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辅

更新时间:2023-04-19 09:15:18 阅读: 评论:0

如何倒车-感冒咳嗽能吃鸡蛋吗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老鸭子)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学习要求】

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

2.掌握与课文有关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学习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4.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的评价标准。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义,反复诵读,准确翻译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

【学时安排】二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主要任务: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疏通词义圆弧连接 ,反复诵读,初步理解课文含义。

一、课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疏通字词,熟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若有疑难之处,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3.借助注释或网络资源,了解《论语》相关文学常识、孔子生平和思想。

(二)尝试练习

1.借助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皙()千乘

之国()饥馑

()浴乎沂

()

.

及()以俟

君子()铿

尔()冠

者()

然()风乎舞雩

()论

语()毋

()

鼓瑟

()夫子哂

之()冉

有()侍

坐()

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不吾

知也()居

则曰()

率尔

()千乘

之国()

夫子哂

之()以俟

君子()

如会同

..

()舍

瑟而作

()

之以饥馑

..

()冠

者五六人()

吾与

点也()曾皙后

()

其言不让

()赤也为之小

()

3.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进行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是春秋末期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伦理、道德修养

和教育思想的___________体的散文集,它是和所辑录的

的言行录,是关于_____________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代朱熹把《论语》和《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编称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

二、课堂探究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加之以师旅

..

古义:今义:

(2)比及

..

三年

.

古义:今义:

(3)且知方

古义:今义:

(4)如

五六十

古义:今义:

(5)如

其礼乐

古义:今义:

(6)异乎三子者之撰

古义:今义:

2.指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言:(1)亦各言其志也()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如:(1)如或知尔()

(2)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

.

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与:(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为:(1)由也为之()

(2)愿为小相()

(3)赤也为之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

(1)端章甫

...

(2)鼓

瑟希:

(3)风

乎舞:

(4)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5)曾皙后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5.翻译下列句子,说说他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

(1)毋吾以也。

(2)不吾知也。

(3)则何以哉?

(4)求,尔何如?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7)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5.本文是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复朗读课文,用文中原句说说四个弟子

的“志”有何不同?

.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喟冰箱积水

(ku)然舞雩

(y)师旅

(l)鼓瑟

(s)

B.浴乎沂

(y)莫

(m)春比

(b)及曾皙

(x)

C.千乘

(chng)率

(shui)尔摄

(sh)乎饥馑

(jn)

D.侍

(sh)坐铿

(kng)尔小相

(xing)哂

(shn)笑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

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

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

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风乎舞雩B.三子者出,曾皙后

C.加之以师旅D.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4.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

C.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才干)D.何伤乎(妨碍)

5.翻译下列语句: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4)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第二学时

主要任务:了解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的思想态度,学习利

用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一、学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2.仔细阅读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学习本文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学前尝试

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部书是什么体裁?语

录体的特点是什么?

2.孔子的四个弟子中,你最喜欢的是谁,并说明理由。

.

二、课堂探究

1.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认真阅读课文,具体分析从子路、冉有、

公西华、曾皙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2.结合文中对人物言、行、神态的描写,讨论分析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回答,孔子

是如何评价的?“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是肯定还是否定三个学生的话?

3.熟读课文,说说曾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与子路等三人有什

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复述曾皙的一段话,说说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孔子为什么

说“吾与点也”?

.

5.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代尊为“圣人”。读

《论语》这一章,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结合子路等人的回答,分别说说孔子和他的

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候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

.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

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

4.下列语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在一起。

B.以吾一日长乎尔,吾以也。

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

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

译: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本语录体议论文集。

C.对四位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关于“志”的言论,孔子耐心的当面逐一点评,

展现了孔子的平易近人与循循善诱。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6.阅读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塑造了一个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的孔子,循循善诱是指他的教育态度和

方法,和蔼可亲是指他的性格特征。

B.子路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他不假思索,抢先回

.

答,“率尔而对”,反映出子路爽快、坦率但急躁、自负的性格,所以孔子对子路“哂之”以

此来否定他的志向。

C.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

的治理让给君子,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D.公西华年少而怀有大志,把自己的宏大理想说得极其婉转、谦让,说自己没有才能,只

能学着治理国家,态度谦恭。

四、课堂小结

1.写作内容:

2.艺术特色:

五、课后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

B.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

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文集,它是孔子编写的儒家思想重要著作。

D.莫春,指阴历三月。

.

2.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住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

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B.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不枝不蔓,文章清晰,表现力强。

C.全文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和人物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

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D.孔子四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分别如下: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比较鲁莽;曾皙,谦虚

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

令。

3.阅读理解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

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与:赞同;点:观点)B.是故哂之(是故:因此;哂:笑)

C.安见方六七十(安:怎么;方:道)D.唯赤则非邦也与(唯:只;与:通“欤”)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A.因之以饥馑B.加之以师旅

C.以吾一日长乎尔D.毋吾以也

(3)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加之以师旅

C.异乎三子者之撰D.求!而何如?

(4)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明显不同,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写曾皙,淡泊名利,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的相异之处。

B.写曾皙的动作,为写曾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作铺垫。

C.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曾皙讲的则与为政无关。

D.曾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

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5)子路谈了自己的志向后,孔子当时哂之,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假思索就匆忙作答,孔子见到子路不谦让,所以孔子微微一笑。

B.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C.看来孔子是不太满意这种答复了,可见孔子是一位很高明的老师。

D.孔子的笑,是一种轻蔑的笑,是一种否定的笑,是一种嘲讽的笑。

(6)下列对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承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

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

.

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答辞不同于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

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居的出世的心态,

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

曾皙构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7)翻译句子

①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②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如

其礼乐:

.

(2)吾与

点也: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结合曾晳的言行举止,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其性格特点。

5.结合文章,说说夫子为什么喟然而叹“吾与点也”?从全文看,文中表现星海音乐学院分数线 了孔子什么思

想?

.

六、知识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晚年整理“六经”(《诗》

《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

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代儒

学家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本篇选自《论语•先进》,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全文结构谨严,

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答案

【学习要求】

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

2.掌握与课文有关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学习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4.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的评价标准。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义,反复诵读,准确翻译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

.

【学时安排】二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主要任务: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疏通词义,反复诵读,初步理解课文含义。

一、课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疏通字词,熟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若有疑难之处,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3.借助注释或网络资源,了解《论语》相关文学常识、孔子生平和思想。

(二)尝试练习

1.借助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皙()千乘

之国()饥馑

()浴乎沂

()

及()以俟

君子()铿

尔()冠

者()

然()风乎舞雩

()论

语()毋

()

鼓瑟

()夫子哂

之()冉

有()侍

坐()

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不吾

知也(了解)居

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率尔

(……的样子)千乘

之国(车辆)

夫子哂

之(笑)以俟

君子(等待)

如会同

..

(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舍

瑟而作

(放下,起)

之以饥馑

..

(接着,荒年)冠

者五六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

吾与

点也(赞成)曾皙后

(落在后面)

.

其言不让

(谦让)赤也为之小

(小事,指做小相)

3.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进行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是春秋末期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伦理、道德修养

和教育思想的___________体的散文集,它是和所辑录的

的言行录,是关于_____________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代朱熹把《论语》和《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编称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

二、课堂探究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加之以师旅

..

古义: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

..

三年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

古义:正道、正理今义: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

五六十

古义:或者今义:如果

(5)如

其礼乐

古义:至于今义: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

古义:才能今义:写作

2.指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

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烧烤料配方 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如:(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动词)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

与:(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赞成,动词)

(2)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

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于”,比,介词)

(2)摄乎大国之间(于,在,介词)

(3)异乎三子者之撰(和,介词)

(4)浴乎沂,风乎舞雩(在,介词)

为:(1)由也为之(治理,动词)

(2)愿为小相(做,动词)

.

(3)赤也为之小(做,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

(1)端章甫

...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

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

乎舞: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5)曾皙后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晚春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5.翻译下列句子,说说他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1)毋吾以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不吾知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省略句

(3)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4)求,尔何如?

省略句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介宾短语后置

.

(6)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省略句

(7)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定语后置

5.本文是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复朗读课文,用文中原句说说四个弟子

的“志”有何不同?

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

小国,“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

小相”。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C)

A.喟

(ku)然舞雩

(y)师旅

(l)鼓瑟

(s)

B.浴乎沂

(y)莫

(m)春比

(b)及曾皙

(x)

C.千乘

(chng)率

(shui)尔摄

(sh)乎饥馑

(jn)

D.侍

(sh)坐铿

(kng)尔小相

(xing)哂

(shn)笑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

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

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女人手臂各种痣图解 稀

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

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A.风乎舞雩B.三子者出,曾皙后

.

C.加之以师旅D.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4.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

C.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才干)D.何伤乎(妨碍)

5.翻译下列语句: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礼乐教化的事情,就只好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

一个小司仪。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结束,放下瑟站起来。

(4)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天的夹衣都穿上了,约五六个成年(行过冠礼)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

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第二学时

主要任务:了解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的思想态度,学习利

用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一、学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

2.仔细阅读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学习本文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学前尝试

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部书是什么体裁?语

录体的特点是什么?

2.孔子的四个弟子中,你最喜欢的是谁,并说明理由。

二、课堂探究

1.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认真阅读课文,具体分析从子路、冉有、

公西华、曾皙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

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

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

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

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2)冉有:谦虚谨慎,说

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

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

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

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3)公西华:

.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

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

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

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

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

特点。(4)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

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

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

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

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

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2.结合文中对人物言、行、神态的描写,讨论分析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回答,孔子

是如何评价的?“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是肯定还是否定三个学生的话?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

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

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应该说孔子肯定了三个学生的“志”。从语言的内容看,“亦各言其志”,

明言他们谈的是志向,“也巳矣”三个助词连用,加强了肯定语气。

3.熟读课文,说说曾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与子路等三人有什

么不同?

.

文中写曾皙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曾点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

高洁,淡泊于功名;突出他与子路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曾点的特殊志趣,从而引起孔子的感

叹和赞赏做准备。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曾点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

道,因此要沽身自好。

4.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复述曾皙的一段话,说说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孔子为什么

说“吾与点也”?

(1)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好友,带上六

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上临风起舞,兴尽时

放歌而归。曾皙勾画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淳朴,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

家以“礼乐”治理天下的社会理想相吻合。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

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净洁和灵魂的自由。

(2)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则反问;针

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

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因而得到

了孔子的赞许。

5.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代尊为“圣人”。读

《论语》这一章,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结合子路等人的回答,分别说说孔子和他的

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1)从“侍坐”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

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

志,关心国家政事。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能够高屋建瓴地将他、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

很强的指导意义。(2)子路自信而率真,这可以从“率尔而对”的神态中窥见其人。还可

以从他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把握他的性格。冉有是个谦虚

的人,他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到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公西

华也是谦虚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比较知道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

度表现出来。至于曾皙则相当地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图景,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

往的“礼治”的社会理想,只是他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候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室内设计实习周记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D)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

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

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

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风声鹤唳的故事 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下列语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句是(B)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在一起。

B.以吾一日长乎尔,吾以也。

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

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

译: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孔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本语录体议论文集。

C.对四位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关于“志”的言论,孔子耐心的当面逐一点评,

展现了孔子的平易近人与循循善诱。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6.阅读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本文塑造了一个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的孔子,循循善诱是指他的教育态度和

方法,和蔼可亲是指他的性格特征。

B.子路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他不假思索,抢先回

答,“率尔而对”,反映出子路爽快、坦率但急躁、自负的性格,所以孔子对子路“哂之”以

此来否定他的志向。

C.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

的治理让给君子,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D.公西华年少而怀有大志,把自己的宏大理想说得极其婉转、谦让,说自己没有才能,只

能学着治理国家,态度谦恭。

四、课堂小结

1.写作内容:

文章记述了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而生动的场面,

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艺术特色:

一是个性化的人物描写,二是充满诗意的场景描写。

五、课后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

B.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

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文集,它是孔子编写的儒家思想重要著作。

D.莫春,指阴历三月。

2.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D)

A.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住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

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B.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不枝不蔓,文章清晰,表现力强。

C.全文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和人物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

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D.孔子四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分别如下: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比较鲁莽;曾皙,谦虚

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

令。

3.阅读理解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

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

A.吾与点也(与:赞同;点:观点)B.是故哂之(是故:因此;哂:笑)

C.安见方六七十(安:怎么;方:道)D.唯赤则非邦也与(唯:只;与:通“欤”)

(2)下列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例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A.因之以饥馑B.加之以师旅

C.以吾一日长乎尔D.毋吾以也

(3)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D)

A.浴乎沂,风乎舞雩B.加之以师旅

C.异乎三子者之撰D.求!而何如?

(4)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明显不同,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

A.写曾皙,淡泊名利,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的相异之处。

B.写曾皙的动作,为写曾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作铺垫。

C.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曾皙讲的则与为政无关。

D.曾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

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5)子路谈了自己的志向后,孔子当时哂之,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不假思索就匆忙作答,孔子见到子路不谦让,所以孔子微微一笑。

B.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C.看来孔子是不太满意这种答复了,可见孔子是一位很高明的老师。

D.孔子的笑,是一种轻蔑的笑,是一种否定的笑,是一种嘲讽的笑。

(6)下列对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承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

.

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

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答辞不同于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

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居的出世的心态,

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

曾皙构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7)翻译句子

①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

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讲的就不是国

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为诸侯

做小事,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

②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

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4.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如

其礼乐:至于

(2)吾与

点也:赞成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突出关键字两个“以”“一日”“乎”

“尔”的翻译)

(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为人的道理。(突出“由”

“为”“比及”“勇”“方”的翻译)

③结合曾晳的言行举止,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其性格特点。

性格平和,志在太平盛世之寻常日用,懂理爱乐,洒脱高雅,从容谦恭。(至少答出两个特

点)

5.结合文章,说说夫子为什么喟然而叹“吾与点也”?从全文看,文中表现了孔子什么思

想?

(书后练习。“礼乐治国”的思想。)

六、知识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晚年整理“六经”(《诗》

《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

响深远,以至于今。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代儒

学家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本篇选自《论语•先进》,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全文结构谨严,

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09:1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68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保举
标签:章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