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陷阱

更新时间:2023-04-16 20:15:17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办公用房自查报告) 逆全球化下中国是否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比较优势,
陷阱,陷入

逆全球化下中国是否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本文简介摘要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比较优势理论为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间进行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消防安全方案 ,当今
世界也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仍然适应当
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探讨“比较优

逆全球化下中国是否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本文内容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世界经济紧
密相连,比较优势理论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间进行
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当今世界也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仍然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
文探讨“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特征,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在当下是否仍具适用性。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国际贸易;

一、比较优势理论内涵

比较优势理论自创立以来,作为指导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一直被广泛运用于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当中。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基于人的理性,所有家庭
都精打细算、衡量收支。这种理性置于国家层面也同样适用,即如果其他国家生
产某种产品的成本较之本国国内要低,那么本国最好放弃自己生产该种产品转而
专注于生产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产品。这种做法非但不会削弱本国产业的竞
争力,反之,能够将一国的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所以亚当斯密认为,如果我
们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同质的商品,那么作为理性人,我们不应当选择自己去制
造该商品。亚当斯密的理论被人们称为“绝对比较优势理论”

而后,大卫李嘉图拓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相对比
较优势原则”,指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并非必须拥有绝对优势,就算某个国家在
所有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也不应当拒绝贸易、封闭自守。反之只要其在
生产某一产品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就可以进行贸易。如若各国都能专注于生产自己
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品,并积极参与交换,那么所有国家都将从国际贸易当中
获利。事实上,并不存在哪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方面均不具有比较优势。基
于国家的人口属性,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人力资本构成,可以在国际贸易中
寻求机会,积极培育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到世界贸易当中去。这一原则被
世贸组织采纳,并认为该原则是“经济学中最强大的洞见之一”,为世界各国开放
贸易、降低贸易壁垒、促进经贸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对比较优势的批评“比较优势陷阱”


自从比较优势理论被运用于指导世界贸易以来,其在市场经济领域的表现近
乎完美,国际贸易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观
察到违背该原则的现象,即所谓“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按照要
素禀赋理论进行国际贸易,那么基于各个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性,这种贸易
很可能非但不能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反而可能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发达国家,基于其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持续密集
地将这些优势要素运用于对外贸易当节俭的作文素材 中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作
用;反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因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而在
廉价劳力、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民间童话故事 ,长期依托廉价劳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对
外贸易,出口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可能会使这些国家囿于产品生产链
的底端而不能自拔。长此以往,此种不可逆、非可持续性的发展终将使得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静态的有效率在长期的不平衡贸易中最终
演变为动态的无效率。

回顾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因为世界贸易的蓬勃
发展而缩小,反之,赤贫群体越来越多,“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财富的集中程度
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资本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廉价购买资源用以生产
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高附加值的商品,攫取高额利润,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绝对的
主导地位;而大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品链的底端,以资源换技术、
以环境换外汇,所生产的产品往往都是利润低、技术含量低且污染大、消耗多的
低附加值产品。从某种意血霸 义上看,此种国际分工模式虽然不同于以往西方国家以
武力为支撑的粗暴殖民掠夺,但也为一种隐晦的、以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为支撑的、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如果从这一角查找重复值 度看,比较优势确实有可能成
为“贸易陷阱”

三、中国是否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中国入世以来,长期以比较优势为指导参与国际分工,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
步,并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出口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对于拉动中
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
以来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浏览器工具在哪里 大,但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
主,这些产品因缺乏技术含量导致其附加值低。没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支撑而仅仅
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取竞争优势消防管理员 的出口产品,其竞争是不可持续的。

学者洪银兴于1997年提出“比较利益陷阱”的概念,并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在国际贸易中,以出口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基于此,在与发达国家
的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学者蔡昉指出,中国人口红利的暂时性决定了
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不可持续性,如果中国不能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之前提
升技术水平,完成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所必需的前期资本积累,那么我国将很有
可能落入“比较优势陷阱”。魏浩、毛曰昇等学者通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总
结出我国制造业产成品出口比宿舍楼英文 较优势的变化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参与
世界贸易的过程中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低附加值、

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上。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在中等
技术含量与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上的比较优势正逐步形成。杨汝岱、朱诗娥在其共
同发表的文章中分析了我国自1978年至26年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同时总
结出个签短句霸气 此期间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情况,其分析指出,我国在保持劳动密集型产
品竞争力的同时,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劣势较之以往也有明显改善,并
由此得出“中国已不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结论。

“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可总结如下第一,劳动要素的相对低成本和自
然资源的相对充裕性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丧失,如若在该优势丧失之前,发
展中国家的技术仍未能及时得到提升,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消耗殆尽将
削弱一国制造业原本拥有的比较优势。第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劳动和资源密集
型产品利润、附加值、技术含量均较低,产品的强可替代性导致竞争优势不稳定。
而发达国家所生产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存在路径依赖和资本积累壁垒,
竞争优势稳定。第三,因为发达国家随时能够决定自主生产此类劳动、资源密集
型产品,其很可能在经济下行时期为增加国内就业、保护本国制造业而采取贸易
保护措施,限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免遭毁灭性
打击。

从以上分析看出,第一,虽然我国当前面临着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丧
失、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等问题,但是基于我国地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庞大的人
口基数,即使东部劳动力成本高昂,中、西部劳动力的成本水平仍然能够承接我
国制造业的转移。且我国制造业工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之东南亚国家普遍较高,
劳动力的性价比仍具优势。第二,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在科技创新
领域的大量投入于当今已见成效,不仅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高新
技术领域也连年实现突破,涌现出一批像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在世界范围内
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我国在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进行对外贸易的同时
从未放弃过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要素比较优势丧失之前着力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第三,当今世界出现逆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的经营和全球化分工面临贸易保护
主义的威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受关税壁垒和贸易救济调查等贸易保护主义
措施的不利影响。但是21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仍然实现了6%的增速,中国在
国际贸易中的韧性、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虽然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但是我国并没有陷入所谓“比
较优势陷阱”,反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通过扩大
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贸易中后来居上,在诸多高科技领域实现弯道
超车,一跃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经济影响力的大国。在此过程中,我国坚持走自
主创新道路是根本,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作用亦功不可没。

四、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制定方
面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诚然,发展中国家在遵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
工时,很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但是这并非是其发展的必经道路。资本的
逐利性和流韩国博士 动性决定了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封闭保守实现发展,中国近代以来的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20:1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31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西游记的英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