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
一、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
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
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
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
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
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
拓意义。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市盈率计算公式 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
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
不胜收。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
西,那还是《诗论》。《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
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
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
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一卡通怎么办理 。对黑
格尔《美学》的翻hpc显示器 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吮吸读音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
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
学、武汉大学任教。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
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
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
2
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
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其他著公务员自我介绍 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
三、课文分析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
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
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
第l、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
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炼字的道理。
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
烈的情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
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的
“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
接着又列举了《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用的“你是什么”的句式,进一步阐
明“‘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有力”。顺
势指出郭沫若把“你有革命家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风度”并不妥当。这一组
三个例子,典型生动。说明各种不同句式,还要适合不同语言环境要求的道理。
在有力的例子证明下,再进行语法句qq紧急冻结 式分析,顺理成章。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子。《史记》原文原本很
精彩,但是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凡多三石字”,他把三个石字删了,其
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朱光潜先生指出“在表面
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
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朱先生告知人们:文字的“增”或“减”需要人们
“细心玩索一番”,才会感到它们意味的不同。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的佳话。独辟蹊
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
3
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了“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
朱光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实在
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
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一层作者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删、词语的选
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背后带动的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
映作者(或者读者)思想内核的锤炼,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了咬文
嚼字的必要性。
第二层6—7段,作者旨在回答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
第6段先从文字的意义上分析,它具有“确定”和“控制”的难处。当然
“确定”是基础,“控制”是难点,也是目的。要想控制文字的意义,非得了解
文章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不可。“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却难用”。
因为联想意义浸透了作者的个性。朱光潜先生信手拈来的“烟”的不同意义。苏
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阐明了捕捉联想意义,抓住这“游离”的,不易
控制的“甚至于支离”的“怪物”,的确需要作者的艰苦劳动,同时还必须有相
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小龙团”茶触发了“天上小团月”的联想。可见联想起来
的难处,但是,“难处就在含混中显得丰富”。点击了、激活了这一难点,“这
是点铁成金”。
第7段,承接6段说,苏轼善于联想,能点铁成金。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习
惯老是欢喜走熟路”,可怕的是“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
滥”,陷入到联想的套语中,出现了“套板反应”的尴尬局面。
作者尖锐地指出:“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那么
就可能是“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这种
可怕现实并非耸人听闻,“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
析”,那些“省力”、“惰性”的僵化的思想感怀孕初期能喝茶吗 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
起来的”。
如何去掉这一毛病呢?朱光潜先生告诫只要“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
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依然就真正是
‘作’出来的,不致于落入下乘”。
4
第二部分,第8段,进一步指出“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并激励读
者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渐培养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做到三个“不
能”,“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水到渠成地交代了全文的主旨。
四、小练习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云数枝非早
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郑谷为一字师。
(1)给原文加标点。
(2)此文段有几个人物?人物名为:_________________
(3)诗题为:_________________
(4)改后诗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
数枝开。”谷云:“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郑谷
为“一字师”。
(2)两个人物。郑谷,齐己
(3)《早梅》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作文
行路难
高一(7)杨临风
如今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科技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然而竟会
有人被出汉普森英语 行搞得焦头烂额,最后竟不敢出门。不信就来看看这位“不幸的同胞”
的日记。
20xx年2月3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天气不错。我在人行道上疾走,一想到呆会儿就能回家舒舒服服地玩上
电脑,就兴奋不已,脚下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
突然,我觉得右脚迈起来很吃力,好像被什么东西拖住了。回头一看,竟是
一块口香糖拉着长长的胶状物粘住了我的鞋底,真背!好不容易把它弄了下去,
我下意识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的路面,怕再有这一类的东西。这一看我才发现原来
5
满地都是纸屑和果皮,每隔几步还有一小堆痰不怀好意地散发着病菌,不禁有点
反胃。
于是我开始低着头赶路,跳跃着尽量避开这些“杂物”。可是走路时总是盯
着这些东西看我有些受不了,便只好在头的时抬时低的状态下艰难地前进,不幸
鞋底还是被一个图钉钻到了空子。
正在我不知所措之时,一阵“振聋发聩”学英语零基础 的叫喊声钻入耳中:“晚报!北京
晚报!”“本店促销,买一送一!”猛回头居然那喇叭就凑在我耳边,我惊慌着
逃离。
刚走出不远,旁边店中飞身闪出一人冲着外面就是一个扬手,那身法和暗器
的出招速度绝对可以让四川唐门中人自愧不如。没等我看清此人的真面目,只见
一泼污水擦身而过,直冲马路而去,幸亏我躲闪及时,才逃过一劫。
我心中大呼救命,仓皇逃窜,却不幸被便道上停放的若干汽车自行车挡住了
去路,它们和树干灯杆配合得天衣无缝,将我的必经之路悉数守住,大有“万夫
当关,一夫莫行”之势。
无奈之下,只得下了便道去投奔自行车道。可是在这里就没有那么理直气壮
了。这里说是自行车道,其实也夹杂着若干四个轮子的庞然大物。我一路腾挪躲
闪着,即便如此,却还经常被路过的自行车所压迫,时常挨点骂。虽说便道上也
总有骑自行车的,但我也就忍了,可不能忍受的是可恶的汽车,尾气管喷云吐雾,
呛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做人难,做个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7:2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7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