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
点,是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后需要学习的另一个表示
质量的单位。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详细形象思维为
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
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
概念,以详细、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如今学生眼前,从
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间隔,是我进展教学设计时主要考
虑的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下的数学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因此数
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除法,使
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我在设计时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起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围绕能否同时过桥
顺利引出课题—吨的认识。在学生掌握了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后再让学生去解决如何过桥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尽量把方法都
想出来,浸透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1页共17页
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同学们
背一背25千克重的同学,这一实际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而且也为下面建立1吨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同学
们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去考虑多少个25千克
重的同学的重量才是1吨?在这学生对于40个25千克是1吨
的推导困难比拟大,因此在讲解中要放慢速度,也不能一带而
过,尽量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没有
料想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障碍,在讲解过程中跳步了,导致
有局部同学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中的一个缺乏,以后要加强,
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用学生的思维
去想问题,也就是要备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1吨的概念的认识,接下来设计了两个练
习题。紧接着就是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有
哪些物体是用到吨作质量单位的,然后在出示一些生活上用到
吨的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于生活,数学与生
活是严密联络的。在让学生形象观察了图片之后,让学生总结
一下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的特点,进步学生总结概括的才能。
我在运用新知的环节中参加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帮小明的数学日记改错,让学生在快乐中运用新知,也浸透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布置同学们回去调查一下自己家里的
家庭用水,并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第2页共17页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并合理分配各个
环节的时间,根本上到达了教学目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并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下
获取新知识。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
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详细形象思维为主,逐步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
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
详细、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如今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
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数学知识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内容
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
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
中,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
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
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
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学
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
学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3页共17页
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多困惑: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才
能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拟难算;是否有
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
生进展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
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
还不明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
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
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
学”进展比拟。
还有,本节课如能设计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
学,让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
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这样的亲身参与活动,应该更能使
孩子体会吨的重量。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
习和理解数学,联络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理论活
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p、推理、估计、想象,在
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详细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
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让吨
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
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
意识和理论才能得到培养。
第4页共17页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某某老师来我校听了我的数学课《吨的认识》,并给予了
细致的评课,令我受益匪浅。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
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消费生活的需要。在学
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
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明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
朗。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
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鹌鹑笼 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
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
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络生活,同时也稳固了新知识。调动
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
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背一背等方
式打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
考虑,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应考虑到学
生的可视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第5页共17页
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络
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搬一搬大米,亲自感受1袋25千
克的大米的重量,再通过想象感受40袋大米的重量,进而主
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接着让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理论活动,
让生根据平均体重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
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生充分感受、估
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
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进步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才能。
在上述“吨的认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
有多重时,我让生展开想象:假如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
怎样?在我备课和屡次试教中,学生均答复“不可能搬得
动”。没想到这节课竟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这
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件”我当时有点紧张,我想假如能
很好的处理它,很可能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许这男
孩只是预先没听明白老师的问题吧,于是我重新引导一次,没
想到还是失败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想我还是
能”。好个“固执已见”的一个男孩!为了圆场,我说了一
句:“假如有时机,请你试一试”,然后回到了预设的下一个环节:让生互相背一背。我一边机械般地教学,一边为自己的
第6页共17页
话“假如有时机,请你试试。”而懊悔,怎样引导才能改变这
男孩的想法呢?我边教边想,还是让他在体验中感悟,自己说
服自己吧!刚刚错过了搬大米这个教育资,如今得好好抓住背
一背这个教育资了。于是,我有意让一个学生说说他背的感受
〔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然后顺水推舟让那个“固执已见”的
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假如20个
这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1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
的答复是:“肯定把我压扁”。并难为情地说:“老师,我改
变想法了,1吨的大米我想我还是搬不动,太重了”。在老师
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这男孩在体验中被说服了。但我明
白,我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还是不够的,还有待于不断磨
砺、开展。
经过反思,假如再让我上第二次,我想我在第一次引导失
败时,我选择的不是回避而是积极面对,尊重学生的想法,然
后及时引导,让他再一次体验。一袋25千克的大米你搬起来
了,你真能干!2袋这样的大米就是50千克,〔把两袋叠起
来〕你能搬吗?请上来试试并帮老师把大米从这搬到讲台。我
想即使是力气再大也无法能按要求去完成,从而进一步引导
他,假如是40袋就是1吨,让思维活跃 你去搬,你能搬得动吗?我想
学生的答复是肯定的:“搬不动。”从而进入下一环节“背一
背”。我想我假如这样处理将会更满意、更完美。
第7页共17页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
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
位,很难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
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在课堂的教学中又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我在教学时,让学
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理论活动,使学生能联络实际物体
重量进展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用章管理制度 的
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详细,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
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教学时我设计了与现实生活联络的题目。如:一袋水泥
50千克,20袋共重1吨;支援灾区的大米一袋重100千克,
10袋就是一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
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
通过观察、比拟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
成吨的概念,从理论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这样,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络在了一起,将书本知
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详细,变无味为
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兴趣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
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第8页共17页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6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1千克=1000克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
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由于课前对学生进展了预习的要求,所以他们对生活中比
拟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
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
观的参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吨”的
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
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
首先,我从学生熟悉的自己的体重入手,当有学生说出自
己的体重是25千克时,我顺势就以他的体重为标准,先让大
家算一算:10个他共有多重、20个呢?多少个他的体重就是
1吨?学生很快算出40个他的体重是1吨。此时学生对于吨
的概念只处于知道的层次,他们并没有实际的体验,所以第二
步,我设计让学生互相背一个人的体重,然后40个学生集体
站到讲台上,大家互相感受1吨的重量。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建立“吨”的概念,我又让学生结合课本主题图中的几个小动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几个小动
第9页共17页
物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很快发现:2头牛的体重合起
来刚好是1吨……这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小
动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还结合课后习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是几
个需要用“吨”做单位的图片,如:鲸、轮船、运货物的火车
箱等,这些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形象了“吨”的概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1吨是
很重、很多、很大的,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学生在猜想、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7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于生活松茸的功效 的教学
情i74790 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
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
与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
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是既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
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
知欲望。因此,教学时老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
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络起来,使学生感受
第10页共17页
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
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络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说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
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老师要英勇地从教科书
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理论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
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
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这个
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
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详细的、
可感知的形象呈如今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
的间隔。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
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历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
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
到的现实。老师要擅长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
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
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门萨官网
三、联络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第11页共17页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那么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
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老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
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电瓶车英文 由
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
络生活,同时也稳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表达
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
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发挥威
力。这集根底性、应用性、兴趣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
题,不但稳固了简单的根本方法,进步了学生参与生活的才
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
的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
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局部,生活离不开数
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老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严密联络,将书本知
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详细,变无味为
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兴趣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
第12页共17页
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
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8
1、“吨”的概念本身非常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能让学生比拟形象地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感知
“吨”确实是一个比拟大的质量单位。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
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理论活动,通过猜一猜,搬一搬,抱一
抱,使学生能联络实际物体重量进展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
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详细,可以
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
关系。
2、教学时我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展教学的。如:
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
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
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
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理论中得出1吨等于
1000千克的观念。
3、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
推、概括、抽象才能和思维的灵敏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
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
第13页共17页
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
在启发理解、考虑。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9
“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
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详细形象思维为主,逐
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今天教学“吨”这个非常大的
质量单位,远离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让学认识“1
吨”有多重这个抽象的概念,我把“1吨”的概念作为本节课
的重点,难点。
1、怎样让学生在理论活动中体验。“吨”的概念:
“吨”的概念比拟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拟远,我为
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在课前作了学习材料
的准备,让学生充分体验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
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理解,在日常生活
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
细,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因此
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
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然后推算100
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1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
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
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36位同学在加上两位老
第14页共17页
师约重1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
吨重〔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
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全班同学总重量,2
头牛等让学生在理论体验1吨。
2.认识“1吨”有多重时透渗。
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
1—6吨水,个城市假如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一年要损失
上亿吨的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泉,假如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要
珍惜每一滴水。
3.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
的生活经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
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会用吨作单位,会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
4.困惑:
〔1〕三年级的学生小,计算才能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
个物体重约1吨还比拟困难。
〔2〕是否有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
现。
〔3〕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明
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总之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理论
第15页共17页
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p,推理,估计,想象,
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去学习。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
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创新意识才能得到进步。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0
“教学”是门非常神奇的科学,假如我们把握好了会出现
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就简单说一说在教学“吨的认识”
的一些感受。
“吨”是个比拟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不能直接拿东西去
感受,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终究该怎样去打破这样一
个难点呢?我确实也颇费了一些心思。假如单纯的只让学生想
着去感受,他们仍然理解不了到底一吨有多重,于是,在课堂
上我专门设计了几次体验活动,如:掂一掂大米,抱一抱同
学,估一估纯洁水,无疑为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打下了坚
实的根底。特别是掂大米的过程,一改以往“一袋100千克大
米让一个人上来掂”的方式,用“每个学生掂一掂10千克重
的大米,并不断叠加”的方式,扩大了活动的参与面,让每一
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官与理论的刺激
中,在猜想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强烈反差中产生一种震撼,从而
获得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一些模糊、抽象的数
学知识。
第16页共17页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自始至终热情高涨。
除了体验活动使学生明朝灭亡 兴趣盎然以外,也应归功于大量的直观材
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时候总嫌费事,把一些学生亲自体
验的过程都省略了,只是让他们去想象,但是,毕竟是小学
生,他们还不具备这种大数量的想象才能,因此,效果总是不
理想,这次,我一改常态,在教学中,我利用主题图进展展
示,学生在惊叹“1吨大米竟然有这么多”的同时,正确地建
立起了表象。难题迎刃而解。受这节课的启发,在今后的教
学中,我将寻找更大的教学打破口,为学生呈现一节又一节的
精彩课堂!
第17页共17页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4:1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29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