和租借制在当时役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
必须加以改变。
列宁再次强调,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只有借助于资本主义,尤其是
国家资本主义这些中间环节,刁一能从宗法制度、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
5 .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间的流转,反对官僚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十分重视反对官僚主义。
在这篇文章中,列宁特别将反对官僚主义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流转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官僚主义的经济
根源是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和涣散性。由于种种原因,官僚主义已经在苏维埃制度内部部分地复活起来。不
少十部往往热衷于空谈,陷于文犊主义,弥漫着因循习气,浮在上面而不能深入基层,这对于推动和发展
商品流转的实际工作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危害。而且官僚主义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上的情况一般比中央
要好一些。如何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呢?列宁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讲了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组织上改善机关,
经常不断地从地方和下层把那些新的年轻的有朝气的共产主义力量提拔上来;二是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多深
入实际,多积累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实际经验,推动新经济政策的正确实行
第三部分:结论
包括“政治总结和结论”、“结束语”两节,这部分主要讲克服小资产阶级政治动摇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
《论粮食税》作为关于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它的发表,不仅为苏维埃俄国人民提供了建设社
会主义的政策依据,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
开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理论贡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
,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先提出
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期,同这个时期相适
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这里讲到的只是过渡
时期的政治方面,而没有讲在经济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在其他一些地方,如关于党的近期纲领的一些文件
中讲到一些措施,但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从理论上阐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列宁解决的。他从苏维埃俄
国的实际出发,论证了创造向社会主皮蛋豆腐羹 义过渡的经济条件的必要性,同时指明了过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2.关
于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人国家同农民在经济上结合及其形式问题,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曾作
过一些论述,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列宁。列宁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粮食税、发展工农之间的产品交换等重要思想。3.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强调要历史
地、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但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应当利用资本主义这个思想却是列宁的贡献。他不
但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战胜小私有经济,而且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此外,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向资本家学习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以及发
挥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观点等,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
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实践意义
主要有:是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有效地指导了苏维埃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
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其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苏维埃俄国,而是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的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譬
如我们党在50年代所领导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
地运用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
的: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
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2.新
经济政策是适应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政策,但其许多方面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
革开放。
我们今天学习《论粮食税》这篇文章,深刻理解和把握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工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我国目前农
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只有重视农业的发展,处理好工农关系,才能保证社
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新济政策的特点是从过去取消商品货币关系转到利用商品货币关
系。这一思想为开启我们的改革思路,即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
重要依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同时注意限制它的消极作
用。再次,列宁关于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管理经
验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改革开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启示
《论浪食税》发表距今已80 余年了,新世纪的中国的情况与当时俄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但是列宁在文
中闪烁出的思想,今天仍能使人读来大受教益。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对社会主义的认
识应该从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书本。
以粮食税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21 年春天提出来的,到1
923 年时,新经济政策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表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国家成功地实
现了从书本出发来谈论社会主义到从实际出发来谈论社会主义的方法论转变。在此以前,在列宁和他的战
友们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概念是追随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思想的,而新经济政策则完全是从
实践中产生的。它表明,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采取
“间接的”、“迂迥的”办法。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它是一种急剧的转折,但却是符合苏联国情的,
是完全必要的,是为了一种进攻的“退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联共(布)中央核心领导层中,
除了布哈林之外,不少人的认识都没有达到列宁的高度。先是托洛茨基,后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公
开对新经济政策予以指责。他们尽管用词不同,但共同点是认为新经济政策同社会主义根本对立,认为新
经济政策将导致私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倾向和富农倾向。而作为党内多数派关键人物的
斯大林,在1928 年以前基本上是坚定的新经济政策的支持者,但斯大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
“退却”的层面上,认.为当时除新经济政策之外别无他路。因此他与党内多数派一起,支持布哈林与托、
季进行论战。但是,由于他对新经济政策认识的局限,当1927 年国内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国际环境开始
紧张以后,斯大林便认为“停止退却”、开始“进攻”的时机到了。因此,斯大.林断然否定了布哈林的意
见,而采取“近似于余粮收集制”的非常措施。1929 年,联共(布)将布哈林定为右倾投降主义并对其
进行了斗争。同年11 月,布哈林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29 年的这场斗争在苏联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具
有转折意义,它结束了新经济政策阶段,扭转了作为建设路线的新经济政策方向,又恢复了从书本出发来
谈论社会主义的时期。这种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最终却葬送了社会主义。两种认调咯线导致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结果,这种教训我们应该深刻汲取。
(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与时俱进而不
应该形而上学。列宁在俄国革命发展到重要关头,面对着十月革命成功后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实
践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摒弃了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而又不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言论,以实践作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出发点,使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随实践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向前深化了一步。(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学习和
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曾多次向全党提出有关学习和
利用资本主义的间题。过挤寸当时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与国内外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殊死斗争的不少人
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为使全党对这一间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列宁结合实行新经济政策,
再次强调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今天,虽然我们的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间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策略。
我们要以列宁的论述为指导,积极地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足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04: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87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