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更新时间:2023-04-18 19:37:52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期中考试分析)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
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
元朝--1271-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复原模型: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夏代一号宫殿基质,坐北朝南,四周廊庑相绕,布局井然有序,是我国
早期宫殿建筑的典范。
夏朝的宫殿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代文化的重要遗址。其特点为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
置厢房的封闭性院落,主次分明,分布老年人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严谨,颇为壮观,其“廊院式”建筑空间模式开启了中国建筑体系院落
空间布局之先河。
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年代约公元前1900~前1500年。二里头遗址发现有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反映了早期封闭式庭院的面貌。
这座宫殿宗庙遗址,坐落在二里头遗址的中部,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坐北向南,下面有台基,台基上面
是由一个单体的殿堂和廊庑,门庭等单体建筑所组成的一个建筑群。中部偏北是殿堂,堂前是平坦而宽阔的庭
院,南面有敞阔的大门,四周有彼此相连的廊庑,围绕中心的殿堂组成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宫室宗庙建筑。附近
还发现有若干面积不大的附属建筑的基址,整个平面的布局安排,基本具备了我国宫室宗庙建筑的形制和规模。
这座宫殿宗庙的基址,是一座大型的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08米,南北长约100米,略呈方形
而缺东北一角,这一大夯土台基的表面已损坏,原建筑地段北高南低,台面高出原地面不等,残
存台面平整,高出当时地面约030080米。台基的边缘呈缓坡状,斜面上有质地坚硬的料姜
土石,或者有路土层,起散水作用。南部中央一段外突约2,在台面周围和中部偏后处,有若干
栽柱和木骨泥墙遗迹。这一遗址基本上由大门、廊庑和殿堂的遗迹组成。在二里头还发现了
最早
的排水管






咸阳城的规划,仿像天宫。城中建信宫(即咸阳宫),象征天上的紫微帝居;引水贯通都城,以像银河,横桥南渡,
以法牵牛(星)。渭水南岸修阿房宫,象征二十八宿的“营室”。咸阳城内建筑以阿房宫规模最大,“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
渭,属之咸阳,以像天阙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秦咸阳宫复原图

1 西汉时期宫殿建筑,首推长乐、未央二宫。长乐宫修建于楚汉相争之际。未央宫修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三毛流浪记作者 0年)
由萧何主持。未央宫以前殿为主体,殿内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长乐宫是专供太后居住的,位于长安城的东北隅,
北面与明光殿连属。宫城周围约一万米,内有长信、长秋、永宁、永寿四组宫殿避暑山庄在哪里 。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在长安西南修建章宫,属于园囿性质的离宫。其中有凤阁,脊饰铜瓦,又有井干楼和置仙人承露盘的神明台。值得



特别指出的是2002年夏,在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秦代简牍二万余件,同时清理了秦古城,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
全国秦代地方古城考古的空白。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总体复原鸟瞰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中心建筑复原
2 明堂、辟雍:始建于西汉武帝时,用以“正四时,出教化”,后来作为帝王“明经讲学”之处。在汉
长安南郊已发现此项建筑遗址,其外环以圆形水沟,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周以垣墙,各面中央开门,垣内有广
庭,中央有一“亚”字形二层建筑,依夯土台而建。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及其中心建筑复原图

3 白马寺 白马塔







1
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
(586 ),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
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
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
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隆兴寺










1857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面闊七開間34米,進深八架椽17.64米、柱高5米,單簷四阿頂。
大殿建在低矮的磚台基上,平面柱網由內外二圈柱組成,這種形式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金廂鬥底槽”。
內外柱高相等,但柱徑略有差別。柱身都是圓形直柱。佛壇淨寬約23米深5米,柱網內為了顯現重點空間而空出,
為了獲得較大的空間。禮佛空間寬約3米深2.5米呈長方形空間,並向佛壇內凹約50公分。
以視角來看靠近寺最难忘的一天 的第一個台階就可正好可以看見釋跏的全身,若再遠離佛寺則只能看到其身體的部分








1
殿857
五台山在唐代是佛教圣地,佛光寺是当时的五台名刹之一。现在佛光
寺的殿堂中只有大殿是唐代建筑。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庑殿顶。总宽度为34米,总深度为17.66米。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
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
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佛光寺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而
外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2
唐長安城平面示意圖




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
年(886年),存在了220余年,其间每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修建在龙首原上,殿基高四丈多。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向外延伸的阁楼,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
殿阁之间以回廊相互连接。成“凹”字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
门。



2
唐高宗李治和则天皇后武的合葬墓,在今陕西省乾县北约6公里的梁山上。唐光宅元年(684)
高宗葬于乾陵。武则天于神龙二年(706)合葬于此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彩
[陕西乾县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乾陵外观 梁山三峰耸立,北峰最高,为地下墓室所在,

墓道入口位于山南坡。南面二峰稍低,东西对峙,上立双阙,为陵的天然门户。陵原有内外两重
围墙。据《唐会要》记载,当时有门、殿等建筑物378,今已无存。神道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岭脊
上,北高南低,自南二峰之南第一对土阙起,至墓道入口长约 4公里。由南至北,排列有华表一
,飞马、朱雀各一对,石马5,石人10对,石碑两座。第二道门阙内,有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国
内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者的石刻像61尊。内城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雕刻手法简练,神态威武。
北门外还有石马三对。







帝王最重视安全,北宋末京城与宫殿层层相套,最外是新城,里为旧城,旧城包围着中间的宫城。
3松赞干布









1


2 岱庙

岱庙平面图














1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
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
史上的瑰宝。

天坛,古代皇帝祭祀求佛地方。现存天坛共有两处,一处是西安天坛,另一处是北京天坛,其中属北京天坛较
为著名。北京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
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
天”“祈谷”的建筑。天坛Temple of 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
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
方,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
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
等建筑。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



1924年辟为



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庙景观
总体布局:太庙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大殿对面是大戟门


太庙平面图
大戟门外是玉带河金水桥,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桥南面为神厨与神库。再往南是五彩琉璃门,
门外的东南有宰牲房、治牲房和井亭等。
太庙的正门:设于天安门内御路东侧,称太庙街门,是皇帝祭祀太庙时所走之门。该门与天安门内御路西
社稷坛门相对称。太庙的正门在对外开放后,改设为长安街上现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正门。
五彩琉璃门:是祭殿的正门,此门得名于五彩琉璃的装饰。门内为玉带河及金水桥,其作用和名称与紫禁
之内的金水桥相同。
大戟门:此门得名于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戟120枝。大戟门有五个开间,
当中三间均为前后三出陛,中阶九级,左右则各七级。门外东间有一座小金殿,专供皇帝祭祀时更衣盥洗所用。
燎炉:大戟门内稍东与西南方各有一座黄砖燎炉,专为焚烧祝帛而设。

3
武当山





4 武当山


中国明清两代都城北京的宫殿。又称紫禁城。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于元大都宫殿毁图片配文字 弃后的旧基上,至
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现仍存,即今故宫博物院所在地,(见彩图[紫禁城 北京]




紫禁城四周为砖包城墙,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四面各开1座门,上建城楼,四角各建轮廓丰富的角楼,
城外周绕护城河。紫禁城的中轴线是北京城市中轴线的中段,包括宫前广场和宫城后的景山在内,沿中轴线自
南而北可按其艺术效果分为三节,即宫前广场、宫城本身及宫城北门至景山。宫前串连三座广场,是宫城的前
导。最前天安门广场自大清门(明朝称大明门)起至except用法 皇城正门天安门(明称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改称天
安门)止,呈丁字形。大清门体量不大,形象较简单,门内广场窄而纵长,有很强的引导性,广场两旁的千步廊
也很低平。天安门立在红色城台上,高大辉煌,门前金水河上有5座白石桥,形体丰富,广场转为横阔。从前至后,
运用了大小、繁简、高低和方向的强烈对比,气氛由平和转向激昂,充分突出了天安门的构图主体作用。端门广
场方形较小,四面高墙,是天安门和宫城正门午门这两个高潮之间的过渡。午门广场宽同端门,但颇纵长,尽
端的午门是凹字形平面宫阙,城墙上建一殿四亭,以廊屋联结,轮廓丰富,巍峨雄壮,三面围合的平面更增加
了严峻的气势,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建筑意图。

宫城 本身沿中轴线也可划分为三小节,即前朝、后寝和御花园。



前朝 以太和门广场为前导,广场和建筑都不大,方向横阔,另一条金水河蜿蜒其间,河上排有5座白石桥,
氛较午门广场和缓,是午门广场和后面的太和殿广场之间的过渡。太和殿广场正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方正
开阔,大殿踞于3层白石台基上,重檐庑殿顶,由广场地面至脊高约35,体量巨大,它和层台形成金字塔式的
立体构图,显得庄重稳定,昭示着皇权的巩固(见彩图[紫禁城太和殿]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19:3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6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相转移催化剂
下一篇:大肠杆菌菌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