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公式

更新时间:2023-04-19 17:28:51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iptables)初中所有化学公式归纳整理
今天小编特地为大家总结了初中化学的全部公式,基本上你想要
的公式都在这里。各位同学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你有帮助。
初中所有化学公式归纳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身上冷是什么原因 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有想法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

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轻而易举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
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
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
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
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芹菜凉拌花生米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
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开塞露使用方法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
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
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
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
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
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
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
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
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
+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
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
;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
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半丸子头发型图片 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
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
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
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
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1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
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
化物。
14.Na2CO310H2O
CuSO45H2O FeSO47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
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15.燃烧:可燃物跟延时壮阳 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
火点。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1. 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
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
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化学
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
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
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都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
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
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
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
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
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
理化。
4.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
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从具有稳定
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H2
CO分别还原CuO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CO还原CuO需进行尾气处

理。H2CO的可燃性的火焰颜色不一样,还原性的产物都有金属或
水或CO2,从反应类型看COCuO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7:2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80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三江侗乡
标签:化学公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