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高清全图

更新时间:2023-04-16 20:42:17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白居短篇故事 易观刈麦)


《富春山居图》赏析

一.历史背景: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历经几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
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
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
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
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
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富
春山居图》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
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产妇饮食 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
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
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
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
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证实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富春山居图》久经磨难,终于得以保存下来。现藏的《富春山居图》分两卷,前半卷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31.8厘米,51.4厘米,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富
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5
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自此,
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才得以展现在国人面前。

二.作者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著名画家,江苏常熟人。他工
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擅长画
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
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
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禁毒名言警句 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但是由于生活坎坷,
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
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海苔的营养价值 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
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
此外,画作之余,他还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据史料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
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
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
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
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是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
势雄伟;二是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
华滋”的笔墨效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
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而且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
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地,因此获得 “元四大家”的殊
荣。由于黄公望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举为“元四家之首”


三.作品赏析:
《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
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
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因其用笔熟练老到,不事雕琢,自然天成而为万世所瞩目,不设色而使
墨自具五彩。《富春山居图》在章法布局上将五代、北宋的全景式构图法与南宋的小景构图
法相结合,有旷远不羁的情调,又有主次分明的优点。
《富春山居图》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技巧,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虽有富
春山水的一般特征,却不是真山真水的真实复述,他给后人的感受不是明秀,不是雄伟,而
是清灵脱俗的飘逸神采,这正体现了黄公望晚年出尘脱世的恬静心迹。
热门话题作文 《富春山居图》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
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常常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言情小说大全 幻之奇,领略江山
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
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
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餐饮娱乐 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
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
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完成,前后倾注了他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
结晶。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
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
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
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
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
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
中显示出了黄公望的绘画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
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
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
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通过仔细观看局部的《富春山居图》,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时富春江一带的
秋天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起伏,形态各异,峰岩错落有致;树木丛生,姿态
万千,生长于山间江畔,参差不齐而又疏密有致;江河小溪迂环于山脚,弯弯
曲曲,恰似蛟龙畅游于山海之中;村落、亭台、渔舟、小桥、农夫等稀稀疏疏,
隐隐约约,散落于河湖、山间优雅辩论技巧 备至,极富生活气息;画面整体布局严谨而
又疏密有致;整副《富春山居图》用笔流畅而洗练,气韵高远而悠扬,整副图
雄秀苍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优雅兼蓄,具有淡雅的绘画风格,
这种绘画风格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了深远影响。
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
竟觉得“心脾俱畅” 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
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20:42: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3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模板支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