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念

更新时间:2023-04-19 13:34: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游戏好名)
黄江南:观念经济学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全文)
2014-08-01 18:04:27 来源: 网易财经
基于我国国情和经济成长阶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最终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如何正确理解和逐步落实这一战略目标,需要突破影响广泛的三个思想误区:
1)将经济结构的转变局限于三次产业的框架,进而将第三产业局限于为服务业。(2)将产业升级
局限于加工工业进步;(3)将提高“创新力”局限于增加科技因素,加快机器设备更新,技术和产品
的升级换代,最终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GDP总量的目标。
上述三个思想误区源于“传统经济学”对人们的影响和束缚。这里所说的“传统经济学”是指工
业革命以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学,即以物质生产、交换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学。恰恰这样的“传
统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迅速演变的真实经济世界。
至少自1990年代以来,在主要发达国家,IT产业为火车头,在推动全球化的同时,经济发展已
经和继续超越物质生产和三次产业的框架,非物质生产的价值总量已经大幅度超过物质生产的价值总
量,从事非物丽江小吃 质生产的人口全面超过物质生产的人口,经济高度知识化和智能化,基本实现了从工业
社会向智能社会的转型,从物质生产部门为主向观念生产部门为主的转型,率先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或者信息时代。美国是实现这样转型的标志性国家,一方面完成物质生产部门向海外转移,一方面非
物质部门在本土全面崛起,观念生产部门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比重持续上升,成为观念生产大国。因为
这样的历史大趋势,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内涵快速而剧烈地演变,不仅农牧时代基本消亡,工业时
代也渐行渐远。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是取决于有怎样的装备水平和物质产品生产能力,而是取决于
这个国家创新团队的规模、观念产业发展水平和观念财富多寡。在过去三十余年间,我国已经成为农
业和工业生产的第一大国,但是,观念生产部门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以新的“衰荣”观看世界,
否则便会错过时代的列车而不知。
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传统经济学不仅不再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决策的理论基础,而
且可能误导我国经济在传统物质生产,传统工业化道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上的徘徊甚至停滞不前。
现在到了用全新经济学补充和替代传统经济学的历史时刻。经过多年思考、探索、研究,我们提出
念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就是适应新时代和新经济的一种努力。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们愿意和大家分享“观念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这是我们首次
将这一研究成果公示,期望“观念经济学”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思考中国经济
转型和发展之路。



1. 观念产品和观念产品价值
观念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观念经济,观念经济的主体是观念资源和观念资源转换的产品。
1.1 观念产品定义
一般来说,观念产品是不以物质和物理形式,而是以信息和观念形式存在的产品。观念产品可以
是精神产品,其价值基础源于观念属性,而非物理属性。例如,小麦是物质产品,文学作品则是观念
产品。自古以来,就存在观念产品,只不过在农业和工业时代,观念产品数量和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
徊,对国民经济影响有限。在现代信息社会,观念不仅是思维过程的一个系统集合体,包含着欲望、
经验、知识和思想等基本要素,并不断演绎成不同类型的观念产品,形成各类观念产品部门,渗透和
影响着传统物质产品。
观念产品可以没有有形载体,例如古代传说,数学原理等等。但是,更多的观念产品需要有形载
体。那些具有物理性质、承载观念的物体我们称之为“载物”。载物可以是物质产品,如承载文字内
容的纸张;可以是非生产的自然物,如承载情怀的秀丽山水;可以是服务过程,如令人感动的戏剧演
出。
并非所有观念产品都有商业价值。只有当观念产品具有权利专属性和观念认同时,才具有商业价
值。也就是说:第一,具有权利专属性,非公共物品。牛顿定律是具有科学价值的观念产品,但是因
为没有专属性,就没有商业价值。第二,具有观念的认同,也就是有人认同其价值并愿意付费。NBA
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观念产品,因为它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多的产品是复合产品,即物质产品注入了“观念”,是物质产品与观念产
品的复合产品。例如时装,是物质的布料与观念的设计、时尚元素的复合产品。见下图:

复合产品



1.2 观念产品分类
观念产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资源型态的观念产品。例如,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文化资
源,教育和科学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旅游业是主要依赖自然景观的观念产品;第二类是加工型
态的观念产品。例如,各类不断升级换代的“软件”。一般来说,实现第二类观念产品型态需要具有
特定智力、秉赋、创造能力的团队;第三类是最终消费型态的观念产品。这类观念产品的主体是常态
性观念产品。例如,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
版与印刷在内的文化创意产品都属常态性观念产品。在最终消费型态的观念产品还有特异观念产品。
大众化“微乎产品”,小众化“奢侈产品”,用于炒作的“忽悠产品”,以及“虚拟”产品则属于典
型的特异观念产品。
在现实观念经济中,特异性观念产品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1)微乎观念产品。这类产品的载物
成本低,观念附加值低,产品价格低,对人们的支付心理影响甚usb有线网卡 微,属大众消费品。网络产品的主体
属于微忽观念产品,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2)奢侈观念产品。这类产品是必要产品之外的
产品,与生存没有直接关系,包括纯观念的,也包括复合产品,有着物理和物质载体,例如爱马仕品
牌产品、高档化妆品等。毒品是一种特定的奢侈产品。人们在消费毒品过程中,产生某种精神幻觉和
快感,进而形成病态依赖。越是有依赖性的奢侈产品,越容易形成高价和高额利润。(3)忽悠观念产
品。这类产品的载物成本很低,销售价很高,观念附加值很高。通过对忽悠观念产品宣传、灌输,制
造特定的观念,创造出很高的观念价格。这种产品的观念价值往往是不稳定的,价格大起大落。忽悠
产品又依载物特性分为三种。一是不可再生产品,如古董;二是有限供应品,如和田玉和冬虫夏草。
三是可无限供应又主动控制的产品,如茅台酒。(4)虚拟观念产品。例如,债券和股票。
1.3 观念产品特征
与通常的物质产品比较,观念产品具有明显的精神性、内在性、差异性和独特性。至少可以罗列
出观念产品这样一些具体特性:(1)差别性,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2)有限性,不可重复和复制;
3)与知识产权存在直接和间接关系;4)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非对称性;
6)可供生产性使用和消费性使用;(7)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概念消失;(8)使用价值的不
可度量;(9)生产的非指标化和不存在质量标准;(10)所需设备投资比重低下;(11)没有折旧;
12)产品升级换代机制不同;(13)低能耗和少污染;(14)产品的不可预测性;(15)传播模式
的快速和广泛性。(16)产品销量体现价值;(17)产品消费可以是超前和滞后;(18)产品和用户
欲望、敏感和情绪的相关性显著;(19)传播方式可以是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介,基本不需
要传统交通运输;(20)增加产出,不需要增加库存;(21)具有派生和延伸能力;(22)自我升值
机制;(23)消费者容易形成依赖性和上瘾性。



1.4 “认同”与观念产品的价值和价格
价值是人类的一种主观判断,离开人的主观认知,世界上并没有价值存在。人类经济生活一旦进
入市场环境,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商业价值都主要决定于经济活动主体对其价值的
“认同”程度。观念认同的过程就是观念价值形成的过程。观念价值认同的规律就是观念价值本身的
规律。
尽管观念产品具有潜在价值,潜在价值并非天生就有商业价值。商业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供求双方
对产品价值的认同。观念产品提供方显然对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认同的。消费者的认同是观念产品的
潜在价值变为实际商品价格的前提。例如,一个艺术产品,惟有大家认同方可形成商业价值。王菲、
麦当娜的商业价值,来自听众的“认同”。即使有些歌手比她们唱得更好,因为没有被大众认同或足
够认同,其产品就没有价格,或没有足够高的价格。
“认同”是一种主观现象。人们对观念产品价值的“认同”是多因素、多样性、多属性的,会因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心境,不同年龄,导致不同的价值认同。 “认
同”包括主动认同与被动认同。例如,人们对色彩的认同常常是主动的;而广告引发的认同则属于被
动认同。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观念产品价值的“认同”主要是通过“关注”与“体验”两个途径实现。所
谓“关注”是消费者在心理、学习和信息的刺激下对特定产品产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所谓“体验”是
消费者通过身体的特定部分对特定产品消费的经验过程。“关注”与“体验”互动,可以互为前提。
1.5 观念经济不再适用“劳动价值论”
《资本论》的理论核心之一是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时间价值论。用劳动时间作为尺度度量
价值符合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经济生产状况。那是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在生产简单、同质、
可替代的物质产品时,人们认同把简单劳动时间作为交易尺度。但是,对于观念经济,劳动价值论丧
失了普遍意义。即使在古代,涉及观念产品,绝不会按写作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甚至劳动时间的倍数
进行交易。因为简单物质产品的产出与劳动时间成正比;观念产品的价值与劳动有关,却与劳动时间
无比例关系。例如,王羲之书法《兰亭序》的价值与其书写时间长短没有孟良崮在哪里 关系。唐伯虎画作,也是如
此。简言之,劳动时间价值论只是观念价值论在简单物质产品生产中的有限体现,是衡量物质产品价
值的尺度,在观念产品面前很难有统一的时间尺度。所以,石油价值是国际化的,在世界各国都有相
同的价值认同;而中国相声的价值是非国际化的,基本局限于本土和海外华人的认同。
2.观念经济学的新“公理”



观念经济学不仅挑战,并且颠覆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公理”,构建新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2.1.“有限竞争”VS“完全竞争”理论
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在传统经济学中,物质产品生产,特别是必
要物质产品生产,以及市场供应的产品是无差别的,所以可以实现充分竞争。观念产品之所以能够成
为商品,必须具有唯一性或差异性,必须受到产权的保护。因而,观念产品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垄断”
性质。在观念生产领域,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竞争,也是有限竞争,而巡视整改方案 非“完
全竞争”。
2.2 “边际效用递增”VS“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是传统边际价值论的前提,也是供需曲线的前提之一。边际效用理论
是建立在人类对物质产品的生理体验基础之上。但是,人类对观念产品的心理体验不是效用递减,而
是效用递增。“粉丝”就是由反复多次消费所构成的群体。“粉丝”的每一次消费效用高于最初消费
的使用效用。“粉丝”形成原理在于,人们对一个观念产品的消费,需要一个培养、学习、养成的过
程,其间包括不断加深认识、呼应、强化与认同,所以呈现的过程不是“边际效用递减”,而是“边
际效用递增”的反复使用和消费过程。
2.3 “边际成本趋零”VS“边际成本递增”理论
生产“边际成本递增”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然而,在观念经济中,
观念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在理论可以为零。因为,观念产品在使用中,不仅不会损耗,而且可以反
复使用,一次使用并不损害下一次使用价值。在许多场合,观念产品使用次数越多,价值越高。例如
QQ和微信。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证明“边际成本递增”理论的局限,以及改造和替代以物质生产为
前提的传统厂商理论的必要性。
2.4.“区间策略价格”VS“唯一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均衡理论是指供求曲线上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完美”
的均衡价格,并被认为是唯一的,且可以最大化地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供求曲线所呈现的是典
型必要物质产品的供需均衡状况。换一种说法,根据传统经济学,一物一价,先有价格,后有生产,
任何进入市场的产品都有既定的价格作为参照,供给是价格的函数,价格决定供给量,价格上升,供
给增长。传统物质产品存在价格收敛。对于观念经济产品而言,并不存在唯一的均衡价格。典型观念
产品价格不是一个唯一的均衡价格。观念产品可以以零成本无限供给,因此供给量无法取决于价格。



观念产品价格是观念认可度与观念认可人群的剩余这二者的函数。也就是说,观念认可度越高,这种
观念产品的价格越高,有认可度的人群剩余越多,该种观念产品的价格就越有高的可能。反之,在相
同价格下,就会取得更高的销售数量。供应商在价格上可以有多种选择,这样的定价被称之为“策略
定价”。“策略定价”需要考虑短期和长期因素,销售量结果差别,企业竞争力,公众评价和企业形
象等因素,而不再是简单的供需两根曲线可以确定的。“策略定价”取决于决策者的智慧、眼光、价
值取向和市场嗅觉等。近年来,“策略定价”典型的案例是360公司推翻此前杀毒软件的一切市场价
格规矩,以零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最终取得市场完胜。
2.5. “价格价值分离论” VS“价格反映价值论”
传统经济学认为,凡是商品内在一定具有确定量价值。价格是价值的市场表现。如果价格背离了
价值,那么一定是市场出了问题或价格犯了错误。观念经济学认为,对观念产品而言,其内在的价值
是不确定的,价格与价值是分离的。对一个初創的观念,人们无法知道将有多少人价值认同。例如,
梵高同时代的人也不会想到后人对梵高画作的价值认同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人们心理认同的价值可
能性,并没有定量的固化在观念产品之中。文学小说的观念价值在于作家的作品,而价格只是他的书
籍。出版商收购作家版权的价格,也不是作品的价值,作品的价值还要为出版商带来更多收益。观念
产品价格与价值分离的性质,使得观念经济呈现更加复杂,丰富,多变的现象与规律。
3 观念经济学与宏观经济
3.1. 物质产业部门和观念产业部门替代传统国民经济部门划分
传统经济学中的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主要是两种方法: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消费资料和生
产资料两大生产部门,或者划分为三次产业。这两种划分其实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因为观念经
济的形成和发展,物质产品部门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唯一部门,物质产业部门和观念产业部门构成国民
经济的两大基本部门。观念产业部门可以定义为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文化、教育和高
科技资源,通过知识产权开发和运用,生产高附加值观念产品的产业。
全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储蓄和投资,首先发生在物质产业部门和观念产业部门内部,并且在这两
大产业部门之间形成交换和均衡关系。人类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数量存在极限,或者说人类物质产品数
量需求最终会达到极限。当代大部分国家食物的生产已经满足全体人民需要,就是证明。当物质产品
满足社会需要后,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在市场不接受产品总量增加时,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走到尽
头,就会减少生产人员。物质生产部门“溢出”人员不可能在原本物质部门就业,变为失业人口。因
为观念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全面向物质生产渗透,向物质产品注入观念,向物质生产部门提供



提高劳动生产汉字故事 率的效率型科技观念产湿的英文 品,把一般物质产品改造成为更高价值的复合产品;另一方面,
例如,互联网经济,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吸纳物质生产部门溢出的人员。
3.2.“多周期叠加”替代传统“商业周期”
传统经济学讨论的周期,是工业社会的经济周期,是物质生产的起伏周期。所讨论的内容和规律
无外乎涉及物质生产周期、设备使用周期和资本运动周期。当整个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已经不是社会
经济价值主体的时候,一切物质生产周期的研究自然不能符合以观念生产为主的社会经济现实。在工
业社会向信息和智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实的经济周期是多种周期叠加的结果。在发达国家,信息
和智能社会的成熟,观念经济对经济周期甚至起到主导作用,既有创新引导的观念生产的周期作用,
也有观念化货币运动推动的周期作用,还有虚拟观念产品市场,如股市、楼市等引发的周期作用。只
有清楚地了解诸如此类信息和智能社会的经济运行周期规律,才能正确描述和解释现实的经济周期,
避免周期中的灾难性后果,引导经济周期平稳顺利过渡。
3.3.国际贸易:“有无原则”替代“资源稟赋”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是物质产品的贸易。传统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是物质产品的“比较优势”和
“资源稟赋”理论。随着观念经济、观念资源和观念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急剧增长,观念产品成
为国际贸易的对象,不再是效率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比较,而是有与无的优势比较,亦即“有无原则”
无原则”是基于观念产品的本质:唯一性,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专属权利,我有你无。只要一个
国家的消费者对另外一个国家的观念产品产生了价值认同,构成消费需求,满足这种需求的唯一手段
就是从外国进口该观念产品。例如,中国进口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原因并不是美国电影制作具有生产效
率上早起的经典句子 的比较优势,而是中国观众对美国大片有着特定的认同和需求。苹果手机是复合产品,美国开发
和生产了其中的观念产品部分,中国生产物质产品部分。中国市场上出售苹果手机;美国向中国出口
苹果的观念部分。苹果手机在美国销售则是中国向美国出口苹果手机的物质部分。苹果手机物质部分
可以根据物质产品的比较优势原则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但是,却不可能将观念部分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因为,一个是受“有无原则”支配,一个是受“比较优势原则”支配。在观念生产领域,传统经济学
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扩展为广义优势理论。观念产品贸易的“有无原则”理论,与以物质产品为对象的
比较优势理论并存。
3.4 “呼应吸纳”理论替代传统通货膨胀理论
依据传统经济学,抛开资源短缺、刚性工资增长等定价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货币发行
量过大。因为当新发货币形成购买力之后,更多的货币追求不变的商品量,推动价格上升。简言之,
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如今,因为观念经济和观念产品的作用,通货膨胀的发生结构起了变化。当更



多的货币追求可无限供应、无边际成本的观念产品时,社会即刻提供足够量的价值产品,对应增发货
币增加的商品购买力。股市、楼市等虚拟观念产品市场也可以在短期内吸收大量货币。一句话,观念
生产部门对货币有巨大的吸纳能力。以美国现实经济为例,“量化宽松”的巨额货币发行,并没有像
以往那样引发高度通货膨胀,这是传统货币理论的一个不解之谜。其实,美国通货膨胀缓和的最重要
原因是观念经济部门吸纳过量货币的能力。观念经济学对通货膨胀机理改变的上述解释,称之为观念
经济学中的“呼应吸纳”理论。
4. 观念经济学与人类新时代
在资本奴役劳动的工业社会,实现经济领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只是一种理想。今天,
在世界范围内,观念生产经济超过物质生产经济,进而占主导地位,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正
在来临,经济领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
因为观念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下述大趋势已经呈现:(1)催生金融民主。在观念生产领域,资本
与劳动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具有创新秉赋的劳动者成为主人,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资本拥有者不得
不亦步亦趋地小心伺候创业者。(2)与工业化相联系的“福特主义”走向完结,劳动者自由空间得以
开拓。(3)强化消费者民主权利文艺复兴的意义 。例如,消费者对煤炭生产的影响与对网络游戏影响的差别,就是观
念经济民主化与工业经济专制化的差别。(4)改变价格形成机制。因为观念价值来源于公众关注,导
致厂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民众的要求,愿望,意见和感受,民主定价融入市场定价。(5)推动
消费者自组织能力。例如,“淘宝”提供的电商平台,使成千上万的个人和微小商户取得极大地经营
自由权,还有观念所依赖的数字化、大数据,网络都指向这一功能。6)促使经济监管的透明和公正。
例如,银行智能评价系统拒绝的贷款一定比人工操作的信贷过程更加公正。(7)丰富公共物品和公有
资源。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的扩展,有利于信息社会成熟,以及自由生产者的自由组合程度得以提高。
8)实现财富普惠。观念产品“边际成本为零”的性质,大量“微忽产品”的问世, 实践“长尾
”,大众可以平等享受传统经济社会不可能消费的高效用产品。
总之,观念经济学是一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将使经济学焕发新的生命。在它面前,原有的经济
理论正在成为历史。观念经济学将使人们理解人类今天和未来更加丰富的经济活动;解释和解开传统
经济学至今仍然无法面对的经济学难题;掌握和预见智能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与走向;指导和推动人类
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智能社会。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3:3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7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心术苏洵
下一篇:雪域踢踏
标签:经济观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