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派词人

更新时间:2023-04-18 08:01: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教学设计的作用)第九章 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
1.12世纪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
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至高峰。
2.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
一派龙字组词 ,而与苏轼并成为“苏辛”。
3.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
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4.词的创作手法不仅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取散文的创作
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的前提下,也大量融
入了诗文中的语汇。
5.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内容,利用一切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
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
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
约始于宋南渡前后。)
6.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形成与辛派双峰对峙的
局面。
一、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今存《稼轩词》、《稼轩长短句》。
2.创作道路
1)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2)“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3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3.创作主张

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做抒
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辛弃疾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
在词作中。
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
种雄豪壮大之美。
二、辛词的艺术世界 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贡献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1、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崇拜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南乡子》);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半夜一声长啸,悲天
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述说英雄的使命:“道男儿、到死心如
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书写英雄的豪情:
“横空直把,曹吞刘攫”,“气吞万里如虎”;也写英雄的幽愤:“狂歌击碎
村醪盏,欲舞还怜襟袖短。”《玉楼春》激烈难平的怨愤,高度深沉的压抑,
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2、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
的心态情感和个性现象。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
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少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
初”(《鹧鸪天》)沙场点兵的将帅;中年:“和泪看旌旗”(《定风坡》)、
“试弹幽愤泪空垂”(《鹧鸪天》)的失路英雄;暮年:“头白齿牙缺”(《水
调歌头》)、“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的衰翁。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1、辛弃疾弘扬了南渡词人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的创作
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
心亭》

2、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词作
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在名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抨击。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他在
词中,表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清新自然,极富生
活气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红烧土豆 》、《清平乐》(和茅檐低小)。
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意象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使作品充满英风豪气。诸如“倚天万里
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等军事意象频出,表现
出了男子汉气概的激扬;
2、表现手段: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1)以文为词:将古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
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2)用经用史。 曲折生动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
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
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3、风格: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多样化风格。(稼轩利用谐谑词加以改造,
借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是谐谑词具有严肃的主题和深
刻的思想内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
四、辛派代表人物的词性特点
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有《于湖词》,一作《于湖居士长短句》。张
孝祥是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绍兴末到乾道中词坛的着名
词人,首推张孝祥,是辛派词人的先驱。辛派词人是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
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张孝祥,其着名的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堪称是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
辛派先驱张孝祥,作词以苏轼为典范,一方面学苏轼的“豪,”以“诗人之
句法”抒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学苏轼的“放”,并兼融李白的浪漫精神,以自
在如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风格骏发,自成一家。艺术
境界也别开生面,在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二张:张元干、张孝祥)
2.辛派中坚陆游“有意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认为词是“其变愈薄”
之体。其词主要内容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
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放翁风格虽多样,但未融成其独特个性,其悲壮
似稼轩但无辛词之雄奇,其豪放似东坡却无苏祠之飘逸,其闲适似朱敦儒却缺
乏朱词恬静潇洒,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
3.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与
辛词相似。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而少余蕴。
4.刘过词有意识效辛词而又自成一家,其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
有自卑茶联 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他的《龙州词》,第一次展现了
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人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
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

【名词解释】
1.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布偶猫的大概价格 写
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
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
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
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
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充满豪情。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
大。
2.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经常
并称。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
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七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
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词至苏轼,为之一变。辛弃疾,
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以文人词,独创出“稼轩体”,确立
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说:“苏、辛并称。
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
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
3.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二人同为济南人,因李清照号易安
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并称“二安”。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
后期则充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伤。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
明生动,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
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独创出
“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
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
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4.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
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
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
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

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
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
“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
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论述题】
1.论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答: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
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首先,辛弃疾的词拓展了词的意境,展现出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辛弃疾
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
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他明确宣称“要写行藏入笑林”,其词中的
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
象。
其次,是对心灵世界的深广开拓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辛弃疾对词的心灵
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
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
体人生的苦闷。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
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辛弃疾对民族
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在词中,他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
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因而他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
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他在《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了
辛辣的嘲讽和抨击。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
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再次,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
檐低小),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

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2.论述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答: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
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
导风格。
首先,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鲜明独特的意象
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
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诸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
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密集的军事
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
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
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其次,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手法,在苏轼“以诗为
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
手法移植于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用《天问》
体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连用七个问句以探询月中奥秘,奇特浪漫,
理趣盎然。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
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
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在词史上,辛弃疾
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洒,
而精当巧妙。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
自由的艺术境界。
再次,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
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
谐两种词风。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
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之处。如《摸鱼儿》

就是摧刚为柔,表面是伤春惜春的柔情,实则深含不屈不挠的刚健豪气。辛词
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稼轩本
富有幽默感,遂利用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
会种种丑行的不满,使谐谑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
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
前绝后的。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四库全书
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
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3.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分析唐宋咏史怀古诗词有什么特征。
答: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特征表现为:
一、“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首先,它不是对
历史小事或事实进行简单的敷写或重复,而是史事的文学化,将史事以文学形
式中特有的诗的手段,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架构,最终成为一种不同于历史的文
学样式。其次,又有历史事实作为凭依,而不是空发议论或单纯地抒情。如辛
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
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二、“咏史”与“言志”的统一,即借咏写历史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
注。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而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
内容,大多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是对国运兴衰的担忧,无论是李白的《古风》
是王维的《夷门歌》,都隐藏着诗人的心志。辛弃疾的词中歌颂了大批古代的英
雄人物:有“悠悠万世功”的大禹,有“隆中卧龙”的诸葛亮;有出师北伐感
叹“树犹如此”的桓温;有“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有“石卧山前认虎”的
飞将军李广;有“尚能饭否”的老将军廉颇等等。作者歌颂这一大批英雄人物,
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英雄襟怀和渴望为国立功的抱负。
三、“古”与“今”的结合,即在时空的跨度上具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
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创作路数,通常先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

然后再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者自我生存状态的思考。如《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占》,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情怀悲愤
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4.试分析辛弃疾的登临词是以怎样的艺术手法体现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
答:首先,选取象征性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爱国感情,显示出即事叙景的特
色。辛弃疾登临词的景物描写,给人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他所登的几乎
都是“危楼”、“危亭”等让人感到惊心的景点,所看到的几乎全是“斜阳”、
“落红”之类显示衰亡、凄凉的景物,如“寻常巷陌,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
住”,“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从这些象征性的景物里,人
们可以感到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笼罩在一片凄凉的气氛里。如同西
下的夕阳,危危欲坠。清人周济曾把辛词的这一写景特征概括为即事叙景。
其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爱国感情,呈现抒情方式多样化的特征。(1)
直接抒发爱国感情。在辛弃疾的登临词中,有一些直抒胸臆、明白如话的句子,
直接表达了爱国感情。如“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用两句带感叹的句子表达了对金兵入侵以来,多少人流离失所、
血泪成河和北方大片领土沦陷敌手、至今尚未恢复的痛惜心情。(2)用传统的比
兴手法来抒情。辛弃疾继承了屈原用香草美人自比的比兴手法来抒发爱国感情
的笔迹鉴定申请书 传统,代表作品为《摸鱼儿》。(3)大量运用典故抒情。辛弃疾的登临词,几
乎每首都含有典故,用典故抒情,可以说是辛词的最大特色。一个典故总是包
含有人物、情节、场景或警策性的语言。引用蕴含丰富的典故,就可以曲折、
生动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如《水调歌头过南剑双溪楼》中,便连用了数典,
把自己想收复中原的理想抱负、受到的阻碍及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全都曲折
地表达出来了。
5.辛弃疾和苏轼词的异同
1.在自我形象上。苏词中的自我形象体现着旷达的情怀和对人生的哲理
思考;辛词主要塑造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悲剧英雄形象。苏词多少内心世界

的自然流露。因此,时而豪放,时而感叹忧伤,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豪放旷达
的阳刚之美。苏轼有着深沉的悲慨,但竭力摆脱苦闷,这就是苏词中最常见的
超旷风格。辛词多种风格并存,具有悲壮沉郁、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2.在意境上。苏词的意境表现出清空的审美意境;辛词的意境表现出对万
马奔腾、山呼海啸的战斗生活的渴求,因而气韵比苏词更加激昂、飞腾,辛词
所独创的战争和军事意象也是前所未有的。
3.在艺术风格上。苏词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师人生格言 豪放旷达的阳刚之美;辛词刚柔并济
的特点最能体现他的个人风格。辛弃疾刚柔并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刚中杂
柔,以阳刚之气为主,以阴柔之美为点缀。
4.苏轼的词有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了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
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有更多的悲剧色彩。
:苏辛二人人品、词品都非常高,对当时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使豪放派得以确立。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08:0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54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管理人报酬
下一篇:狼狼
标签:辛派词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