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汀格

更新时间:2023-04-18 01:14:1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北师大文学院)龙源期刊网
费斯汀格及其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

作者:李士一

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4

要:利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于1959年进
行的认知失调实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范式,并激发了大量后续研究。本文在其生平的基
础上,介绍了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
关键词: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社会心理
1费斯汀格的生平
费斯汀格1919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35年进入纽约州日语网名 立大学学习
心理学。本科期间,克拉克霍尔的《催眠与易受暗示性》、勒温有关抱负水平的文章让他很感
兴趣,其本科毕业论文即用实验来验证易受暗示性。
1939年费斯汀格到爱荷华大学继续学习心理学,师从勒温。勒温(18901947),德国
籍犹太人,实验社会心理学先有关时间的谚语 驱。费斯汀格对勒温在柏林时研究的心理场、未完成任务带来的
紧张感及由此引发的更强记忆,非常感兴趣。他觉得这些观点很有创见,其数据与理论间关系
也很紧密。然而勒温移居美国后,研究兴趣已转到社会心理,开始全心研究群体行为。年轻的
费斯汀格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混乱、概念模糊,这让崇尚数据的他完全提不起兴趣。于是
在这段时间他继续研究抱负水平、行为决策的数学模型(试图将勒温的动机理论像心理物理学
那样数量化)。他回忆说不仅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社会心理学,并且在爱荷华大学也没有上
过一节社会心理学的课。
1942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继续在爱荷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员,同时在战时
美军特殊训练项目中讲授统计。次年,他来到罗彻斯特大学,同时任飞行员选拔与培训中心的
统计专员。意想不到是成语吗 这些工作使他免除履行兵役奔赴战场,他在曾回忆说自己是最初的逃兵1945
二战结束,勒温在麻省理工大学筹备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于是费斯汀格重新加入勒温团队,
开始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是当时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主要阵地,培养和汇
聚了大量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凯利(三度归因理论)、沙赫特(情绪的两因素理论)等。
貔貅的正确戴法 在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费斯廷格难以抉择的一个问题是:现场研究,还是实验室研
究?之前提到他非常强调精准的数据,但社会心理学的问题在实验室里很容易失去外部效度。
经过探索,他得出了结论:现场研究能获得灵感、实验室研究能澄清理论,这两者循环互补,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都是必要的。他最重要的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即在该方法论的指导下
完成。

龙源期刊网
1948年费斯汀格随团体动力研究中心迁往密歇根大学,19511955年任教于明尼苏达大
学,19551968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这段时期,他虽多次变换工作单位,但研究的内容一
直围绕认知失调理论,并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1963年以后,费斯汀格的研究兴趣转向视知觉丧心病狂的意思 ,对错觉与眼动、颜色知觉的神经编码等
问题开展研究。1985年后,又转向了宗教历史。1988年,诊断出肝癌。1989215日,在
曼哈顿家中去世。
费斯汀格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如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美国艺
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2)、实验社会心理学会杰出资深科
学家奖(1980)等。在他生活的时代,很多人都觉得社会心理学的袁隆平作文素材 指标难以量化、难以操纵。
费斯汀格在研究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并发明了控制情感等社会变量的方法,排除了诸多无关变
量,这些工作都是开创性的。他将社会心理学实验化的努力,也被后人看作系统的实验社会心
理学的开端。
2认知失调理论
人们通常认为态度能改变行为,但行为可以影响态度吗?费斯汀格通过一个现场研究和一
个实验研证明了行为对态度的影响,并提出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
2.1现场研究
1956年出版的《当预言落空时》详细描述了这个著名的现场实验。首先,他提出一个
有趣的假设:如果某人真心相信某事,并受此信仰的约束而采取了某些不可逆转的行动;随
后,如果确有证据表明自己的信仰是错误的,会发生什么?其态度并不会因此扭转,反而会更
加坚定之前的错误信仰。
19549月,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新闻:一位名叫玛丽安基切的家庭主妇宣称,她能
接受到外星生物的信息,这些生物是克拉利昂行星人。她说,按照外星人的说法,一场大洪水
将在1221号淹没北半球,所有人都将消失。
于是费斯汀格看到了研究认知失调的一个绝佳机会。他和同事给基切夫人打电话称自己个
是商人,和另外两位朋友都很好奇,想了解更多。他们得知,基切夫人已集合了一小采的成语 圈子人,
定期聚会,筹划将来,有些人甚至变卖家产,辞掉工作,住进了她家,等待着来自克拉利昂行
星的最后指令。他们在7周内共参加了60次大大小小的集会。而1221日最终过去了,并
没有洪水。这时基切夫人也接到话,说由于信徒的良善,上帝决定收回这场灾难。其中一些成
员,特别是一直心存怀疑的人,无法承受自己信仰所托的预言失败,就退出了;可是,另一些
坚信不疑,甚至变卖家产的人则正如研究者所料:他们更加坚定不移地信仰由基切夫人传达出
来的真理,籍此消弥曾经的信仰与现实的失望之间的冲突。

龙源期刊网
2.2实验室研究
费斯汀格认为人们会试图在行为、态度、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一致性。以上因素间的冲突
即认知失调,会带来的内心不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个体产生改变的压力,并避免再次陷
入认知失调的境况。
1959年,费斯汀格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巧妙哄骗被试,不让他们知道实验真实目
的,来探究被试在不得不做第三次英文 出与自己态度相悖的行为后,其态度有何变化。被试是71名斯坦
福大学本科男生,他们被要求做一件极端无聊的任务:把十几把汤匙装进盘子,再一把把拿出
来,然后再放进去,重复半个小时。然后简单的转动记分板上的48个木钉,再重复半个小
时。完成后研究者之一会告诉被试:研究目的是看人们对任务是否有趣的预期,会否会影响
工作效率;你是在无期待组里,而期待组被试会被提前告知该任务很有趣;不幸的是,本
应该告知下一个被试任务有趣的研究助手临时不能来了,因此要请刚完成实验的被试来完成
研究助手的工作。有些被试为这项额外工作,得到1美元,有些得到20美元。
几乎所有被试都同意把明显是谎言的内容告诉下一被试(实际上下一被试是实验助手)。
随后,另一研究者会问被试说他们自己觉得之前的任务是否有趣。由于之前任务确实非常无
趣,而对别人撒谎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失调(我对别人撒谎了,可我并不是这样一种人)。关
键问题是,他们所得的钱数是否影响他们认知失调的程度而产生不同态度。以行为主义观点来
看,得到20美元(报酬丰厚)的人会比得到1美元(报酬极低)的人更倾向于改变观点。然
而实验结果恰恰相反:1美元组的被试大多报告说任务确实有趣,20美元组的被试报告说很无
趣。华为和荣耀的关系 认知失调理论提出的解释是:得到20美元的被试能为自己的撒谎行为找到充分理由;可
得到1美元的人能为自己找借口的机会很小,因而他们会感受到冲突。而缓解的办法就是:认
为这些任务确实是有趣的,因此他们也就没有真正的撒谎。随后的大量研究重复验证了认知失
调的假设。该理论的提出使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观点受到了冲击,能够解释诸多行为主义无法
解释的社会行为。
费斯汀格开创性地对社会心理学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取得巨大成就。他提出的认知失
调理论成为态度改变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据1999年的一项统计表明,有2000多项研究建
立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在另一项调查中,79%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费斯汀格是对社会心理学成都小吃街哪里最正宗 贡
献最大的人。
参考文献:
[1]罗杰霍克,白学军译.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第四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2]墨顿亨特,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M].海南出版社,2002.

龙源期刊网
[3]劳伦斯莱特,郑雅方译.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A Theory of Cognitiv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5]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Biographical Memoirs NAP.Stanley Schachter1989
99-111.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01:1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4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美国兵役制度
下一篇:同步辐射
标签:费斯汀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