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龙源期刊网
罗伯特文丘里设计作品
作者:何雪莉 梅汝晨
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没落,到后现代主义兴起的背景介绍、设计
师的介绍,重点分析了“母亲住宅”的基本设计手法,并以此为一条脉络,研究后现代主义所具
有的特点和内涵,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作品所具有的符号、象征、形态的隐喻。从中吸取
精华,更好的用于今后的设计中。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母亲住宅;符号;隐喻;装饰主义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1-0072-02
1 作品创作的背景
1.1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开始战后经济的复兴和社会发展,工业生产得以快速发展,社会
经济也不断好转,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人们不再简单的满足于温饱问题,
开始有了审美的要求,因此建筑界的发展突破整齐划一、单调乏味的建筑状态,开始追求有个
性,有特色,有趣味,丰富多彩的建筑局面。美国着名的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是在建筑领
域提出“后现代主义我的好朋友日记
”的第一人,文丘里以“less is bor微不足道的拼音
e”来反对密斯的“lessis more”。文丘里认为
现代的建筑应该具有审美趣味性,通过历史上的建筑特点和当代的通俗文化可以达到丰富建筑
的趣味性这一目的。历史建筑的特点即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类型的著名建筑,通过对这些歷史
建筑元素的提取,并加以直接或是折中的处理,运用在新的建筑之中;而通俗文化也就是普遍
的、流行的文化,这点和波普艺术的趣味相类似,那些被之前的学者或是上层艺术家设计师所
鄙夷的商业主义粤语经典歌
风格,在文丘里的眼中也是具有价值和意义,是可以利用的,在他看来这种最
普通的商业文化、流行文化石符合当下大众,尤其是新一代的追求。
1.2 “母亲住宅”设计背景
1961年,文丘里的母亲成为其儿子的委托人,请他为自己设计一幢新房子。此建筑后来
成为文丘里的第一个重要建筑作品,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展中一个响亮的序章。
2 “母亲住宅”的设计手法研究
2.1 “母亲住宅”空间设计手法分析
龙源期刊网
1)功能分区。此建筑仍然包含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功能,同时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基
本原则,且在建筑结构、材料使用和建造方法上也是很现代的表现方式。该建筑规模不大、建
筑结构简单清晰、功能齐全、满足家庭的实际需求,室内空间依照功能划分为餐厅、起居室、
一间双人卧室(母亲)、一间单人卧室(儿子)、一间工作室(儿子),另外各处配有小卫生
间。尽管建筑的体量小,但各个功能空间的大小与布局相对合宜,能够基本满足家庭生活的需
求;卧室与起居室拥有较好的朝向。空间分布与功能组合简单直接,是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的一表白神句
种延续。
2)交通流线。处于动线中的门做得较为合蓄不突兀,从而使交通流线简洁明了。同时内
部的动线又不过于简单,这是因为内部的空间被“拥挤”的处理,动线的矛盾统一,从这一点也
体现了家庭式的琐碎。
3)内部空间的相互关系。“母亲住宅”是文丘里的一个试验性的建筑作品,也同时体现了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的新的建筑理论:建筑应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在内部空间中,
各个小空间相互矛盾的依存——既统一又对立。该建筑是文丘里母亲的私人住宅,在这个内部
空间中自然体现了家庭生活的琐碎性和丰富性。在一层空间中,烟囱和楼梯被巧妙的联系在一
起,甚至可说是纠结在一起。由于内部各空间狭小,甚至似乎不能满足实际的功能要求,但通
过一种非正统的手法将这个空间“拥挤”在一起,在内部空间的联系中,这也是矛盾性最大的体
现。
2.2 “母亲住宅”外观分析
在“母亲住宅”中充分的体现了文丘里不同与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思想,
从建筑的正面来看,也是该建筑最翁卷
为突出的特点,从历史建筑提取灵感与元素。采用三角山花
墙,但这个三角山花墙并不是单纯的复制,运用折中的处理手法,同时戏谑的打破。在三角处
给予割裂的处理,将立面分隔成两个面,同时又使用断裂的圆弧进行关联的处理,虽然实际是
断开的,但从视觉的联系性上又是相连的,简单的来说,统一中又彼此对立。在立面中,两个
面中,分别设置了窗户,从单个来看,窗户都是统一尺寸,同时处于相同的水平位置,但是在
组合中,数量不同左侧只有一个窗户,在对称轴的右侧采用了四个单体组合的形式,门的位置
位于一侧,形成了非对称的立面形式,但是在视觉中,左右两侧处于均衡的关系,视觉的重心
仍然在对称轴上。在建筑的背面,文丘里仍然采用现代的处理方法,将烟囱偏于一侧,而非传
统的置于正中的位置。
3 影响“母亲住宅”的重要理论因素分析
3.1 历史主义因素
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全盘否定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后现代主义建筑很突出的一
个特点是对历史的重视,和实用性的采用某些历史上的建筑的因素,比如建筑构造、符号、比
龙源期刊网
例、材料等。强调在现代建筑上对历史的呼应,增加建筑的历史文脉性。以折中的处理手法并
赋予历史文脉广泛的、可理解的意义,这一点可视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
格建筑的最为突出的区别之处。从实例来看,文丘里设计的“母亲住宅”中使用了古典主义的三
角山花墙、拱券结构作为新的建筑符号,从这一点来看,该建筑本身就形成了对历史的呼应,
具有某种古典主义的历史特征,并加以折中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脉,因此建筑形成了具
有装饰性的、历史主义的外表皮,这也就是很多建筑评论家,理论家称之为“装饰的壳”。但
是,从大环境来看,这栋独具特色建筑与周围环境并没有很好的联系,因为周围的环境并不具
有此种历史特点,会显得突兀和耀眼。
3.2 意义传达因素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来看,风格或者类型是讨论最多、最集中的,因为风格和类型是最为直
观展现给人们的,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看,首先被人们意识所识别的是直观看到的,并在脑中
形成对此建筑的理解和认知。建筑风格具有时代特点,记录了时代的演变和发展,从建筑风格
和类型的变化上,人们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原始时期的巢穴而居,石器时代的土坯
筑造,封建王朝的木结构与筑石结构。到工业革命、社会大发展后,钢架结构,钢混结构的建
筑得以形成,建筑幺九牌型图片
也越来越高耸、直入云霄,风格也是不断发展的,建筑的风格总是在满足当
时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c风格和类型是建筑传达意义的核心内容,但是若没有功能和构造,也
就没有风格和类型可谈,所以建筑的意义传达是由三个因素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和相应实现
的,缺一不可。建筑理论界中有人集专门研究风格、建筑类型,而忽视了另外两个因素的重要
性;而现代主义则相反,只专注于功能和构造,并视功能和构造本身即为一种风格,刻意否定
装饰。乌尔姆学校的第二任校长马尔多纳多认为,形式仅仅建立在造型的科学规律基础上,如
若充分地考虑各种造型因素,审美形式仿佛会自动产生出来,而无需使用传统艺术的手段。后
现代主义的理论对于这三个意义传达因素具有不一样的观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理论家把对建
筑类型的研究视作为他们研究的核心。建筑的类型和风格造就了建筑发展的连续性,所以,建
筑类型使得建筑本身、建筑群、由建筑群形成的城市获得了历史文脉内涵、知识性、文化性特
征等。“母亲住宅”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住宅建筑中,风格上的独特,运用历史因素并折中处
理,并加以戏谑性的、娱乐化的矛盾处理,从正面对三角山花墙的断裂处理可以看出,正是这
种看似矛盾的化的处理,传达出文丘里对家庭的理解——家庭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并以一种和
谐的状态一直延续着c
4 从”母亲住宅”中得到的启示
4.1 形式的多样化处理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经济仍旧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
应用,生活质量也会呈现一个可观的上升趋势,同时基础教育的普及,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间接
提升,这种趋势使得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细节的高质量,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要求更加具有舒适
性和个性。建筑在符合基本的要求基础上,建筑的形式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在“母亲住宅”中可
龙源期刊网
以看出,文丘里的装饰主义立场,以及在之后的“特拉华住宅”中使用了拱券等古典的符号作为
装饰元素,同时去繁留简,整体建筑仍然具有现代感。“母亲住宅”的形式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
帜,破陈出新,大胆的打破了形式的单调,吸取历史元素,并戏谑性的折中处理。在形式的多
样化处理的道路上开启新的篇章。从我国的新兴建筑来看,北京央视大厦的建筑形式极具个
性,具有动态的势态形式等等。
4.2 形态的精神功能、人文含义的处理
建筑学对于“地点”因素的研究,与现象学关系密切,集中对于地点因素中独特的精神内
涵。认为建筑所处的地点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可被人类的经验加以丰富,赋予其“内涵”,而
这正是建筑的任务和目的。挪威建筑师、建筑史和建筑理论学者诺伯格舒尔兹认为,建筑的
实质目的是探索及最终找寻到“精神内涵”,在地点上建造出符合个人需求构造来。他认为建筑
家应该通过建筑设计强化建筑所在地点的自然屬性,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应付日常需求,建筑
的“精神内涵”只有通过建筑家努力才能达到,这种过程,他们成为“地点创造”过程,这里的地
点,不再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纯客观点地点,而是通过建筑营造来实现“精神内涵”的地点。建筑
现象学中提出的场所精神,简单来说,建筑应该像植物一样,从大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建筑
的色彩也应该与环境色彩相契合。建筑也应该与所处的环境精神层面的内涵近似的一致。在
“母亲住宅”中,通过设计师的创造性手法以及自身对家庭的理解,通过形式传递出家庭的温
馨。
4.3 色彩与质感的处理
当下一些时髦的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立面的处理,从几何划分转到材料的多元表现。对色彩
和质感的处理,同时也是丰富建筑表皮的一种基本方法,色彩的丰富可以起到装饰性的作用。
由于色彩的象征性同时具有内涵的表达,通过关键点的色彩处理,可以巧妙的表达建筑的功
能。在“母亲住宅”的色彩上使用了灰色系的颜色,使得建筑本身产生静谧的感觉,在环境中也
不显得突兀。质感的多样性处理,丰富了视觉感受。
5 结语
人终归是人,是有感情色彩的一种高等生物,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所以,无论是在居
住、工作、社交的建筑场所,还是使用的产品,总之在与人有关的各个方面,人们总会想要以
一种舒适放松的方式来生活。对于色彩、质感、肌理的丰富处理,不能忽视建筑本身的含义、
所处的环境、使用者的心里感受、对于大型的城市建筑,更要满足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
乃至国家政策规定等的所有硬性和软性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龙源期刊网
[2]舒伯纳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
[3]戴志中,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符号象征隐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许力.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