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更新时间:2023-04-16 14:29:0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同中有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2000

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

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

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

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

2000

年也积累了很多

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

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观念落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传统教学手段存在问

题和不足的主动性薄弱;教师欠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必须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

术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方法;缺少多样化的资源,教师往往不能根据

自己的需要独立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学校及教育局也不能为其选择合理的教学平台和工具。

虽然这些问题和不足限制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宝贝翻译成英文 合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未阻碍我国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及实践方法的研究,一线教师、科研部门、相关管理机构都在积极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这阶段的主要

方式归纳为“黑板到多媒体的迁移”,即用多媒体替代黑板,或者与黑板互为补充。这种应用

方式在西晋皇帝 示范课和公开课中更为广泛,教师以

PPT

课件为主要授课方式,将原来黑板上展示

的内容搬到大屏幕,主要目的是追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动态性和

丰富性。

虽然这种尝试只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但是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

习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他们从对内容重复的书写中解脱

出来,在内容呈现方面更好地达成课程的预设和生成的一致性,更饱和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增

加内容的丰富性,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便于经验的积累。对学生

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

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

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

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

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

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

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

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

学生而言

,

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

,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

也使得呆

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

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

师而言

,

是很大的进步

,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

:

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炖鲫鱼汤的做法 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

示课件或素材

,

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

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

,

然而当时

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

,

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

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

,

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

,

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

,

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

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

,

阻碍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

,

因此

,

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

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

取得了快速

的发展。初期

,

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

,

同时

,

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

,

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

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元宵的由来 关注资源峨眉山一线天 的规范和标准。因此

,

可以将资

源建设的发展梦到头发白了 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阶

段。

随着人们对网络资源建设及网下雪的说说 络资源平台建设的认识

提高以及我国网络建设的完善和普及

,

网络资源库在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教师而言

,

网络资源库可

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案例、习题、测试等

,

避免了他们

盲目搜索资源

,

便于生成个性化的课件

,

提高课件制作的质量

,

改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

,

网络资源库为他们提供了网络学

习的机会

,

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同时

,

网络资源也为教师间的

教学技能交流和经验分享提供了平台

,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

补由于教学资源不平衡导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差异鸿

沟。

3.

教学结构的变更

伴随着硬件建设的完备、教学资源建设的完善以及教师

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

,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逐渐

夯实

,

专家学者们也逐渐转向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

,

他们世界名著小说 越加

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位、定义、目标、内涵、方法等

内容。

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历程的回顾中

,

专家、学者

们发现前两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多的将重点放到“以

教为主”。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

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

,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何

克抗教授的研究赢得了普遍的认可和赞同。他对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内涵所做的概况为“

: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

,

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

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

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

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

充分地发挥出来

,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

生根本性变革

,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

正落到实处。”

在这种教学结构变革思想的指导下

,

教师在授课中更加

重视如何落实“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

提出了探究式、

研究式、体验式、问题式、自主式、协作式等多种学习模式并

在实践中不断梳理它们的适用情况和应用效果。对学生而言

,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受重视

,

教师能够更好地依据学生的

反馈与适应程度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

同时教学中所开

展的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性

,

提高学生的

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

促进对学生的素爱护牙齿 质教育。

4.

创新教学方法的呼唤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

,

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基本能够选择符合自身技能、学

生特点、教学内容特征的资源和软件

,

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

,

思恰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

这就使得他们的教学方法在

信息技术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效能发挥。

可是

,

如何在取得这些进展后

,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

改善

教学质量呢

?

很多教师往往陷入了难以进一步提高的困境。追

其原因

,

目前主流的方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原有教学方法

,

主要解决的是因为知识传授时间受限、媒体形式受限、载体

容量受限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

但还不能解决因为教学方法不

足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

,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支撑教学

方法创新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有研究者提出了通过

学科本体分类、依据学科本体研究教学方法、科学构思教学

过程并准确诊断整合点、甄选适宜的资源和软件的步骤

,

为一

线教师开阔了解决问题的视野。

以学科本体和学生学习规律为逻辑起点进行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

能够使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了解所教授的

学科内容

,

更加明晰不同层次本体所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以

及不同能力需要学生具备的基础应用方法和决策性方法。对

学生而言

,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消除其对所学知识“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的不足

,

并能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能力培

养。

•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过程中

,

我们积累并形成

了大量的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课件库等网络教学资源

,

然而这些可获得的资源和软件

,

越是精彩

,

越是被当作名师

的法宝

,

却往往越是融合了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

学思路

,

反而很难让其他教师原汁原味地使用

,

也无法达到预

期的效果。

因此

,

我们认为

,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

发展

,

我们不仅要提供经典的、个性化的案例和资源以便教师

参考和指引

,

同时也应该提供基础性、通用性强的资源方便教

师个性化地组织适合的资源和软件

,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课件。

在该思想的指导下

,

我们提出支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

模式--学科

Office

学科

Office

除了类似

Office

提供通用的文件操作和编辑

功能

,

还提供具有学科专业化特征的数字化资源。这就使得教

师能够将耗费在选择或建设学习资源、构建教学环境的精力

和时间用到教学方法创新和学习活动组织上。与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发展第四个阶段的思想类似,我们提出学科

Office

构建思路

:

①梳理学科脉络,建立概念本体、方法本体、控制

本体三层学科本体

;

②分析学科本体,探索不同本体的教学规

律和方法

;

③以学科本体和教与学规律为逻辑起点,划分学科

Office

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利用学科

Office

进行教学,对教师而言,可以更为方便地

构建教学环境

,

更有针对性地甄选合适的资源和软件

,

最大限

度地融合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

,

他们

也可以利用学科

Office

在课上、课中、课下支撑自学或者协

作学习

,

能够有效解决网络环境中容易产生的迷航现象。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4:2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2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表现性评价
下一篇:最后一课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