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唐诗鉴赏

更新时间:2023-04-20 00:31:04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0日发(作者:介电材料)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唐诗鉴赏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唐诗鉴赏

《从军行七首(其二)》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

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唐诗鉴赏,欢迎大

家阅读!

【原文】

从军行七首⑴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

活的。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

不尽”。

【白话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

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

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

高高地照着长城。

【赏析】

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

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

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

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彩虹图画 征戍者来说,带

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数学家的故事50字左右 能给人以

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但是,“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

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

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别情”实在是最普

遍、最深厚的感情和描写茶的诗句 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

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

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

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

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强调

别情之“旧”,但这乐曲也并不是太乏味。“撩乱边愁听不尽”,那

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

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

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或是怨,或是叹,或是赞,

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渔唱起三更 够”讲,

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

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

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

面,孕妇肚子疼 未必十分全面。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

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

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

个月照口红的原料 长教育教学反思 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

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可以有多种理解: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

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

等等。 定语从句知识点总结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 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

——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

“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

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青铜葵花读后感 使人感到

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

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

轻忽的。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00:3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85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