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孔复合体

更新时间:2023-04-19 21:14:45 阅读: 评论:0


2著名av女星 023年4月19日发(作者:补偿收缩混凝土)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名次解释
1.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H
电子的酶体系。
2. 氧化磷酸化:指生物氧化过程中所释放能量的转移过程与ADP的磷酸化过
程结合起来,而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又称为氧化磷酸化偶联。
3. 核孔复合体:是内外核膜融合产生的圆环状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
方式排列而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称为核孔复合体。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
中央栓和若干纤维。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
4. 核纤层:位于内层核膜内侧,由中外历史 三种核纤维蛋白形成的立体纤维网络状结构,
核纤维蛋白属中间纤维蛋白。核纤层通过蛋白质嵌入到内层核膜,与中间纤维、
核骨架相连。作用是为核膜及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参与核膜的解体和重建,
维持核孔位置,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
5. 核骨架:又称核基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体和核仁以外的
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其化学组成多数为非组蛋白
性的纤维蛋白,但含有少量RNA作用是为DNA复制提供支架,参与基因转录
过程,参与染色体和核膜的构建,参与病毒复制。
6.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心颗粒与DNA连续纤维组成的圆
盘状颗粒,被称为染色质组装的一级结构。核小体串珠的形成使DNA分子压缩
7倍。
7. 螺线管:是染色体组装的二级结构,由核小体串珠结构盘旋而成的中空结构,
螺线管的形成使核小体串珠结构压缩了约6倍。
8.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端粒DNA
和蛋白质构成。端粒的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参与染色
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同源染色体的正确配对。
9. 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书法四字名句 主要方式。分裂过程
中出现染色体,纺锤丝,纺锤体,有DNA复制,形成专门执行有丝分裂功能的
暂时性细胞结构——有丝分裂器。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
质。
10. 有丝分裂器: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
组成的临时性细胞结构,确保复制后的遗传物质均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11.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细
胞分裂方式。DNA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四个配子只含单倍
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可维持遗传的稳定性和增强生物变异。减数分
裂是生殖细胞成熟时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又称为成熟分裂。
12. 联会复合体:在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沿纵轴方向形成的临时特殊结构。
包括三个平行部分:复合体两侧的侧生成分和中间区。成分主要为蛋白质,还包
括少量DNA,RNA等。联会复合体的形成使两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对于稳定二价体中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有重要意义。
13.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
完成所经历的整个有序过程,包括G1SG2M期。
14. 细胞周期蛋白:是真核细胞中一类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出现、消失,含量
与活性随细胞周期进程发生周而复始的上升和下降的蛋白质。在细胞周期的各特
定阶段与细胞中其他蛋白结合,对细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节。

15. 细胞分化:由受精卵产生的同源细胞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化
特征方面产生稳定差异的另一类细胞的过程。
16. 细胞决定: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分化特征之前就已经确
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只能向特定方向分化的状态称之为细胞决定。
17. 细胞全能性: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能力称为细胞
全能性。细胞全能性的条件有是有核细胞和有健全基因组。
18. 管家基因:生物体基因组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对所有的细胞是必需的,这
些基因在所有细胞中的表达几乎都是恒定的,与维持细胞生存有关与细胞分化无
关的基因。
19. 奢侈基因:生物体基因组内编码组织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基因,其编码的奢侈
蛋白仅存在于特定的分化细胞中,对细胞生存不一定必需但与分化有关。
20. 胚胎诱导:胚胎发育过程中,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产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
方向的现象,是胚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1. 细胞衰老:指细胞在其生命中发育到成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所发生的在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
22. 细胞坏死:指细胞受到激烈的物理、化学刺激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后,引起
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坏死时细胞中国旅游文化 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破碎
的细胞器以及染色体片段等)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
23. 细胞凋亡:细胞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介导下所进行的主动的,有序的细胞死亡
过程。其主要特征是细胞收缩,染色质凝集成块状,细胞表面出现突起或小泡,
这些小泡最终被包进细胞器及死细胞的其他成分,并相互独立开来,形成凋亡小
体,并被周围正常细胞所吞噬。因此没有炎症现象。但细胞凋亡最主要的特征是
DNA被特异的核酸内切酶切割为180200bp片段。
24. 生物大分子:指蛋白质、核酸、酶等分子,在细胞中结构复杂,分子量巨大,
分子中蕴藏生命活动的信息,在生命机体中执行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细胞的
结构成分。
25. 核酶:是具有酶催化活性的RNA,其底物为RNA分子。通过与衬衫用英语怎么说 序列特异性
的靶RNA分子配对而发挥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
26. 原核细胞:指那些无细胞核或无真正细胞核的较原始状态的细胞。如细菌、
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单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不与蛋白质结合,以裸露的DNA
分布于拟核区。原紫藤花语 核细胞结构简单,无复杂细胞器但有核糖体,与人类多种疾病
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27. 真核细胞:结构复杂、功能完善的完整结构的猪肉怎么煮 细胞。真核细胞所含遗传信息
量大,且其转录表达有时空差异,同时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
28. 被动运输:被转运物质顺电化学梯度从高浓度通过生物膜向低浓度的运输。
被动运输过程不耗能,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9. 吞噬作用:细胞对微生物、衰老死亡细胞以及细胞碎片等大颗粒物质的转运
入胞作用。过程为被吞物结合于细胞表面,后细胞膜内陷,将物质包围形成吞噬
小泡,最终在细胞内消化分解。吞噬作用只存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
胞等少数细胞中。
30. 单位膜:在电镜下观察显两暗夹一明结构的生物膜,磷酸双分子层构成基
本部分,亲水头部向外,疏水头部向内,蛋白质通过静电作用与磷酸极性端相结
合。

31.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
他化合物的过程。过程为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先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识别
并结合,后膜内陷形成有被小窝,进而与膜分离形成有被小泡,有被小泡脱去包
被变成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内体结合。特点是速度快,有选择浓缩作用,有特
异性。
32. 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细胞外
膜和细胞内膜的总称。
33. 染色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
少量RNA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态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能被碱
性染料着色。
34. 染色体: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经复制后反复缠绕凝
聚而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期的不同结构。
35. 常染色质: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浅,螺旋化程度较低,处于伸展
状态的染色质细丝,含有基因转录活跃部分。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36. 异染色质:在间期核中处于凝缩党员自我小结 状态,结构致密,无转录活性,用碱性染料
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
37. 微管组织中心:细胞中微管开始聚合的场所,包括所有能形成维管歌曲 束的结构,
如中心粒,着丝点,鞭毛和纤毛的基体以及一些无定性结构,它具有保护负极的
功能,使微管负极保持相对稳定。
38. 微管:真核细胞中普通存在的细胞骨架成分之一,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中空管
状结构。在细胞内表现为动态结构,有结构、功能上的极性。广泛参与细胞形态
维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细胞分裂以及参与中心粒,纤毛和
鞭毛的形成等。
39. 微丝: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膜附近,由肌动蛋白组成的实心纤维状结构。单
根微丝呈双螺旋结构。微丝表现为动态结构,具有结构和功能极性。微丝在细胞
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细胞内物质运输,信号转导过程
有重要作用。
40. 基粒:又称基本颗粒,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ATP酶复合体,由头部、柄
部和基片构成,具有催化ADP合成ATP的功能。
41. 线粒体:普通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含DNA的细胞器,可分为外膜、内膜、膜
间腔和内腔。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主要由脂类与蛋白质
组成的半自主细胞器。是细胞中能量转化、贮存和供能的场所,是细胞的物质氧
化中心和动力供给中心。
42. 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内部某些在结构,功能然的四字成语 和形态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的
膜性细胞器构成的完整系统。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
酶体及液泡和其他各种转运小泡。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43. 信号肽:由信号密码编码的,是蛋白质合成中最先被翻译的氨基酸序列,由
疏水氨基酸组成,可被细胞质溶胶中存在的信号识别颗粒所识别。
44. 内体:也称溶酶体前体,其膜上有ATP依赖的质子泵,能泵入H,使得其
PH值降低,含有溶酶体酶蛋白的运输小泡与内体结合后,变成内体性溶酶体。
45. 吞噬性溶酶体:也称次级溶酶体,当内体性溶酶体与来自细胞内外的作用底
物相互融合时形成吞噬性溶酶体。
46. 内体性溶酶体:也称初级溶酶体,当含酶运输小泡和内体融合形成内体性溶
酶体。其不含消化底物,水解酶无水解活性。

47. 蛋白质糖基化:在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中低聚糖链与蛋白质多肽链共价结
合形成糖复合物的过程。有两种形式,发生在粗面内质网的N-连接型和发生在
高尔基体的O-连接型。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21:1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82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越人溺鼠
下一篇:分流路口标志
标签:核孔复合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