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翻译

更新时间:2023-04-18 13:45: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ddc)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二十课《苦斋记》练习(含解析)新人
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积累实词虚词 ☆☆☆☆☆
重点2 理清文章结构 ☆☆☆☆☆
重点3 探究文章主旨 ☆☆☆☆☆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
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
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实词虚词
【例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1)故植物中 2)能已积热

3)其洩水皆啮石出 4)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
5)一旦运穷福艾 6)不可以实疏粝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
1)剑溪之水出焉 2)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

3)久则弥(m)觉其甘, 4)人莫知其乐也。

5)人知乐之为乐, 6)而不知苦之为乐,

7)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8)虽欲效野夫贱隶,

9)井以甘竭:

【答案】11)中:受到 2)已:止,治,消散。
3)啮:冲刷。 4)茹啖:吃。 性昏迷
5)艾:止,尽。 6)实:装满。
2 1)焉:于是,这里。
2)之:助词,这里用于和中心词具有同一性的定语之后,可译为“这一类的”
3)则:就,连词。

1

4)莫:没育谁,代词。
5“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
6)而:却,连词。
7)则:那么,连词。
8)虽:即使,连词。
9)以,因为。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
意和引申义的区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离开”等意
思,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
区分。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如“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
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
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
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

【对点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野蜂巢其间

B.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C.倚修木而啸

D.必先苦其心志

2.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A.覆之以茆
B.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C.除烦渴之疾
D.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重点2:理清文章结构
【要点解读】
理清结构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
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考向】理清文章结构

2

【例题】梳理各段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的。
【答案】第一段交代了苦斋的所属、格局、位置以及所在之地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交
代了“苦”之由来。
第二段从“木、草、菜、果、笋、蜜、茶、鱼”等方面,具体突出“物性之苦”
第三段主要写建斋的缘由以及苦斋主人的生活乐趣。这种“乐”可以说成是“以苦为乐,苦中
作乐”
第四段主要阐述了“苦与乐可以相互依托、转化”的道理。
结构特点: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其斋名“苦”
议论言谈皆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
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名言,也是与“苦”
相关;最后说明写作缘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
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解析】这是一道梳理文章层次、探究文章结构的题目,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对每段大
意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总结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
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
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对点练习】
下面对这篇结构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一篇书斋记,起笔交代苦斋方位,第二段写苦斋环境,之后写苦斋生活概况和苦
乐志趣,最后点明作记由来,“苦”字成为全文的脉络,贯穿始终。
B.文章情缘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与后一部分人事、情理浑然一体,既刻画
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从者与自然文艺晚会主题 亲近的高血压的症状 “苦生活”中的无限
乐趣。
C第四段主要阐述了“苦与乐可以相互依托”的道理,作者认为“苦”与“乐”是纯怎样写检讨书认错 粹的,
是不能互相转化的。
D.第一段交代了苦斋的所属、格局、位置以及所在之地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第三
段写了建斋的缘由以及苦斋主人的生活乐趣。
重点3:探究文章主旨
【要点解读】
本文出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
“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
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

3

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考向】探究文章主旨
【例题】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试简要分析。
【答案】本文记述了苦斋的所属、格局、所在、地理环境和周围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
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的命名由来与本文的写作原因,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依托转
(即“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知“安逸享乐”
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以苦为乐”的宽敞襟怀。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对主旨的把握,解答时要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依据文意,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
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多方面理解。

【对点练习】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作者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
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不苦,处处与“苦斋”之名相照应。
B.作者写“苦”时,始终没有忘记其对立面是“甘”与“乐”。这样就为引出“苦与乐相
为倚伏”的议论奠定了基础,使全文主旨的阐发深刻而又通俗。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
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并未把着重点放在写景上去描后浪演讲 摹山水,让读者领略“苦斋”周围的山光水色,但往
往寥寥几笔,就把那里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慕斯蛋糕图片 。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味苦而微辛 辛:辣

B.间则蹑屐登崖 蹑:踏,穿

C.寝必重 重:有分量

D.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庸:岂,难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岸外而臼 臼:低凹

B.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茹啖:吃
..
C.运穷福艾 艾:停止

D.寝必重褥,食必珍美 寝:卧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而不知苦生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剑溪之水出焉 用亡郑以陪邻

D.吾闻井以甘竭 ants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C.是人之所谓乐也
D.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南旺守闸①
刘基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②国,浮云少昊③墟。
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注】①南旺: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古运河边。守闸:停船等待河上闸门开启。②须句:
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③少昊: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
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各有什么效果? 6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何其昌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
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夏朝服饰 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
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

5

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
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
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
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
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②大易:指《易经》。③樠(m
n:液体渗出。④瘿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⑤樛屈:树木向下弯曲。⑥胶:
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⑦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 特:只是。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信:的确。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北京过年习俗 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 涉:经历.
D.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过:过错。
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节”,全都体现“节操、节义”含义的一组是( 3分)
①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
④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⑤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⑥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不是只为了玩乐。同样,
其他许多器物也都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会稽人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
明志,这是与刘基等人长期交往受到熏陶的结果。
C.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季子、曾子却不能做
到适宜,这是因为前者明白怎样做才合乎义,后者却是过于固执而处理不当。
D.这篇文章名为《尚节亭记》,但作者并没有详细记叙亭子的有关情况,而是以亭子周围
的竹子为着眼点,写了自己所理解的节义,说明了将此亭命名为“尚节亭”的缘由。
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3分)
②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分)

6

③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
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画意》













7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13:4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5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苦斋记翻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