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综合验光仪的常规操作步骤及常⽤功能
综合验光仪的常规操作步骤及常⽤功能
> >
> > ⼀、 准备程序
> > (1)、视孔⽚回“0”位。
> > (2)、调整垂直平衡,使视孔透镜光学中⼼与被测眼双眼瞳孔中⼼垂直向对齐,通常为游标⽓泡居中。
> > (3)、调整光⼼距,使视孔透镜光学中⼼点与被测眼中⼼⽔平向对齐。
> > (4)、调整镜眼距,在距离双侧镜眼距读窗处观察双眼眼⾓膜前顶点位置,旋动额托⼿轮,若被测眼⾓膜前顶点在读
窗的长线相切,那么镜眼距为12mm, 通常为12 mm,后每刻度为1 mm为加或减镜眼距。
> > (5)、调整前倾度,标准位前倾12。也可垂直,影响不⼤!
> > ⼆、 内置辅镜的功能简略介绍
> > (1)、0:平光⽚。
> > (2)、OC:遮盖⽚,⽤于遮盖被测者单个的眼睛。
> > (3)、R:检影镜⽚,通常为+1.50DS或+2.00DS透镜,⽤于检影⼯作,距离67cm或50cm的检测。
> > (4)、PH:1 mm直径⼩孔镜⽚(针孔⽚):⽤于排除⾮屈光性不正确视⼒。
> > (5)、P:右眼为135偏振滤镜,左眼为45偏振路滤镜,两眼同时使⽤,⽤于验证双眼矫正试⽚的屈光焦量是否平
衡,检测隐斜视,固视差异,影象不等和⽴体视觉等。
> > (6)、RL:红⾊滤镜,⽤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隐斜视。
> > (7)、GL:绿⾊滤镜,与红⾊镜功能⼀样,需同时使⽤。
> > (8)、0.50:0.50交叉柱镜,⼀般⽤于远⽤球镜试⽚焦度的检测和⽼视检测。
> > (9)、+.12:+0.12的球镜,⽤于球镜12度⼀跳。
> > (10)、RMH:红⾊⽔平马⽒杆透镜,⽤于检测⽔平向隐斜视。
> > (11)、RMV:红⾊垂直马⽒杆透镜,⽤于检测垂直向隐斜视。
> > (12)、WMH:⽆⾊⽔平马⽒杆透镜,功能和红⾊⽔平马⽒杆透镜⼀样。
> > (13)、WMV:⽆⾊垂直马⽒杆透镜,功能和红⾊垂直马⽒杆透镜⼀样。
> > (14)、6△U:6底朝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平向隐斜视,进⽔平向斜视⾓及AC/A。
> > (15)、10△I:10底朝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垂直向隐斜视,近垂直向隐斜视⾓。
> > (16)、?:⼗字镜⽚,⼀般⽤来排除被测眼眼位异常。
> > (16)、?:⼗字镜⽚,⼀般⽤来排除被测眼眼位异常。
> > 三、 雾视法
> > 定义:雾视法的作⽤是让被测眼缓解睫状肌的调节⼒,注视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调节张⼒,从⽽最⼤限度的减少
调节张⼒对屈光测定的⼲扰。
> > 操作步骤:
> > (1)、在以知注视眼的客观测定的焦度时,投0.8?1.0视标,确认双眼矫正视⼒接近1.0或更好。
> > (2)、投0.3或0.5视标
> > (3)、近视眼以-0.25为梯度逐步减少视孔负球镜焦度,远视眼以+0.25的梯度逐步增加视孔正球镜焦度,直⾄被测眼
看视标感到模糊状态,嘱被测眼努⼒注视视标3?5分钟。
> > 四、 红绿对⽐的检测功能。
> > 定义;红绿对⽐是⽤其⾊像差来对屈光患者的⼀种检测⽅式,原理是红⾊的⾊像波长,在视⽹膜后⽅聚焦,绿⾊则波
长短,聚焦于视⽹膜前,2者离视⽹膜是距离相同,正视眼看红率为⼀样清。所以在屈光不正是情况下就有⾊像差,近
视患者看红⾊的底⾊清,就为⽋矫;绿⾊的底⾊清则为过矫。远视相反。红绿对⽐适⽤于⼉童,对⾊盲患者效果不影响。
> > 五、 双眼平衡检测法,也称分视法。
> > 定义:分视法⼀般分⼆种,⼀为棱镜分视法,⼆为偏振分视法。分视法的应⽤是在基本确定双眼视⼒达到矫正状
态,为更⼀步确定双眼视物⽆⼀清⼀糊。适⽤于双眼不存在主辅眼之分者。对单眼弱视,双眼明显分主辅眼者不可⽤。
> > A:棱镜分视法。
> > (1)、投斑点状视标。
> > (2)高一开学 、将旋转棱镜置于双眼视孔,旋转棱镜外环,使旋转棱镜“0”位成⽔平,调整棱镜量,⼀般为3个棱镜度。
> > (3)、嘱被测眼注视视标(注视眼可看到上下2个视标),⽐较上⾯视标和下⾯视标的清晰度。
> > (4)、若上下视标不⼀样清,近视眼以-0.25的梯度逐步减看得清楚点的那只眼(棱镜量是向下的话看到的视标朝上),
远视眼以+0.25的梯度逐步加不清楚的那只眼,直⾄被测眼看到上下视标⼀样清。
> > B:偏振分视法
> > (1)、投偏振双眼平衡检测视标。(⼀般为2⾏??3⾏是数字视标)
> > (2)、双眼预置偏振⽚,⼀般右眼为135,左眼为45。
> > (3)、嘱被测眼注视视标,问其上⾯的视标清还是下⾯的视标清,如上⾯清,近视眼减看得清是⼀只眼的负球镜,(右
眼偏振⽚135时看到上⽅视标)远视眼则加看得模糊⼀点的眼的正球镜。直⾄双眼同时看上下⽅视标⼀样清为⽌。
> > 六、 交叉柱镜0.50的运⽤。
> > 交叉柱镜0.50⼀般⽤于⽼视的检测,配合近⽤交叉视标,双眼同时预置0.50 的镜⽚同时看。具体操作如下:
> > (1)、在已知被测眼的客观度数的情况下,投近⽤交叉视标。
> > (2)、嘱被测眼看横向的钱还是竖向的线清晰。
> > (3)、如横清,证明⽋矫,竖向清,则过矫。直⾄被测眼感觉2者⼀样清为⽌。
> > 七、 散光的检测
> > (1)、遮盖左眼。
> > (2)、A:在没有客观度数的情况下:
> > 1、 投放“0.3”视标,⽤第三节的雾视法进⾏操作,完毕之后。投“0.6”视标,将右眼球镜试⽚逐步递增-0.25DS,(远
视逐步递增+0.25DS),直⾄被测眼恰能看清“0.6”视标。
> > 2、 ⽤红绿对⽐检测功能,(第四节)使被测眼看红绿的底⾊⼀致。
> > 3、 投散光轴视标,嘱被测者指出清晰的标线⽅位。(6?12直线为180,⼀条的直线中有2个数字,以它的⼩数字乘以
30得到柱镜的轴位)旋动柱镜试⽚的轴向⼿轮,暂确定试⽚轴向,柱镜以-0.25DC的梯度逐步增加,直⾄散光轴视标各射
线清晰度⼀致。
> > B:在已有客观度数的情况下:
> > 1、 预置客观度数试⽚,⽤红绿对⽐检测功能,(第四节)使被测眼看红绿的底⾊⼀致。
> > (3)、定轴:
> > 1、投斑点状视标,将交叉柱镜置于右视孔前,旋转交叉柱镜外环,使⼿轮轴与柱镜试⽚轴向重合。
> > 2、综合验光仪的常规操作步骤及常⽤功能
> >
> > ⼀、 准备程序
> > (1)、视孔⽚回“0”位。
> > (2)、调整垂直平衡,使视孔透镜光学中⼼与被测眼双眼瞳孔中⼼垂直向对齐,通常为游标⽓泡居中。
> > (3)、调整光⼼距,使视孔透镜光学中⼼点与被测眼中⼼⽔平向对齐。
> > (4)、调整镜眼距,在距离双侧镜眼距读窗处观察双眼眼⾓膜前顶点位置,旋动额托⼿轮,若被测眼⾓膜前顶点在读
窗的长线相切,那么镜眼距为12mm, 通常为12 mm,后每刻度为1 mm为加或减镜眼距。
> > (5)、调整前倾度,标准位前倾12。也可垂直,影响不⼤!
> > ⼆、 内置辅镜的功能简略介绍
> > (1)、0:平光⽚。
> > (2)、OC:遮盖⽚,⽤于遮盖被测者单个的眼睛。
> > (3)、R:检影镜⽚,通常为+1.50DS或+2.00DS透镜,⽤于检影⼯作,距离67cm或50cm的检测。
> > (4)、PH:1 mm直径⼩孔镜⽚(针孔⽚):⽤于排除⾮屈光性不正确视⼒。
> > (5)、P:右眼为135偏振滤镜,左眼为45偏振路滤镜,两眼同时使⽤,⽤于验证双眼矫正试⽚的屈光焦量是否平
衡,检测隐斜视,固视差异,影象不等和⽴体视觉等。
> > (6)、RL:红⾊滤镜,⽤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隐斜视。
> > (7)、GL:绿⾊滤镜,与红⾊镜功能⼀样,需同时使⽤。
> > (8)、0.50:0.50交叉柱镜,⼀般⽤于远⽤球镜试⽚焦度的检测和⽼视检测。
> > (9)、+.12:+0.12的球镜,⽤于球镜12度⼀跳。
> > (10)、RMH:红⾊⽔平马⽒杆透镜,⽤于检测⽔平向隐斜视。
> > (11)、RMV:红⾊垂直马⽒杆透镜,⽤于检测垂直向隐斜视。
> > (12)、WMH:⽆⾊⽔平马⽒杆透镜,功能和红⾊⽔平马⽒杆透镜⼀样。
> > (13)、WMV:⽆⾊垂直马⽒杆透镜,功能和红⾊垂直马⽒杆透镜⼀样。
> > (14)、6△U:6底朝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平向隐斜视,进⽔平向斜视⾓及AC/A。
> > (15)、10△I:10底朝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垂直向隐斜视,近垂直向隐斜视⾓。
> > (16)、?:⼗字镜⽚,⼀般⽤来排除被测眼眼位异常。
> > 三、 雾视法
> > 定义:雾视法的作⽤是让被测眼缓解睫状肌的调节⼒,注视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调节张⼒,从⽽最⼤限度的减少
调节张⼒对屈光测定的⼲扰。
> > 操作步骤:
> > (1)、在以知注视眼的客观测定的焦度时,投0.8?1.0视标,确认双眼矫正视⼒接近1.0或更好。
> > (2)、投0.3或0.5视标
> > (3)、近视眼以-0.25为梯度逐步减少视孔负球镜焦度,远视眼以+0.25的梯度逐步增加视孔正球镜焦度,直⾄被测眼
看视标感到模糊状态,嘱被测眼努⼒注视视标3?5分钟。
> > 四、 红绿对⽐的检测功能。
> > 定义;红绿对⽐是⽤其⾊像差来对屈光患者的⼀种检测⽅式,原理是红⾊的⾊像波长,在视⽹膜后⽅聚焦,绿⾊则波
长短,聚焦于视⽹膜前,2者离视⽹膜是距离相同,正视眼看红率为⼀样清。所以在屈光不正是情况下就有⾊像差,近
视患者看红⾊的底⾊清,就为⽋矫;绿⾊的底⾊清则为过矫。远视相反。红绿对⽐适⽤于⼉童,对⾊盲患者效果不影响。
> > 五、 双眼平衡检测法,也称分视法。
> > 定义:分视法⼀般分⼆种,⼀为棱镜分视法,⼆为偏振分视法。分视法的应⽤是在基本确定双眼视⼒达到矫正状
态,为更⼀步确定双眼视物⽆⼀清⼀糊。适⽤于双眼不存在主辅眼之分者。对单眼弱视,双眼明显分主辅眼者不可⽤。
> > A:棱镜分视法。
> > (1)、投斑点状视标。
> > (2)、将旋转棱镜置于双眼视孔,旋转棱镜外环,使旋转棱镜“0”位成⽔平,调整棱镜量,⼀般为3个棱镜度。
> > (3)、嘱被测眼注视视标(注视眼可看到上下2个视标),⽐较上⾯视标和下⾯视标的清晰度。
> > (3)、嘱被测眼注视视标(注视眼可看到上下2个视标),⽐较上⾯视标和下⾯视标的清晰度。
> > (4)、若上下视标不⼀样清,近视眼以-0.25的梯度逐步减看得清楚点的那只眼(棱镜量是向下的话看到的视标朝上),
远视眼以+0.25的梯度逐步加不清楚的那只眼,直⾄被测眼看到上下视标⼀样清。
> > B:偏振分视法
> > (1)、投偏振双眼平衡检测视标。(⼀般为2⾏??3⾏是数字视标)
> > (2)、双眼预置偏振⽚,⼀般右眼为135,左眼为45。
> > (3)、嘱被测眼注视视标,问其上⾯的视标清还是下⾯的视标清,如上⾯清,近视眼减看得清是⼀只眼的负球镜,(右
眼偏振⽚135时看到上⽅视标)远视眼则加看得模糊⼀点的眼毛笔字图片 的正球镜。直⾄双眼同时看上下⽅视标⼀样清为⽌。
> > 六、 交叉柱镜0.50的运⽤。
> > 交叉柱镜0.50⼀般⽤于⽼视的检测,配合近⽤交叉视标,双眼同时预置0.50 的镜⽚同时看。具体操作如下:
> > (1)、在已知被测眼的客观度数的情况下,投近⽤交叉视标。
> > (2)、嘱被测眼看横向的钱还是竖向的线清晰。
> > (3)、如横清,证明⽋矫,竖向清,则过矫。直⾄被测眼感觉2者⼀样清为⽌。
> > 七、 散光的检测
> > (1)、遮盖左眼。
> > (2)、A:在没有客观度数的情况下:
> > 1、 投放“0.3”早上好祝福语优美句子 视标,⽤第三节的雾视法进⾏操作,完毕之后。投“0.6”视标,将右眼球镜试⽚逐步递增-0.25DS,(远
视逐步递增+0.25DS),直⾄被测眼恰能看清“0.6”视标。
> > 2、 ⽤红绿对⽐检测功能,(第四节)使被测眼看红绿的底⾊⼀致。
> > 3、 投散光轴视标,嘱被测者指出清晰的标线⽅位。(6?12直线为180,⼀条的直线中有2个数字,以它的⼩数字乘以
30得到柱镜的轴位)旋动柱镜试⽚的轴向⼿轮,暂确定试⽚轴向,柱镜以-0.25DC的梯度逐步增加,直⾄散光轴视标各射
线清晰度⼀致。
> > B:在已有客观度数的情况下:
> > 1、 预置客观度数试⽚,⽤红绿对⽐检测功能,(第四节)使被测眼看红绿的底⾊⼀致。
> > (3)、定轴:
> > 1、投斑点状视标,将交叉柱镜置于右视孔前,旋转交叉柱镜外环,使⼿轮轴与柱镜试⽚轴向重手写离婚协议书 合。
> > 2、 翻转交叉柱镜⼿轮,嘱被测眼观察前后两⾯的清晰度,若两⾯的清晰度相同,证明柱镜轴向⽆误,相反,若前
后两⾯清晰度野山椒 不同,则有误。(两⾯都有红点的位置靠近⼿轮,它们陈相反⽅向,清楚的⼀⾯轴向应向靠近⼿轮的红点
⽅向旋转。)直⾄两⾯⼀样清为⽌。
> > (4)、校焦:
> > 1、 投斑点状视标,旋转交叉柱镜外环,使“P”点轴与柱镜试⽚轴向重合。
> > 2、 翻转交叉柱镜⼿轮,嘱被测眼观察前后两⾯的清晰度,若两⾯的清晰度相同,证明柱镜焦度⽆误,相反,若前
后两⾯清晰度不同,则有误。(若红点在“P”点位置的这⼀⾯清楚,则证明柱镜⽋矫,那么柱镜焦度加-0.50DC,球镜加
+0.25DS,重复上述步骤,直⾄两⾯⼀样清;若⽩点(⿊点)在“P”点位置的这⼀⾯清楚,证明柱镜试⽚过矫,那么柱镜试⽚
焦度加+0.50DC,球镜加-0.25DS。重复上述步骤,直⾄两⾯⼀样清。
> > 声明:若柱镜试⽚焦度误矫0.25DC,只需⼀次调整就可。
> > (5)、⽤红绿对⽐检测法,(第四节)使被测眼看红绿⼀样清为⽌
> > (6)、左眼同右眼⼀样检测。
> > (7)、双眼平衡罚检测双眼平衡(第五节)。
> > (8)、投放1.0视标,双眼同时注视视标,将双眼同时增加或减少- 0.25DS,直⾄双眼恰能看清1.0视标。 翻转交叉柱
镜⼿轮,嘱被测眼观察前后两⾯的清晰度,若两⾯的清晰度相同,证明柱镜轴向⽆误,相反,若前后两⾯清晰度不同,
则有误。(两⾯都有红点的位置靠近大米粥怎么熬 ⼿轮,它们陈相反⽅向,清楚的⼀⾯轴向应向靠近⼿轮的红点⽅向旋转。)直⾄两⾯
⼀样清为⽌。
更多资料,请购买资料盘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23:1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8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