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上海票交所官网)苏教版五年级上3.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表面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能整体描述地表特征,能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
能细致观察各种地形,学会描述地形主要特征。
能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学会运用常见材料表现地形特征
重点 描述五种典型地形的主要特征
难点 设计制作立体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从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看太空地球 了解学生对地球
明确:这就是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 表面的认知情
2、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听听猴子、青 况,为课堂探究
蛙和乌龟是怎么回答的。 做预设。
猴子说:很简单,我觉得地球上都是连绵起伏
的高山,那里有吃不完的野果。
青蛙说:不对不对,地球上到处都是田地和池
塘,我们蛙声一片,生活美满。
乌龟说:呵呵,你们说的都不对,地球上到处都
是海洋,我游来游去都望不到边。
你同意它们的看法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回答
讲授新课 一、摸地球仪 回答 借助摸政区地球
蓝色的星球非常美丽,想不想摸一摸,近亲一 仪和地形地球仪
下? 让学生感受地球
明确:地球摸不着,可以摸摸地球仪。地球仪 并不是一个光滑
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 球体,它的
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表面高低起伏,
地球仪分两种:一是政区地球仪,一是地形地 有陆地和海洋两
球仪。 种表现形式。
1、活动要求
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把两种地球仪摸一遍。 摸地球仪
2、观察与思考
◆两种地球仪摸起来给人的感觉一样吗?
◆两种地球仪上的不同颜色有什么含义? 观察,思考,
明确: 交流
(1)政区地球仪
表面光滑有不同色块
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国家,相邻国家
的颜色不同。
(2)地形地球仪
视频了解:地形地球仪上的颜色与海拔
◆表面高低不平
◆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陆地
海拔高度。
◆蓝色——水,
绿色——耕地、平原和森林
黄色——山地、沙漠
白色——冰川。
(3)小结
这两种地球仪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颜色的含义
不同,地球仪上的文字注释也不同。
二、认识常见地形
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海洋占地球表牙齿的英文
面的
约71%,约为3.61亿平方千米;陆地约29%,约为
1.49亿平方千米。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
丘陵等。
找一找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找一找陆地表
找一找,想一形。
想
观察、描述各种
描述,交流 地形的主要特
点。
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
知道5种主要地面的5种基本形态,想一想海底地形是什么样的?
明确:图片大怎样写检讨
部分呈现的是陆地,右下角是海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陆地的五种基本
形态。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 平
原、丘陵、手机墙纸
海沟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样平
整。
三、描述地形特点
1、能说出这些常见地形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主
要特点?
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地形。
明确:
山地一般呈脉状分布。地势高,起伏很大,坡
度陡,沟谷幽深。
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
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一般分布在
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不高,地面起
伏不大,坡度较缓。
盆地一般被山地或丘陵包围。周围地势高,中
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
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高,起伏小。
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地形?它们有什么特
点?
预测: 额头有疤痕的面相
高潮时露出水面。
3、海洋、草原是地形吗?
地形只关注地表形态,不包括生物类型。
4、视频回顾:主要地形及其特点 看视频
5、随堂练习
填写常见陆地地形的名称,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做活动手册
点。(见活动手册)
四、制作地形立体模型
1、制作要求:包含两种地形 通过制作模型,
2、准备材料:纸板、塑形布、废纸、丙烯颜料等 认真听教师指让学生更好地领
3、塑形提供同义词
布使用方法 导 会地形特征,培
所以首先做个大致框架,将废旧纸团用胶带固定在 物化地形模型的
底板上,然后浸泡湿的塑型布覆盖在上面。 能力。
塑型布浸泡以后贴上,要让塑型布与形体贴合
紧密,这样才能做出山体凹凸质感。然后再用手摩擦
布上的石膏让石膏化开,这样塑型布的网就不会明
显。
4、画出你制作的立体地形模型示意图。
以线条表示孔子诞辰日
地形轮廓和高低起伏
用色彩表示岩石、植被和水体 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用文字注明地形名称
5、介绍两种制作方法
(1)纸板堆叠法,表现了丘陵和平原,是等高线
地形表达法的立体呈现方式。
(2)覆盖法,表现的是山地和盆地,侧重表现地
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岛屿: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四面环水,
峡谷:是指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
明确:海洋、草原是一种生态环境,不是地形。回答
养学生设计与 如果制作大型山地模型用其它材料容易塌陷,
表轮廓。
6、温馨提示
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表现地形特点。
石膏塑形布是制作地形模型的专用材料,如果没
有可以用皱纹纸、旧衣物来代替。
装饰时,可以在模型上涂自己需要的颜色。
(将草干燥后粉碎而成的粉状物质。)
五、课堂练习
1.在地形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平原
用( )表示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2.右图所示的图形是( )
A.山地 B.峡谷 C.海沟
练习 完成达标测评
有条件的可以在模型表面涂白乳胶,粘上草粉。
完成地形模型制
作
总结课堂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整体描述地表特
征,能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能细致观察各种地形,
学会描述地形主要特征;能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学
3.下列地形示意图,最适合表示丘陵的是( )
4.地势低平而宽广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5.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主要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六、作业布置
动手制作地形立体模型,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会运用常见材料表现地形特征,持续提高学生科学
描述的能力及设计与物化模型的能力。
板书 板书设计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4课。在第3课研究地震成因之后,本课将研究地球
内部力量改变地形地貌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火山睡前故事小学生
喷发。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围
绕火山喷发时的情景、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火山喷发对地表的影响,提出本课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
部分——探索,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火山喷发的情景及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变化;通过模拟
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并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回顾、梳理
本课学习的内容,从“利、弊”两方面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从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这种自然
现象有所了解。陌生,是因为他们对火山喷发的了解仅限于视频、文字、图片等,并没有进行深入地
了解与探究。本课将引导他们通过模拟实验、阅读并分析资料等方法对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对地形地
貌的影响进行深入地学习、探究,并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难点:基于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火山喷发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
精灯、护目镜、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导入: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讲述:火山喷发与地震一样,也是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
3.提出本课聚焦问题: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
改变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学生领会到火山喷发与地震都是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帮助
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立相关科学概念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二、探索
(一)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1.课件展示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并为学生提供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火山喷发的资料。请学
生阅读并思考:火山喷发时,会伴随哪些现象?
2.全班进行交流、汇总:形成裂缝、熔岩喷涌、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
3.阅读长白山天池和叙尔特塞火山岛的资料,请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
来的改变。
4.交流:我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火山喷发的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文字资料,深入了解火山喷发时的情景以及给地表形态带来的影响。
帮助学生对火山喷发的外部表现形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为后面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奠定认知基
础。
(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1.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对火山喷发的原因进行猜测。
2.梳理、归纳为三点:高温高压、地壳中存在着薄弱地带、岩浆中存在着大量的气体。
3.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原因。
(1)介绍模拟实验材料及实验材料代表的含义。
(2)讲述模拟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注意事项:不要用手摸热的罐头盒,带好护目镜,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材料代表的含义及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4.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设计意图:实验前,引导学生依据火山喷发的外部表现,对火山喷发的原因进行猜测。将模拟实验与
自然现象一一对应,理解模拟实验每一步骤的目的,以及每一个现象所代表的含义,由此获得解释火
山喷发原因的证据。
(三)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交流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进一步交流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丰富学生知识。
三、研讨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探究方法来孕妇孕期知识
交流总结,提升认知。
2.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能从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的研讨,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
【板书设计】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发的原因:高温高压
地壳中存在着薄弱地带
岩浆中存在着大量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